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 王剑明
近几年来,一个重要的不等式每年都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像一个幽灵,盘旋在高考的上空.利用这个重要的不等式,可轻松破解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的压轴大题.高考命题者的再次厚爱,可谓情有独钟,让我们再次思考高考命题者的用意,感受它不平凡的价值.
课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ex>1+x,x≠0.
来源:人教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导数应用第32页习题1.3B组第1(3)题.
证明:令f(x)=ex-1-x,则f′(x)=ex-1,从而当x>0时,f′(x)>0,f(x)单调递增;当x<0时,f′(x)<0,f(x)单调递减.
故f(x)的极小值为f(0)=0,即f(x)=ex-1-x≥0,等号当且仅当x=0时取到.
所以不等式ex>1+x,x≠0得证.
利用该结论易得:结论1:若x∈R,则ex≥1+x,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结论2:若x>-1,则ln(1+x)≤x,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
背景:高等数学中有一个常见而重要的结论——泰勒(Taylor)公式:
历年高考都把对导数的考查作为提高试题区分度的重要手段,而课本不等式ex≥1+x在导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高考题为例对课本不等式ex≥1+x进行三层运用,从层层深入的角度来达到运用课本不等式ex≥1+x的三重境界.
在高考中,命题者变换形式,给它披上一件马甲,初看不是这个课本不等式,实际上只要等价变换一下就是这个课本不等式.它的用意就是要求我们重视课本,即使以前高考考过,只要是经典仍就可以考.当然这是浅层次的考法,给考生一个信心和人文关怀.这一类问题的后续问题往往较为困难.
(2)若f(x)≥g(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令h(x)=f(x)-(1-x),x∈[0,1],则h(x)=(1+x)e-2x-(1-x),h′(x)=(-1-2x)e-2x+1.
h″(x)=(2x+2)e-2x>0,从而h′(x)在x∈[0,1]上递增,故h′(x)≥h′(0)=0,所以h(x)在x∈[0,1]上递增,h(x)≥h(0)=0,即f(x)≥1-x.
记H(x)=x-2sinx,则H′(x)=1-2cosx.
当x∈(0,1)时,H′(x)<0,于是H(x)在[0,1]上是减函数,从而当x∈(0,1)时H(x)<H(0)=0,所以G(x)在[0,1]上是减函数,于是G(x)≤G(0)=2.
从而a+1+G(x)≤a+3,所以当a≤-3时,f(x)≥g(x)恒成立.
因为当x∈(0,1)时,I′(x)<0,故I(x)在[0,1]上是减函数,于是I(x)在[0,1]上的值域为[a+1+2cos1,a+3]
所以当a>-3时,存在x0∈(0,1),使得I(x0)>0,此时,f(x0)<g(x0),不符合,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
在高考中,命题者更多的是暗示给出这个课本不等式,但往往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个重要的课本不等式,乃至无法下手,颇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往往是求一个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或求一个不等式恒成立时参数的范围,或求函数的单调区间等命题技巧来让考生领悟到这个课本不等式.当然这是较高层次的考法,给考生一个梯子,考查考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新知识的能力.
例2 (2010年新课标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设函数f(x)=ex-1-x-ax2.
(1)若a=0,求f(x)的单调区间;
(2)若当x≥0时f(x)≥0,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1)a=0时,易得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单调递增区间(0,+∞).
(2)f′(x)=ex-1-2ax.
f′(x)<ex-1+2a(e-x-1)=e-x(ex-1)(ex-2a),
故当x∈(0,ln2a)时,f′(x)<0,而f(0)=0,于是当x∈(0,ln2a)时,f(x)<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以及参数取值范围问题,考查分类讨论、转化与划归解题思想及其相应的运算能力.通过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暗示出重要不等式ex≥1+x,要求恰当利用ex≥1+x,还要巧妙转化为e-x>1-x(x≠0),并利用它进行放缩,对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不仅要求学习新知识,还要求考生灵活应用新知识.对考生能力要求很高.笔者认为,如果降低技巧性,增强解法的通用性,这种类型的题目可以利用二阶导数的本质而采用一阶导数的形式(从形式上看不超纲),可能会好一点.第(2)小题可以这样解:
因为f′(x)=ex-1-2ax,且f′(0)=0,
所以令g(x)=f′(x),则g′(x)=ex-2a.
利用二阶导数的本质而采用一阶导数的形式,很多中学数学杂志的论文中也多次使用这个方法,为什么今年新课标全国卷避开这个技巧性较弱的方法,而想出了一些技巧性较强的方法作为标准答案,值得一线数学教师思考.
在高考中,涉及到ex,能联想到课本不等式ex≥1+x;涉及到lnx,能联想到课本不等式的变式ln(1+x)≤x,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和跨度的联想能力.没有这个课本不等式的地方,看出潜伏下的课本不等式或变式,我以为这就是公式运用的最高境界了.
例3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理科数学试题)已知函数f(x)=ex-ln(x+m).
(1)设x=0是f(x)的极值点,求m,并讨论f(x)的单调性;
(2)当m≤2时,证明f(x)>0.
由x=0是f(x)的极值点知f′(0)=0,所以m=1.
因此,当x∈(-1,0)时,f′(x)<0,当x∈(0,+∞)时,f′(x)>0,所以f(x)在(-1,0)上单调递减,在(0,+∞)上单调递增.
(2)当m≤2,x∈(-m,+∞)时,ln(x+m)≤ln(x+2),
故只需证明当m=2时,f(x)>0.
当x∈(-1,x0)时,f′(x)<0,当x∈(x0,+∞)时,f′(x)>0,从而当x=x0时,f(x)取最小值.
综上,当m≤2时,f(x)>0.
点评:本题第(2)问是一个不等式的证明,证明的关键是转化,双变量转化为单变量,然而不难证明.如果跨度联想到课本不等式ex≥x+1以及x≥ln(x+1),则轻松破解.
由ex≥x+1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ln(x+m)≤x+m-1,当且仅当x=1-m时等号成立,则当m<2时,x+m-1<x+1,从而有ex>ln(x+m);当m=2时,1-m=-1≠0,从而ex≥x+1与ln(x+m)≤x+m-1两式的等号不能同时成立,从而ex>ln(x+m).
所以ex-ln(x+m)>0,即f(x)>0.
至此,我们通过课本不等式的三层运用,体验了三重境界,感受了高考命题者的智慧,领悟到了:
(1)课本的重要.课本是老师上课之本,是学生学习之本,更是高考命题之本!高中数学课本是经过资深专家们深思熟虑、千锤百炼而成,汲取了几十年课程改革的经验.课本中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例题、习题、解题思路、阅读材料乃至每章节的文字表述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蕴含着无数的方法和技巧,并经过无数的教学实践和多年的高考实践的证明,所以千万要以本为本,不能舍本逐末.重视课本习题潜在功能的挖掘和利用,不仅要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和方法,还要弄清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揭示例、习题之间的联系及变换.
(2)思想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近年的高考试题,十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而课本例习题一般都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迁移性,它们或是渗透了某些数学方法,或体现了某些数学思想,或提供了某些重要结论,因此应充分认识例习题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掌握其中的通性通法.从这些高考题可以看到,函数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用得炉火纯青.只有平时教学中重视思想的渗透,才能让学生在高考选拔中脱颖而出.
(3)变式的重要.这些高考题都是从课本不等式引申、拓展而来,重视变式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发展不拘一格的意识,而且通过变式来透过表象看清本质,一举切中要害,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与形象思维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而这也是新课标体系所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