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
摘 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为核心。所以教学内容大多数是以游戏为主,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通过游戏锻炼身体、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作用。通过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
关键词:贴近学生;面向学生;师生间的互动
一、游戏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
体育游戏的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方法要出新,规则要严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一个引领者、合作者、指导者,必须要引发教学形式与学习氛围的变化。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往,首先要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体育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找到自信,找到快乐,体验成功。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感情得到宣泄,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增强了自信,个性得到了张扬,学习也有了动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兴趣,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游戏的选用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要适合学生的满意度
一、二年级学生喜欢的游戏对于三、四年级或是五六年级学生来讲不一定喜欢。
2.要有利于基本教材的教學
如武术、韵律操、舞蹈和一些技术性太强的身体练习是不好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的。
二、游戏角色的平等要面向全体学生
游戏角色的平等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来充分得到锻炼,要得到相同的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那就必须重在突出教学的民主性和公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有的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乐此不疲,而有的学生却被晾在一边,坐冷板凳;如“丢手绢”“贴膏药”等游戏,我们就可以融会角色的平等,加上一条特殊的规定:“每人只能有一次机会,做过的同学要让没做过的同学”,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来充分进行锻炼,得到相同的表现能力的机会。
三、游戏改编的乐趣是师生间的互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体育的本身也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怎样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创编体育游戏,改编现成的体育游戏使之更有效。有些游戏在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游戏的规则从而使得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改变游戏的结构和结束的方式,使教学过程更合理、更安全、更科学、更圆满。如,“大鱼网”游戏,这个游戏活动范围大、奔跑时间长,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负荷过大。而且,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思想上就不好统一,目标也会不一致,中间的学生会被两边的学生拖拉,肩部很可能致伤。其次,由于网越来越大,很难在短时间内把“鱼”捕光,于是,我和学生一起商量把游戏的结构和结束的方式改一改,场地适当缩小一点,减少结网的人数,一般以三至五人为宜,采用限定时间的方法,以捕鱼多的小队为胜。通过对游戏的改编,走出教学中“低水平重复”的现象,让游戏常做常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总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的特点,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原则。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南泉镇〉滨湖中
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