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励儒的师范生教育实习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3-07-26 08:18徐金玲欧治华
教育探索 2013年4期
关键词:当代价值

徐金玲 欧治华

摘要:林励儒非常重视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认为实习搞得好就可以体现出师范教育的特征。为此他曾下功夫努力办好实习场所,突出附校的师范性;曾严抓教育实习管理,突出实习的实效性;曾亲自指导学生的实习,凸显出他对实习的执著追求。其教育实习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师范院校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延长学生教育实习的时间;应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构附校功能;应改变目前的教育实习的管理的方式;应增加经费投入,用以保证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林励儒;教育实习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03-03

林励儒(1889-1977),广东信宜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从1933年担任勃勤大学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华南师范大学的前身)院长至1941年离开广东,9年的时间里,林励儒致力于师范教育,为近现代广东师范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林励儒关于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思想及实践,对于改进当前我国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林励儒师范生教育实习的思想及其实践

1 明确教育实习的意义,突出师范教育的特征

针对当时师范学校轻视教育实习的通病,林励儒一再强调教育实习的重要意义:一是教育实习可使师范生获得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二是教育实习可培养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怀;三是教育实习可使师范生从中学习和掌握教育教学的方法,可以使师范生从中认识自己在学校学的够不够及能用不能用。对于师范生来说,教育实习对他们的考验是全面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习,师范生大致可以了解自己在大学的所学够不够用。如果经过实习,实习生能认识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学的仍不够,那么他们就可以再学习或再巩固。

林励儒认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如果搞得好,那就可以体现出师范教育的三个方面的特征:附校教师与师范生相互协作,这是一种政治训练;为预备教案而复习自己平时的所学,将会加深实习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经过试教,可使实习生取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经验。这些都是教育实习可能得到的收获。

2 办好教育买习场所,突出附校的师范性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以及华南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的附属中学的教学质量总体上说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这说明附属学校与师范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附属学校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其他中小学教育教学方式的变化,所以它们事实上起着基础教育中的“试验田”的作用。从这个角度看,今天我们重温林励儒有关师范教育和附属学校关系的论述,我们就更能明白附属学校的重要作用和它所担负的重要使命。

林励儒认为,附属学校是师范教育之母。首先,他指出附属学校有4大使命:国民教育所、普通教育模范所、普通教育研究所和教生练习所。其中教生练习所即附属学校,它还承担着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的任务,附属学校是训练师范生的重要场地。林励儒一直都十分重视办好附属学校,早在1930年在他发表的《附属学校之使命及其与师范本部之联络》一文中,他就指出:“我奉劝办师范学校者,必尽力求得一个优良的附属学校,若师范而没有附属学校或虽有而不注意办好,就变成一个残废的师范学校了。”

其次,林励儒论述了师范学校和附属学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附属学校和师范院校是师范教育中的一个整体,它们都在培养合格的师范生。他认为,训练师范生的重要设施之一就是附属学校,这是完成教育者资格培养之所在。师范院校与附属学校间的关系像是骨与肉的关系。这样,若师范院校没有了附属学校,就等于是没有筋肉的枯骨。他的这种说法,一方面是强调附属学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师范对于附校的意义,即附属学校若脱离了和师范院校间的关系,那么它也就是一所普通的学校了。

3 严抓教育实习管理,突出其成效性

林励儒对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首先,他要求师范生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得非常充分。他把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比作医学院校的学生在其附属医院实习那样。这样,人命关天,实习生就要象医生给病人看病那样好好地对待学生,不能把学生作为自己试验的牺牲品,备课、写教案等,都要把自己的全部本领全拿出来。其次,实习所在学校的教师要帮助师范生整理教材、编制教案,要帮助师范生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帮助师范生了解学生,确保实习中不出大错误。再次,林励儒还主张,试教时一定要维持好纪律,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考的好习惯。实习中,他将实习生进行分组,指定附校教员负责。实习生或协助附校教员工作,或在师范教员及附校教员的监督之下独立地试行工作。对于教育实习的成绩,林励儒还有明确的规定:师范生除在附中实习外,还必须在附小实习,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论其学业成绩如何,均不准毕业。

