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淑慧 邹京霞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但由于学生社团存在重复组建、社团性质比例失衡、社团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及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少等方面的原因,所以目前社团活动的效果难以使人满意。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必须克服学生社团活动中的自主性过分,加强规范性;必须克服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不连续性,使之有可持续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建设;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108-02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的按照社团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有效途径。由于学生社团的这种“自我”性符合了青年学生思想敏锐、主体意识强、反感空洞说教、喜欢个性张扬和希望追求个人发展等特点,所以就受到了青年学生的青睐。目前有很多大学生热衷于通过加入学生社团来寻求自我发展,社团已成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校园生活方式,因而也就成了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这样,面对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如何能使学生社团真正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的作用,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方面。下面,本文拟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对这个问题作一番探讨。
一、大学生社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1.社团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生活教育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课堂教学,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主阵地,以理论灌输为主要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的单一灌输的特点,忽视了受教育者的真实感受,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社团活动中自由平等、畅所欲言的活动方式更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容易使大学生的道德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讨。根据我们的调查,目前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有84.75%的学生表示正在参加或想要参加社团活动,社团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
2.社团活动能使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如今,各高校都拥有较多的学生社团组织,山东工商学院目前就有各类学生社团77个。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22.15%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能使自己增长知识和技能,能为日后走上社会积累经验;有17.13%的学生认为通过社团活动中的社会调查或对相关问题的实地考察,可以获得对社会的更多的认识;有30.46%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能使自己紧张的心理状态得到放松;有23.75%的学生认为在社团活动中能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还有12.59%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3.社团活动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实践平台
实践证明,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的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佳。这正如杜威所说的,道德教育不应该是“教训式”的,而应该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进行,应进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道德教育,并把这一方法作为“民主的过程”。他甚至认为,过分地强调和强化道德的说教只会导致学生不能在日常生活的情景中正确地践行伦理道德的要求。道德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而大学生社团以其活动多和实践性强等特点恰恰顺应了这一需求。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可使学生社团活动有了丰富的知识性和思想性,也可使我们的理论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实践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93.17%的学生希望能通过社团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的地位目前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还是存在一些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1.学生社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山东工商学院的77个学生社团中,相似或相近的学生社团比较多。比如,舞蹈类的学生社团就有“舞天堂”“劲舞团”和“优悠舞团”三个,促进外语学习的学生社团也有“商务英语协会”“疯狂英语俱乐部”和“大学生英语俱乐部”“face to face英语口才协会”4个。社团的重复建设使学校的有限资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社团的发展。
2.社团性质比例失衡,理论学习类社团数量太少
数据显示,在山东工商学院的77个学生社团中,文艺体育类社团有31个,占社团总数的40.25%;科技类社团30个,占社团总数的38.96%;公益服务类社团10个,占社团总数的12.98%;理论学习类社团只有6个,占社团总数的7.79%。
3.社团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我们发现,77.84%的学生在加入某社团前并没有对该社团进行必要的考察,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在加入某社团前甚至还不清楚自己要加入的是何种社团。如此,一旦发现了该社团的活动与自己的期望和想象有出入时,就对该社团的活动失去了兴趣,从而就导致了社团成员的隐性流失。同时,从参加学生社团的学生的年级来看,低年级的学生较多。在山东工商学院,目前共有学生社团成员6 273人,其中高年级成员仅有1195人,占总人数的19.04%;低年级学生5 078人,占到总人数的80.96%。在这些属于低年级的社团成员中,还存在一个突出的现象,即一人同时加入多个学生社团。在高年级的学生中,除担当社团的主要骨干者之外,参与社团活动的明显地较少,而且这些骨干也只重视自己在任期间的活动,不太关心对后面的核心成员的培养。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状况的出现:社团活动的传承性不够,社团的稳定性也较差。
4.社团活动指导教师不足
目前,在高校,大部分学生社团都缺少指导教师。在山东工商学院的77个学生社团中,目前有12个学生社团没有指导教师,占社团总数的15.58%;有指导教师的,其指导教师也大多是由校团委或学校二级学院团总支的成员或部分专职辅导员来担任,所以他们对社团活动的指导也并非是经常性的。这样,指导不及时、不到位的状况就容易导致学生社团活动流于形式,导致学生社团不能有效地发挥其功能。
三、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建议
在当前形势下,学生社团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已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的生命力。鉴于学生社团建设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做到“双克服”和“双加强”,才能较有效地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克服自主性过分的问题,加强规范性
学生社团作为自发性的学生组织,它是基于学生的共同的兴趣与爱好组建而成的,因此它就具有结构松散、人员流动性大、组织自主性强和外在约束力相对较弱等特点。自发性可以使学生能较容易地自发地组建起他们要组建的社团,可以使他们能自主地对社团进行管理,利用社团活动学习他们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本领,积累各种不同的实践经验,在成功和失败中反思自我、塑造自我。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大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尚不完全成熟,由于有西方思潮的冲击和我国社会大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所以一些学生社团的活动就易出现偏差。为此,首先,应把社团活动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之中来,做到在活动中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崇高的精神塑造人、用健康的活动鼓舞人。其次,应有有效地对学生社团进行管理的制度,应使社团活动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比如,学生社团的建立、学生社团主要干部的产生、学生社团重要活动的举办等,均应有相应的审查与批准的制度,以使社团活动能规范化。实践证明,必要的约束和管理并不是对学生自主的扼杀,而是使社团活动能健康开展的保证。最后,应适当控制学生社团活动的频次,同时引导学生社团设法提高其活动的质量。这是因为,高频次的学生社团活动,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会使一些学生不得不逃课去参加社团活动。所以,必须把学生社团活动的频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此确保每次活动都能是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形式生动活泼的。
2.克服不连续性。加强可持续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高校,有些大学生社团在成立之初尚富有生气,活动也搞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便会逐渐没有了生气,有的甚至于无形中就销声匿迹。根据这种情况,为了使学生社团能够持续发展,首先,应设法确保学生社团活动有必要的经费保障。调查发现,经费缺乏是影响学生社团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合理地整合高校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学生社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整合资源,首先是对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社团要加以调整或合并。在此基础上,应多方为学生社团活动筹措经费。对学生社团来说,在争取获得学校经费支持的同时,还应设法争取社会赞助。当然在寻求社会支持的过程中,学生社团也要把握好与商家合作的度,要防止被商家利用,防止商家将学生社团变成自己在学校推销产品或进行其他赢利活动的附属机构。其次,学生社团成员年级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学生社团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调查显示,社团成员中80.95%的学生是大学新生,高年级学生仅占19.05%。学生社团成员中的这种年级构成的不合理的状况,不利于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通常的情况是,大学新生入学半年后,其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会降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会下降,到大一下学期很多社团活动就会沉寂下去。因此,应通过各种手段,比如给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并有突出成绩的学生记创新学分等,鼓励高年级特别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再次,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教师的配置应制度化。在校大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都明显不足,所以其社团活动必须有指导教师的指导。高校应制定出相应的办法,为大学生社团配备其专业背景与学生社团性质相近并对社团工作有热情的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为使之与学校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相衔接,笔者建议,还应该从制度层面来确定指导教师的身份,甚至让指导教师参与学生社团的审批、注册和评价,参与学生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并且制度化地给予其以合理的报酬,以使社团活动能得到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最后,学生社团与社团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交流促进学习,合作实现共赢。大学生社团与社团间的交流可以在校内的不同的社团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或不同类的校外社团之间进行。这种交流可以给各社团提供相互学习与借鉴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有利于促进社团活动的开展和社团管理方式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