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华 兰晓娥 姚美容 李 涵
吴雪华:女,本科,副主任护师,副主任
护生是身份特殊的人群,她们不是真正护理工作者,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她们在临床一线,扮演着临床护士的角色,较大的工作负荷、紧张的医患关系以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等使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尤其在实习后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与重视。研究显示[1],实习期间护生的精神症状明显多于普通人群及其他专业的学生,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而且也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笔者对护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针对护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原因,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对护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11年11~12月选择我院211 名临床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 名,女203 名。本科6 名,大专146 名,中专59 名。年龄18~23 岁。分别来自7 所不同的院校,实习时间8~10 个月,已实习6~7 个月。在征得护生的知情同意后,采取集体调查的方法对其进行测试。
1.2 方法
1.2. 1 心理健康状况测评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2]测评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此量表已具有中国常模,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量表包括90 个条目,每个条目按1~5 级评分,5 个方格自左至右为1~5 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9 个基本症状因子,每个因子反映一类症状。心理问题判定标准: SCL -90 总分>160 分或单项因子分>2 分,均为有心理异常[3]。
1.2.2 应对方式测评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2]测评被试的应付方式。该问卷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 个维度组成,包括20 个条目,积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12 组成,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消极应对维度由条目13~20 组成,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问卷为自评量表,采用多级评分(0,1,2,3 分) 。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重测信度为0.89,积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
1.2.3 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本研究的主试由笔者担任;施测时,采用单位集体施测,统一指导语,对个别不理解条目的情况,调查者以中性、不带任何暗示的话语进行解释,然后由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填写问卷,当场收回100%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本组研究对象SCL-90 各因子分与国内1986年(18~29 岁) 青年常模比较 211 名实习护生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抑郁、躯体化、敌对因子分低于常模,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低于常模(P <0.05) ;焦虑、偏执因子分高于常模(P <0.05) ,见表1。
表1 实习护生SCL-90 各因子分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分,±s)
表1 实习护生SCL-90 各因子分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分,±s)
注:1) 为t′值
项目 实习生(n=211)国内常模(n=1388) t 值 P值134.00 ±35.54 129.00 ±38.76 1.7644 0.0779躯体化 1.34 ±0.39 1.34 ±0.45 0 1强迫症状 1.73 ±0.45 1.69 ±0.61 0.91531) >0.05人际关系敏感 1.60 ±0.47 1.76 ±0.67 3.34551) <0.05抑郁 1.53 ±0.46 1.57 ±0.61 0.91371) >0.05焦虑 1.49 ±0.43 1.42 ±0.43 2.2031 0.0277敌对 1.45 ±0.46 1.50 ±0.57 1.42171) >0.05恐怖 1.37 ±0.45 1.33 ±0.47 1.1582 0.2470偏执 1.46 ±0.43 1.32 ±0.60 4.15431) <0.05精神病性 1.41 ±0.41 1.36 ±0.47 1.46291)总分>0.05
2.2 实习护生SCL-90 各因子阳性率情况 以符合SCL -90 总分超过160 分或任何一项因子分≥2 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 项三个条件之一者为阳性,筛选出阳性者(即可在某一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9 名,占总人数的18.48%。各因子分≥2 的发生率在5.69%~24.17%之间,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敌对、恐怖和躯体化,见表2。
表2 实习护生SCL-90 各因子阳性检出率(n=211)
2.3 实习护生与健康成人常模应对方式比较(表3)
表3 实习护生与健康成人常模应对方式比较(分,±s)
表3 实习护生与健康成人常模应对方式比较(分,±s)
应对方式 实习护士(n=211)健康成人(n=1305) t 值 P值21.98 ±7.06 21.25 ±7.14 1.38 0.1678消极应对积极应对29.08 ±8.68 30.26 ±8.70 1.8285 0.0677
2.4 实习护生常用的10 种应对方式(表4)
表4 211 名护生常用的10 种应对方式
在SCL -90 量表中涉及感觉、情绪、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内容。正常人群的SCL-90 阳性总检出率在3.79%~29.1%[4],本组护生的SCL-90 阳性总检出率为31.75%,略高于正常人群。从表1结果可以看到,SCL-90 量表总分护生与国内青年常模比较无差异,说明护生实习后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在正常范围之内,这个结果与闫瑞芹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211 名实习护生强迫症状、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但无统计学意义;抑郁、躯体化、敌对因子分低于常模,但无统计学意义; 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低于常模,有统计学意义;焦虑、偏执因子分高于常模,有统计学意义。