4 躬身实践,执著追求

对于教育实习的重视反映了林励儒一贯尊重实践的思想,他本人也一直亲自指导师范生的实习。在兼任广州市师范学校校长期间,他力抓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工作。实习中,在师范生观摩完实习所在学校教师的教学后,他要召集师范生实习指导委员会成员开会,要对实习生作指导性的讲话,明确提出:“第一层先要自己能然。例如教国语,自己先要能读、能做、能说。第二层要知其所以然。这是把自己所要教给学生的,自己先得彻底地、系统地认识。第三层是设法使他人亦能然,这是设法领导学生做、去领会。这三层功夫全做到,便可成良教学。”林励儒的上述说法和其他一系列的见解,是他在师范教育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在抗日战争时期,勃勤大学师范学院多次迁移广西。在广西融县期间,当时因搬迁频繁,未能及时恢复附小,所以林励儒即与融县县政府合作,在该县的融乐镇及东廓乡中心国民基础学校中开设了小学班,由学院派教师任教。这样,师范学院的附小虽名亡而其实还存在,新开设的小学仍能肩负起附属学校的使命。林励儒还征得融县中学的同意,在该中学中拨出部分班级或部分科目供师范生进行实习。这生动地体现出作为一个教育家的追求理想境界的执著精神。

二、林励儒教育实习思想的当代价值

1 优化课程设置,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在林励儒看来,师范生要想成为合格教师,要具备充当教师的资格,除了学习大学相应的理论课程之外,还要充分参与教育实践。因此,他主张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育实习的时间。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出,应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强化师范生的教育实践环节,加强教育见习,给师范生提供更多的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标准》建议,师范生到中小学和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的时间应不少于一个学期。可以看出,该《标准》提出的要求与林励儒的主张是非常吻合的。反观当前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序列混乱、时间分配不当的状况相当普遍。教学计划规定,师范生要学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安排在大一和大二上课,而教育类课程则安排在大三和大四。至于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一般都集中在最后一年进行,时间为6~8周。目前,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时间都较短,形式也单一。由于教育实习的时间短而集中,所以实习的任务安排仅限于讲授特定的课程内容和从事简单的班主任工作,所以实习生在实习中就很难有自由发挥的余地,难以对教师专业的特点形成自己较完整的认识,这直接影响到他们毕业后的工作。反观林励儒的做法,林励儒认为,从大学第一学年开始就不仅要安排政治课、文化知识类课程,也要开设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类课程,并且每周或隔一周还要安排学生到附校去参观见习,以使学生的“学艺”与专业学习能同步进行。对于师范生的实践课程,林励儒在其《办好师范学校的几个问题》中特别强调:“一、二年级参观见习,三年级则开始试教,时间安排上,不要集中在最末一年。”由此可见,林励儒的教育实习是一种全程实习的方式,它强调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要多次进行见习和实习,强调见习、试讲和实习应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活动。这启发我们,当前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是参观见习阶段。参观见习一般在大一、大二进行,具体做法是组织师范生到中小学参观,当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助手,到中小学的课堂观摩学习,体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第二阶段是模拟试讲阶段,一般在大二、大三进行。这期间,学生正在从事专业课和教育类课程的学习,所以可组织他们以班级或以年级为单位进行试讲,或举办教学技能比赛,以使他们能尽快初步掌握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参观见习和模拟试讲都应是间断式地进行的,都要有课时或学分上的要求。至于参加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可以增加多少学分,应以教学计划的形式加以规定。第三阶段是正式实习的阶段,一般在大四进行。这时,师范生已修完教材教法课程,实习是对理论的应用阶段,时间为三个月至一学期。这是师范生更真切地感受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师范生应承担实习所在学校指导教师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作量,应在其中培养班级管理和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三位一体”全程式的教育实习能使师范生所学理论与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能使师范生初步掌握教育教学的技能,毕业之后一般的就可以直接上讲台给学生讲课,其日后的专业成长也会更加顺利。

