走近杜甫

2013-07-30 06:29
今日中学生(初三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诗圣山河泰山

杜甫,还是在幼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了这个名字。我知道他是诗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不过那时候杜甫这个名字对于我来说,还只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一个抽象符号,一座遥不可及的山峰。当我渐渐长大,当我捧起他的那些被后人称做“诗史”的巨篇,咀嚼着那浸透诗人心血的字字珠玑的诗句,我仿佛找到了一条通向这座巅峰的小径,每读一遍,我仿佛向这位巨人又靠近了一步……

开元二十四年,24岁的子美开始了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东岳泰山脚下。乍一见泰山,青年子美心中的那股惊叹、仰慕之情油然而生。由“岱宗夫如何”这一问,“齐鲁青未了”这一答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接着,他用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笔描绘了一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奇险画面,将神奇秀丽、巍峨挺拔的泰山活现于读者面前。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比泰山更巍峨的是杜子的心胸和气魄。无疑,他将和泰山一起与日月争辉。

一位年轻、狂放不羁的诗人形象于此镌刻在我的脑海之中。他,一袭白袍,立于泰山之巅,青丝乱舞,剑眉浓密,万丈豪情!

可谁又能想到,20年后,当初那位裘马清狂的书生竟沦落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地步。《春望》中,诗人悲惨的遭遇与国家沦陷的惨相像电影一般,一幕幕呈现在我们面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葳蕤,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活人矣。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自安史之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未熄灭……诗人先翘首望景,再低头沉思,想念亲人。遥想远方的凄惨之状,凝望眼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百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

一位忧国忧民、饱经忧患、沉郁顿挫的中年诗人,我理解你此刻的万般辛酸!

我不相信,一代诗圣会因此一蹶不振;我不相信,“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会一直延续。他之所以纵饮懒朝,是因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他把自己的失望和忧愤托与花鸟清樽,只因欲行无路,报国无门……

这不,当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胜仗,正流寓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捷报来得太突然,“初闻涕泪满衣裳”,此时已52岁的他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因为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欣喜欲狂!这恐怕也是老杜生平第一首明快的诗吧!

一位饱经忧患的国民,一位极富人情味的丈夫和父亲,你的形象在我的面前变得那么丰满、宽厚!

通过诗歌这座千年不朽的桥梁,我走近了杜甫,走进了唐朝,走进了历史深处……

走近千年之前的杜甫,只有借助他留下的诗文。杜甫作品丰赡,本文巧妙地借助杜甫的三首代表诗作,让我们充分领略了杜甫三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透过《望岳》,我们看到了雄姿英发壮怀激烈的青年杜甫;透过《春望》,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中年杜子;透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们看到了一位悲欣交集满怀赤子之心的老年诗圣!这三首诗,分别代表了杜甫人生的三个重要阶段,文章借此加以衍生,将杜甫丰满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文章富于文采,饱含深情,但更让人称道的还是作者的精心构思和上佳的剪裁功夫,在一篇千字短文中描摹出了杜甫鲜活的人生。

(指导老师:王淦生)

猜你喜欢
诗圣山河泰山
山河已无恙,奋斗在路上
和李杜合影
山河美
春雨中遥拜诗圣杜甫
忠贞不渝的“诗圣”杜甫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美国民众雪中送别“泰山”
泰山天下雄
曹薰铉重拾旧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