从表2结果得出,211 名实习护生中筛选出SCL -90 各因子阳性者(即可在某一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9 名,占总人数的18.48%。各因子分≥2 分的发生率在5.69%~24.17%之间,这与李芳等[6]报道的结果相似。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敌对、恐怖和躯体化。分析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1) 护生在临床半年多的实习中,体会到了工作中的医患之间、护士和家属之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护患之间的冲突,护士经常遇到来自于患者的不理解,老师们的无可奈何,造成她们的恐惧和不安。(2) 护生进入临床后,感觉护理工作与在校想象期望的差距,加上社会传统对护士的偏见,促使她们产生心理压力。(3) 护生缺乏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经过几个月的实习,基本上能完成简单的护理工作,就认为自己掌握了护理技术,导致部分护生情绪波动大,不想被老师当作劳动力,致早日脱离临床实习。(4) 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感觉竞争压力大。(5) 毕业后期一方面要完成繁重的实习任务,又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参加招聘考试,还要准备毕业考试,感到精力不足,身心疲惫,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现象。
应对方式是指当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时,为了降低应激水平,个体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一定的应对方式缓解紧张的心理状况[7]。本研究表3结果表明,护生采取的应对方式与健康成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从表4结果来看,有63.98%~67.3%的实习生经常采用的是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改变自己的想法,重新发现生活中什么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找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办法,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等积极应对方式,有57.34~69.19%实习生也采用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烦恼) 抛开、自己安慰自己来缓解心理状况,证明现在的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大部分学生能勇敢面对压力。
针对护生存在的心理状况提出以下对策: (1) 护生自身要提高综合素质,不断的调节自我,要相信自己,平时多学习、多积累,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特别是到实习后期,调节自我,安排好时间,增强适应能力,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护生学会表达、释放负性情绪,遇到困难时,多与同学、朋友和家人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2) 学校和临床带教的老师要帮助她们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分析国内护理发展的形式,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加强职业教育,正确定位,稳定专业思想,增强护理职业自豪感。尤其在实习后期,要加强管理,护理部与临床带教老师多与护生沟通,教育她们端正态度,珍惜唯有的实习机会,完成实习任务。帮助护生做好时间上的安排,护理部在实习后期为她们找工作提供适当的假期,来减轻护生的心理压力。(3) 开设“护理沟通”课程,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在临床工作中重视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技巧,减少她们的心理困惑。护理部和各临床科室组织护生每月一次的护理查房和个案讨论,让她们主动参与讨论和分析,帮助她们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促使她们掌握有效的交流技巧,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帮助护生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寻求可倾诉的对象,指导她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缓解压力,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各种压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4) 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护理部组织各临床科室的带教老师,开展业务讲座,示范性教学查房等活动,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各临床科室带教老师不仅要注重是否完成实习目标、有无差错事故发生的同时,还要关注她们的心理状态,帮助她们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提高护生独立工作能力、调控自我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5) 各院校老师应定期到医院了解护生的情况,特别在实习后期因为实习、就业、考试等压力造成的情绪波动,对她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在实习后期更要与护生联络,根据护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就当前的就业形势、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等为护生做详细分析,增强护生的自信心。
[1] 保颖怡,钱念渝. 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5,19(5A) :785 -786.
[2] 张 燕,张 华,赵 珊,等.护生临床实习不同时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量性与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7) 1718 -1719.
[3] 金 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 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 :260 -263.
[4] 唐秋萍,程灶火. 袁爱华,等. SCL -90 在中国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1) :16 -20.
[5] 闫瑞芹,沈 宁,陈京立,等.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教育,2006,3(3) :102 -104.
[6] 李 芳,王 文,王怀海,等.480 名军队医务人员90 项症状清单测试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8,18(3) :148 -149.
[7] 马先明,桑运川.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2) :142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