2 加强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重构附校功能

林励儒提出,师范院校要办好自己的附属学校,研究附属学校的教育能为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他认为,师范院校的附属学校对师范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师范院校在很长的时间里也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附属学校的建设,都设法利用附属学校以使师范生能有实际的锻炼。但是,目前有些师范院校在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也有些中学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如此师范院校重视附校建设的成功经验就被丢失了。特别是前几年开始的扩招之后,各学校的学生人数都有大量增加,但实习学校接受师范生实习的能力却并没有提高,所以就无法容纳数量众多的师范生来进行教育实习活动。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存在一些中小学不愿意接收实习生的状况,都怕实习生的课上不好会影响本校的教学质量。如此下来,目前几乎所有师范院校在实习前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找实习学校。林励儒重视附属学校建设的做法启发我们: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提高教育实习质量和师范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师范生实习难的重要途径之一,师范院校对此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也可以组织师范生进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目前已成为改进教育实习方式、建立较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和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顶岗实习是指组织实习学生到实习所在中小学顶替该学校原来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岗位来进行实习的一种实习方式。顶岗实习期间,被“顶替”的中小学的教师也不会闲着,他们或者摇身一变,变成实习学生的指导教师,或者到师范院校接受培训。顶岗实习可以使实习学生从实习基地、实习所在学校中受益,可以使实习学生在真实的中小学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在实习学生到实习所在学校实习的过程中,实习所在学校被“顶替”的中小学的教师则可以到师范学生所在学校免费接受培训,或者参与相关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或是再选读大学的相关课程,其中的优秀者甚至可以走上大学讲台来担任大学的客座教授。这种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非常符合林励儒在论述如何加强师范学校与附校之间的联系时提出的意见:一是以校章规定师范学校的教员必须兼任附属学校之教授,必须与附属学校的教员们共同讨论,以增其经验、养其兴味,克服师范学校教员“长于学问而缺乏普遍教育的经验与兴味”的缺点;二是选择附校有成绩的教员,减轻其工作,俾得有自修之余暇,以提高其学识,而预备充师范教员。

3 改变目前的对教育实习进行管理的方式

教育实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行为,还牵涉到实习所在中小学和这些学校的教师,有些情况下还要请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从中协调。林励儒认为,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并不仅是由师范院校负责的,而是师范院校、附校和地方政府都要全力以赴的事情。比如,在十分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勃勤大学师范学院被迫迁移广西期间,林励儒就曾努力争取当时的融县县政府和融县当地中小学的合作。反观目前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现状,对实习进行管理的主体是师范院校的教务处,师范院校各院(系)则具体组织实施。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师范院校内部各院(系)间一般均缺少合作和沟通,所以有时就会出现同一实习所在学校同时接受多批或多名来自同一个师范院校不同专业的实习生的状况,以致使实习所在学校难以对实习学生提供较全面的支持。这种由师范院校单独对实习进行管理,并且在师范院校内部也缺乏沟通与协调的管理方式,不仅造成了师范院校内部的不相协调,并且还使得师范院校无法处理好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实习所在学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强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师范生教育实习过程中的协调作用及中小学校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实现由高师院校一家独管学生教育实习向由高师院校、实习所在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三方共同管理的转变。三方共同管理时,由三方共同组成一个学生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由该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共同制订学生教育实习的计划,共同对学生的教育实习进行组织、管理、督导、考核和评价。与此同时,笔者还建议,在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中也应增加教育实习的内容,应明确规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要取得教师资格,除其他条件外,还必须参加教育实习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明或证书。

4 增加实习经费,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林励儒重视教育实习,不仅要求在时间上要有保证,并且还主张在学生实习的那一年间,学校应给学生以资助或补助,以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目前,我国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经费严重不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7年对5所师范院校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888名师范生中,只有25%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教育实习的补助,占75%的学生认为学校没有教育实习的补助。这样,没有经费保证,很多学生就只能在就近处或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实习。这不仅导致一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的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因为缺乏组织,缺少指导,也使实习的效果难以保证。更有甚者,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学生对实习往往会采取一种随便应付的态度,实习指导教师和学校也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最后只马马虎虎地签个名盖个章就算是完成了实习。如此的实习叫不叫实习,效果如何,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必须设法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必须使实习有必要的经费上的保证,国家和高师院校要加大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经费投入,以此保证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能够顺利进行。

[责任编辑:曲阜文]

猜你喜欢
当代价值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让长征精神照亮“新长征”征程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