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封闭式低负压吸引收集瓶治疗肠瘘口的护理

2013-07-26 09:39:26陈凤玲叶劲松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9期
关键词:肠液消化液封闭式

陈凤玲 沈 磊 叶劲松

陈凤玲: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临床上肠瘘多见于腹部外伤及腹腔手术后相关的并发症。肠瘘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对周围组织有极强的刺激和腐蚀性,造成瘘口不愈合、患者疼痛难忍等不良后果。如何有效地控制并收集流出的肠液,使瘘口和周围皮肤不受污染和刺激,是临床上护理肠瘘口的关键问题[1]。我科2011年1月~2012年7月对10 例患者采用自制持续封闭式低负压吸引技术对肠瘘液进行有效的吸引,通过自制收集瓶收集流出的肠液并做有效回输的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肠瘘患者20 例,其中男14 例,女6 例。年龄22~52 岁。肠肿瘤术后肠瘘患者4 例,外伤手术后肠瘘患者12 例,剖腹探查术后肠瘘患者4 例。全部为高位肠瘘(肠瘘液量每日大于500 ml) 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清洗瘘口后用大垫覆盖瘘口的换药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封闭式低负压吸引收集瓶治疗肠瘘口,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封闭式持续低负压吸引收集瓶技术材料 多侧孔引流管两条,3M透明薄膜6 cm×10 cm,20 cm×14 cm 各1 片,负压瓶为无菌500 ml 玻璃瓶1 个(可使用生理盐水瓶) ,中心负压装置或电动负压吸引装置。

1.2.2 使用方法 首先对瘘口创面进行清洗,使用过氧化氢液清洗瘘口创面,再用3 型安尔碘清毒瘘口创面,在瘘口内放入两条并排多侧孔封闭式引流管,一管放在瘘口的高位置处并接0.9%生理盐水; 另一管放置在瘘口处并接负压吸引。用两片3M透明薄膜相互对贴后形成的封闭膜,封闭在瘘口表面上的皮肤使之形成密闭的空间。持续的负压吸引(压力维持在0.02 kPa) ,冲洗管接冲洗液,速度依引流液的性状而定,平均每小时20 ml 冲洗液滴入,如引流物稠厚时冲洗速度可加快,确保肠瘘液能被及时吸出。引流物可直接引到500 ml 无菌玻璃瓶后经空肠管回输。

1.2.3 引流管的护理 瘘口外放置负压吸引管和滴水管,充分稀释溢出的肠液,减少肠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侵蚀,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从而促进瘘口愈合。在使用期间应注意观察引流量的变化,保持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24 h 引流量。如果冲洗过程中听到明显的过水声,表明冲洗效果较好;相反表明冲洗不畅,必须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保持引流通畅。避免肠瘘液在瘘口处积存污染、刺激瘘口。如瘘液太多时白天可敞露瘘口人工吸引,晚上再封闭式低负压吸引,当瘘液减少至每天500 ml 以下时,瘘口组织愈合后,可改接造口袋,更换次数平均3 d 1 次。

1.2.4 皮肤护理 取斜坡位(15°~30°) 或半卧位,利于瘘出液集中在瘘口的低位处方便集中吸引,如不及时清除肠液,易造成瘘口周围炎症,因此,治疗的关键是肠瘘液要及时、完全、通畅地引流清除,避免瘘液的积存[2]。同时可减少切口的张力缓解疼痛。辅以微波治疗瘘口,2 次/d。每次更换封闭式3M透明薄膜时要用清毒棉球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观察瘘口周围的皮肤情况。如没有皮肤破损可继续封闭瘘口。

1.2.5 营养支持

1.2.5.1 肠瘘患者确诊后均需禁食 患者早期需完全胃肠外营养,TPN 是主要的供给途径,配置好的TPN 液在24 h 内匀速输完。肠功能恢复后可应用肠内营养(EN) ,可采用硅胶管将管道经瘘口插入远端肠管,输注营养液。EN 液要现用现配。我们选择无需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短肽EN 制剂,并逐渐增加量与浓度[3]。应用肠内营养要注意患者有无呕吐、腹泻、腹胀、腹痛等胃肠道不适,如有发现及时处理。本组1 例患者出现腹泻不适,经调整浓度、速度、温度后症状缓解[4]。

