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殿阁,王 涛,庞红丽,谢冰晶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地理坐标为E97°10′~106°52′,N37°21′~42°47′,西与甘肃省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1]。地质构造上属阿拉善地块,地貌形态缓和,主要为剥蚀低山残丘与山间凹地相间组成,第四纪沉积物普遍覆盖于地表,形成广泛分布的戈壁和沙漠。
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地质公园总占地面积683.74km2。该地质公园以其独有的沙漠景观文化为特色,阿拉善盟境内有三大沙漠,分别是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该地质公园由三个园区组成,自东至西依次是腾格里园区、巴丹吉林园区、居延园区。
巴丹吉林园区是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的三个园区之一。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田明中教授于2008年的重新勘界,确定巴丹吉林园区的地理坐标为E102°18′26″~102°32′05″,N39°43′21″~39°56′51″。其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
巴丹吉林园区主要包括巴丹吉林沙漠、额日布盖额谷、海森楚鲁风蚀地貌、曼德拉岩画四个景区,据田明中等于2008的重新勘界,其占地面积分别为340.6km2、10.12km2、31.16km2、28.79km2,园区总占地面积410.68km2。巴丹吉林园区以巴丹吉林沙漠为主,沙漠面积为4.7万km2,海拔高度在1200~1700m之间。沙漠中的湖泊星罗棋布,有114个之多,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达72个,湖泊面积达23km2[2-3]。近年来巴丹吉林园区以其丰富人文及自然景观,尤其是地质景观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旅游爱好者的前来。
图1 园区位置
该区和内蒙古族其它地区一样的是其共有的蒙古族文化,包括服饰、歌舞、摔跤、赛马等。巴丹吉林园区有其与众不同的人文景观,主要代表就是曼德拉岩画。曼德拉山岩画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缘曼德拉苏木西南14km的曼德拉山中,在18km2内,分布着4234幅数千年前的古代岩画,是世界最古老的艺术珍品之一。曼德拉山岩画雕刻精湛,形象生动,其年限上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下可到元、明、清各代。岩画丰富地记录了当地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宗教文化等,堪称为中国西北古代艺术画廊,具有很好的历史、美学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除此之外,还有沙漠深处的古庙-巴丹吉林庙,此庙建于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据说,在建庙过程中,从银川、武威、张掖等地雇用木匠、画匠、泥匠,从雅布赖山拉运基石,从新疆驮运栋梁,从几十里路外用骆驼拉砖运物而建造。当时取藏语名为“噶勒丹彭茨克拉布吉林”,庙宇分上下两层楼阁式建筑,占地面积达273.7m2。令人兴奋的是,在“文革”中,由于其地处大漠而免遭破坏,现此庙成为阿拉善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寺庙。此庙四周,有湖水包围,庄重而别致,素有“沙漠中的故宫”之名。
当然除了传统蒙古族民俗文化游以及曼德拉岩画意外,巴丹吉林园区还开发了以大沙漠为主题的冒险游,这也得到了一些探险者和旅游爱好者的欢迎。现将巴丹吉林园区的主要人文景观列于表1。
表1 人文景观类型
阿拉善地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其特征为冬季寒而长,夏季热而短,春季风沙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全年无霜期达120~180天。年日照数长达3316小时,平均气温8.3℃,≥10℃积温一般为3200~3600℃ ,极端低温-32.2℃ ,极端高温41℃ 。年均降水量60~15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9%~75% ,年蒸发量3000~4700mm[4]。由于阿拉善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该区形成了特有的荒漠植被景观。植物组成主要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阿拉善沙漠戈壁地区分布着广泛的梭梭林、沙冬青及胡杨林,还生长着极其名贵的中药材苁蓉、甘草和锁阳,以及可以食用的植物沙葱、蘑菇等。其中的锁阳是珍贵的中药材,而肉苁蓉更有着“沙漠人参”的美称。锁阳、苁蓉现在已经成为人们比较认可的中药材,可以发展其为本地旅游商品。综上可见该阿拉善地区,包括巴丹吉林园区在内的自然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在人文景观方面巴丹吉林景区和内蒙古其它地区相比并不占优势,因此必须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自然资源旅游,尤其是该区著名的地质景观旅游。比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地貌景观、额日布盖额谷流水地貌景观、海森础鲁风蚀地貌等(表2)。
