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的早期诊断分析

2013-07-25 11:29陈俊芬刘玉婵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B超畸形产后

陈俊芬 文 蕊 刘玉婵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株洲 412000)

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的早期诊断分析

陈俊芬 文 蕊 刘玉婵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湖南 株洲 412000)

目的 探讨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的早期诊断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消化系统畸形患儿(观察组)及非消化系统畸形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产科因素、新生儿一般情况。喂养、呕吐、腹胀、排便时间第21个项目,应用SA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88例 对照组190例。两组出生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产前B超检查异常,呕吐。腹胀。便秘的比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B超异常早产、呕吐、腹胀、便秘、为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中,产前定期B超检查,产后检测呕吐,腹胀,便秘症状可早期诊断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

消化系统畸形;早期诊断;新生儿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发生率很高,居先天性畸形首位[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也是新生儿科常见的胃肠道急症,发病凶险,病死率高故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后科大大的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的早期诊断进行分析,以利于采取有效的诊断措施。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患儿为观察组,对照组为按住院号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且围产资料完整的非消化系统畸形患儿。

1.2 方法

采用调查表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①产前因素:生活环境、是否接触X线和农药母亲壬辰疫病,受孕方式,产前是否应用药物、产前B超检查;②新生儿一般情况: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③产后因素:喂养方式、呕吐、便秘、肠梗塞、血便、血常规、血生化等共计21个观察项目。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AS9.1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earson),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观察组88例,其中男62例,女26例:早产儿53例,足月儿35例,平均胎龄(35.2±3.7)周低出生体质量儿46例,正常出生体质量儿40例,巨大儿2例,平均出生体质量(2346±8.8)g;对照组190例,其中男100例,女90例,早产儿48例,足月儿142例,平均胎龄35.5±3.2周,低出生体质量儿62例,正常出生体质量儿127例,超重儿1例,平均出生体质量(2369±7.8)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孩,早产儿易出现消化系统畸形,出生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前因素比较

生活环境,接触X线,农药、产前B超检查异常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新生儿消化系统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前B超检查异常,产后呕吐、腹胀、便秘、肠阻塞等9个项目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儿产后因素比较

3 讨 论

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的确切痛因机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2]。同时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的发生于产前诊断水平有很大关系。如目前产前诊断很难对肛门畸形做出较准确的诊断。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易并发消化系统穿孔,休克等危重症,主要治疗是及时手术,故早期诊断新生儿消化系统畸形极为重要。

产前诊断:本研究显示有遗传病史,环境污染,接触X线、农药的产妇易出消化系统畸形儿的风险增高,同时男性,低胎龄儿易患消化系统畸形。故产前需详细询问病史,筛选出高危产妇进一步完善减产。超声诊断室比较常见的诊断方式,它能在产前检测出胎儿的畸形[3]。对高危产妇予以动态B超观察,必要时予以四维彩超立体成像,或行胎儿体表造影,可早期发现宫内胎儿消化道畸形[4]。对严重消化道畸形可终止妊娠。对轻度消化道畸形儿产后可尽早进行监护和手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产后诊断,对已经出生的胎儿,临床医师应仔细观察他们的各种表现,以筛检出异常的婴儿。本研究对比发现产后喂养困难,出现呕吐、腹胀、便秘的新生儿多有消化系统畸形。对筛选出的高危儿应转入NICU,予禁食,胃肠减压及肠道外营养,必要时予抗感染治疗,并辅以腹部立位片、或CT检查、碘油造影、钡餐胃肠透视等,检查[5]早期诊断消化系统畸形的位置、类型、以早期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新生儿消化系统的产前高危因素有:①环境污染,母亲接触X线及农药;②家族遗传病史;③男性,低龄胎儿;④母亲孕期疫病,有用药史。对高危产妇应定期产检。动态B超检测,以早期发现消化系统畸形,对有呕吐、腹胀、便秘的新生儿应加强监护。尽早完善腹部立位片,CT检查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新生儿消化系统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改善预后。

[1] 薛辛尔.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8.

[2] 金汉珍,黄德珉,宫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15.

[3] 舒立渡.1143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53-2255.

[4] 范斯萍,张玉敬,张秀兰.二维超声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J].中华影像学杂志,2002,11(6):380-381.

[5] 陈玲.新生儿期消化道畸形的临床分析[J].新生儿杂志,1998,13 (2):54-57.

R722.1

B

1671-8194(2013)24-0232-02

猜你喜欢
B超畸形产后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写字的尴尬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