1.2.5.2 消化液回输护理 消化液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和消化酶,消化液回输能够减少水、电解质的丢失,增强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可以减少输液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在一般情况改善后可进行消化液回输,瘘口处的消化液采用自制回收瓶收集后可直接回输,减少了消化液在环境中的污染,减少了反复过滤、消毒等环节,使消化液在体外停留最短的时间内回输给患者。如消化液太稠可用无菌单层纱布过滤后回输。整个过程要注意无菌操作。速度从每小时50 ml开始,每2 h 1 次,量渐增加,根据患者反应调节输注速度[5],一般维持在每小时80~100 ml。

1.2.6 心理护理 长时间住院给患者心理及经济上都造成一定的负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心理,担心自己是否能痊愈,此时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告知患者治疗前景,介绍成功病例,指导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治疗与护理知识的宣教,患者任何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以分散注意力和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其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对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方法为Kolmogorov-Smimov 检验,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则以均数±标准差(±s) 表示,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

组别例数 换药次数(次) 回收肠瘘液量(ml) 伤口愈合时间(d) 住院天数(d)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10 160.01 ±8.03 12507.15 ±1296.03 30.12 ±4.05 57.02 ±6.03 10 172.04 ±11.13 10807.11 ±1090.08 37.24 ±6.12 64.48 ±9.02 2.7719 3.1745 3.068 2.1743 0.0126 0.0052 0.0066 0.0433值

2.2 观察组疗效 10 例患者应用自制封闭式引流负压吸引治疗后减少了瘘口处的消化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刺激,减少了人工持续吸引的工作强度,肠瘘液得到控制,患者的衣被更换及瘘周围的清洗等护理工作得以减轻,由每天的4~6 次的大换药减少为每天1 次的瘘口护理,患者活动能力受限的程度减轻,患者得以更好的休息和适当的活动。

3 讨 论

肠瘘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对周围组织有极强的刺激和腐蚀性,造成瘘口不愈合,在漫长的肠外瘘的保守治疗中,有效的引流和瘘口皮肤的处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采用自制封闭式低负压吸引,可有效避免瘘出液对瘘口周围皮肤的刺激[6]。而对照组采用清洗瘘口后用大垫覆盖瘘口的方法会导致消化液的大量丢失,肠瘘液对瘘口的皮肤刺激,需频繁的换药。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封闭式低负压吸引收集瓶,持续的冲洗充分稀释溢出的肠液,减少肠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侵蚀,利于瘘口的愈合。患者引流管周围无肠液渗出及皮肤糜烂现象,大大减少换药的次数。消化液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和消化酶,是任何人工配置的液体无法相比的。另外消化液回输能够减少水、电解质的丢失,增强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可以减少输液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二期手术时间提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根据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自制封闭式低负压吸引收集瓶治疗肠瘘口的方法,能够冲洗和引流瘘口,患者的换药次数、物品消耗均极大地减少,大大地减少护理工作量。同时患者也更加舒适,得到更好的休息,患者瘘口愈合时间减少、平均住院日缩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在德,昊肇汉主编. 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59.

[2] Zhang QL,Rothenbacher D.Prevalence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population- based studies: systematic review[J]. BMC Public Health,2008,8:117.

[3] 周 华,许 媛.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指南解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1) :925-928.

[4] 高 勇,彭南海,李幼生.消化液回输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 ,2007,3(5) :82-84.

[5] 倪元红,叶向红,陈月英,等.严重腹部创伤致多发肠瘘患者者一例营养支持的实施与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A) :59-60.

[6] 查全萍,付琴香,林瑞娇,等.肠瘘合并切口裂开患者的封闭式负压冲吸治疗及护理[J].福建中医药,2009,40(2) :60-61.

猜你喜欢
肠液消化液封闭式
吃不到的泡面
小学作文教学由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
封闭式除草剂什么时间喷最合适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28
大自然的奥妙之食虫植物猪笼草小议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封闭式负压吸引术在骨科创伤治疗中的护理分析
生长猪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的相关性研究
口服洗肠液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封闭式军训在医务人员岗前培训中的实践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