表2 地质景观类型
“海森楚鲁”位于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境内,距旗府所在地220km。“海森楚鲁”为蒙语音译,意为象锅一样的石头。“海森楚鲁”被称为怪石城,区域内大量大量分布着花岗岩风蚀地貌,大小参差,形态各异,美轮美奂,这里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蘑菇云”、“卧驼”、“猪八戒”、“呐喊”、“乌龟出海”、“玉兔望月”、“龙舟”、“绵羊”、“一群大象”等景观。有人推测此处在几千年前为海底,花岗岩在海水的长期作用下程圆形、椭圆形或锥形,后来地壳抬升,海陆变迁,原来的近圆形花岗岩体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形成了如今的景象。该区域的独特地貌具有很大的科研和欣赏价值,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巴丹吉林沙漠气候总体干旱,但沙漠中分布着大小144个沙漠湖泊,其中比较著名的要数巴岱湖、诺尔图海子和苏敏吉林湖。
巴岱湖即巴丹湖,它是距离额肯呼都镇最近的一处沙漠湖泊,也是巴丹吉林沙漠中为数很少的淡水湖泊之一。巴岱湖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其清澈透亮,风景优美,犹如天上掉下的一颗星星,当地人称之为沙漠中的宝石湖。关于巴岱湖有一个故事,据传很多年前,有一个叫巴岱的牧民进入今天的巴丹吉林沙漠,发现了一处风光秀丽的淡水湖,即今天的巴岱湖,再往里寻找又找到了许多这样的湖泊,由于有了淡水,巴岱开始在这附近生活下来。后人按他的名字,把这片大沙漠命为巴丹吉林沙漠,把他当时进入沙漠的第个湖泊,命名为巴岱湖。
诺日图在蒙语中意为“海子、湖泊”,诺日图海子以其在巴丹吉林沙漠中面积最大而闻名。诺日图海子面积约1.5km2,水深16m[5-6]。 诺日图海子的周围是诺日图沙峰,沙峰此起彼伏,倒映水中,宛如一幅水彩画。尤其是在晴天的时候,水天一色,蓝色透明,从高处俯视海子,沙山和芦苇倒映在湖水中,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感,因此人们把诺日图称为“漠中仙境”或“漠中江南”。这里更成了摄影爱好者的艺术的源泉。
额日布盖峡谷在形态上由北向南呈“人”字形展布,长约5km,两壁岩石呈褐红色,其基岩是距今约1.5~1.8Ma的侏罗纪砂岩和粉砂岩。峡谷最开始是有流水作用形成的,后经长期风化剥蚀作用成了今天的样子。
“鸣沙”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在全球已经发现了数十处沙滩或沙漠存在“鸣沙”现象。对于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未能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巴丹吉林沙丘所发出的声音,类似直升轰炸机的声响,又酷似雷声,沉闷而深远,25km处可清楚听见。与美国鸣沙、甘肃敦煌和内蒙古伊克昭盟的鸣沙相比,沙丘高、污染少、保护好、面积大,是世界最大的鸣沙区,为“世界鸣沙王国”。
目前该景区的旅游资源利用比较分散、独立,为了更好的发展其旅游业,应该在沙漠地质公园旅游为主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结构进行有机的调整。发展旅游业的最直接目的是获得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文化效益,而文化效益的增加又会促进经济效益的发展。因此把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能更有效的促进促进其旅游业的发展。增加配套设施最终把该景区建设成集旅游观光、娱乐度假、科研探险等于一身的的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旅游胜地。
旅游住宿是必不可免的,一个好的住宿环境可以让顾客流连忘返,因此提升住宿环境很重要。但是住宿环境也不宜全部过于豪华,因为那样就会从经济上阻止了一部分旅游爱好者的前来。那样既不利于文化的传播,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该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住宿方面要划分不同档次,以满足不同经济能力的旅游爱好者的前来。但有两点必须保证,一是卫生,二是安全。
安全是一个景区正常运行的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笔者去过该景区,由于植被较差,该景区几乎不存在伤人的大型野生动物。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在沙漠区移动电话信号差、人烟稀少,一旦出现中暑或迷路等安全方面的问题还是需要景区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目前园区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例如巴丹吉林园区已完成曼德拉景区20km范围内的保护栅栏工程,海森德鲁主要景区已完成10km范围内保护围栏工程,并且每隔7m设有界桩,共计100处(据田明中等2008年勘界报告)。笔者认为园区应该和多家电信部门合作,增加景区信号覆盖率,或者为游客提供或租赁GPS导航设备等。
目前巴丹吉林园区及外围的交通已经比前些年有了很大改观,这就为该区和其他景区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在地质公园内部,巴丹吉林园区位于整个地质公园的中间,西面是居延园区,东面是腾格里园区。鉴于巴丹吉林园区优越的位置,完全可以设计横贯三个园区的旅游线路共同促进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在地质公园外围附近比较成功的景区主要有宁夏的西夏王陵和沙坡头等,可以通过与这些成熟景区的合作或利用其辐射效益来带动自身旅游业发展[7]。
如前所述,巴丹吉林园区盛产的锁阳,苁蓉都是阿拉善地区特有的药材,水晶、玛瑙是阿拉善地区生产的奇石。可以向游客出售这些特产,这样既能弘扬该区特有的文化又能促进经济发展。这需要和当地的药农或奇石商人有紧密的合作,以彼此获得经济效益,又满足游客需求。但是要确保不能出现假货,避免游客对旅游区产生坏印象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巴丹吉林园区的旅游业开展对当地经济起了很大的带动作用,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但是如何才使得该地区的旅游业长远的发展下去呢,这就要有效的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结合起来。生态旅游的意义就在于更好的开发和利用人类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而生态旅游就是在旅游过程中及人与自然界中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发展生态旅游不论是就旅游本身而言,还是就地区发展都是明智之举[8]。
巴丹吉林沙漠内高大沙山间的低地有百余内陆小湖,主要分布在沙漠的东南部。强烈蒸发导致湖泊积聚大量盐分,边缘生长芦苇、芨芨草等,为主要牧场。但是近年来由于放牧过度以及人工开矿的破坏,草场显现恶化的趋势。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阿拉善三大沙漠有相连的趋势,那就意味着沙漠在扩张。沙漠扩张的一个可能导致的后果就是原有的人文景观和地质景观被沙漠淹没。扩大植被、防风固沙是景区长期内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好在该区有些湖盆边缘有淡水泉出露,这是扩大植被的理想场所,为治理沙漠提供了条件。
再有就是目前我们国家有些地质公园的开发没有更多的考虑到原地质遗迹的保护。地质遗迹景观不可再生的,其破坏是不可修复的,因此开发旅游资源不能以破坏原地质景观为代价,随着景区的旅游业发展应该越来越多的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
[1]阿拉善盟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阿拉善盟志[M].北京:志方出版社,1998.
[2]王涛.中国沙漠与沙漠化[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11-619.
[3]黄天明.应用环境示踪剂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及古日乃绿洲地下水补给[J].现代地质,2007,21(4):624-631.
[4]周志宇,颜淑云,秦彧,等.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灌木多样性的特点[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9):146-150.
[5]Yang X.Geomorphologische Untersuchungen in Trockenraeumen NW2Chinas unter besonderer Beruecksichtigung von Badanjilinund Takelamagan.Goettingen:Verlag Erich Goltze,1991.
[6]杨小平.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湖泊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全新世以来的演变[J].第四纪研究,2002,22(2):97-104.
[7]吴月,范坤,李陇堂.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综合评价[J].中国沙漠,2009,29(3):409-414.
[8]张利利,陈建强,刘璐,等.山西五台山风景区生态旅游构想[J].安徽农业科学,2010,39(5)2093-2095,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