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迎,秘金钟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30)
GP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发展较成熟的系统[1]。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BDS)作为中国完全自主性的定位系统,日渐成熟。2012年已覆盖亚太地区,预计到2020年,BDS由5颗地球静止卫星(GEO)、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IGSO)和27颗中轨卫星 (MEO)组成,BDS利用3种不同轨道高度的卫星组成空间定位混合星座,有效改善了中国区域及周边定位星座布局,可以为中国及周边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 (PNT)服务[2]。目前在高精度定位中,载波相位双差方法是最基本的GNSS静态基线处理方法,该方法在短基线中基本上消除了信号传播误差、接受机钟差和卫星钟差等误差的影响[3]。本文主要就GPS和BDS两种系统的载波相位双差静态定位展开研究。
本部分详细论述了GPS和BDS的时空基准和频率的不同,其目的是为双系统定位奠定基础。
GPS时间基准采用GPST,BDS采用北斗时(BDST),都以周和秒为单位连续计数;GPST起算时间为1980年1月6日0:0:0时,BDST起算时间为2006年1月1日0:0:0;由于GPST存在秒跳,两种时间系统相差1 356周14s。在双系统时间统一中,GPST=BDT-14s,即双系统观测文件中某一观测时间t,BDS定位所用时间为t-14s,得出t时刻双系统卫星位置,然后进行联合定位。
GPS采用 WGS-84坐标系,以国际地球参考系统 (ITRF)为参考框架;BDS坐标系统采用中国2000大地坐标系统 (CGCS 2000),以中国地球参考系统 (CTRF 2000)为参考框架。CTRF 2000第一、二层参考框架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ITRF)的一致性约为几厘米,所以对于大多数应用来说,可以不考虑CTRF 2000和ITRF的坐标转换。
为了让信号接受设备能够识别信号来自于哪卫星,GPS和BDS均是根据卫星发射的PRN码进行识别,即频分多址。
表1 GPS和BDS频率
BDS中MEO、IGSO卫星和GPS卫星利用各自广播星历,计算方法完全相同,BDS的GEO卫星计算卫星位置需要用到旋转。
由于电离层残差法对小周跳较为敏感,M-W组合对大周跳较为敏感,为保证周跳探测的全面,利用电离层残差法和M-W组合法对GPS和BDS数据进行周跳探测 [5-6]。
电离层残差公式为
如Δion(ti)>0.28 (1+interval/60.0),则判断为周跳,数据在此处断开。
M-W公式为:
观测方程的一般形式
式中,i为测站,j为卫星。
基线向量的单差
式中,Δφj(t)=(t)-(t)。
基线向量的双差 (测站间求差,卫星间求差)为
每历元组建误差方程为
(1)接收机对双系统来说,其钟差影响不同,因此同一个观测时刻需要解算两个接受机钟差。
(2)相同观测时刻,由于钟差不同,在基准站和流动站计算的卫星坐标是不同的,需要分别计算两站坐标。
以VC++为实验平台,选用北京房山站两点的观测数据,数据采样率为1s,共有3 400个历元参与解算,基线长度为31.744 8m。已知两点的精确坐标,根据叠加的法方程和基准站解算流动站的坐标和模糊度浮点解。根据LAMBDA固定的模糊度,代入观测方程,计算与真实坐标的偏差固定解。
总体分析,GPS、BDS差分定位都在毫米级,模糊度固定之前,BDS的结算结果优于GPS及GPS/BDS双系统组合的,但是模糊度固定之后,GPS变化较为明显,坐标各分量都在7mm以下;BDS卫星个数较少的情况下定位结果也仅与GPS定位结果有3mm-4mm之差,并且GPS/BDS联合定位结果提高了BDS的精度。
图1 计算的历元中两站共视卫星数目
图2 模糊度固定之前坐标偏差
图3 模糊度固定之后坐标偏差
BDS作为中国独立卫星导航系统,截止2012年10月26日已经发射16颗卫星,基本上实现了亚洲的覆盖。2020年全球定位的实现,将会为卫星定位和应用提供更多的选择资源。
在高精度短基线相对定位中,双差解算基本上可以消除电离层、对流层误差、卫星钟差和接收机钟差影响。而GPS/BDS双系统定位增加了可视卫星的数目,增强了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和多余观测量,即使在单一卫星系统遮挡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也能进行高精度的定位。本文开发的GPS/BDS静态基线解算软件可以达到毫米级,相当甚至优于GPS静态定位精度。
[1]党亚民,秘金钟,成英燕.全球导航卫星系原理与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2]杨元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进展、贡献与挑战 [J].测绘学报,2010,39(1):1-6.
[3]高星伟,李毓麟,葛茂荣.GPS/GLONASS相位差分的数据处理方法[J].测绘科学,2004,29(2):22-25.
[4]刘基余,李征航,王跃虎.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其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3.
[5]王 威,隋立芬,符 养,等.综合利用双频观测值进行周跳的探测与修复[J].海洋测绘,2006,26(5):24-27.
[6]彭秀英.GPS周跳探测与修复的算法研究与实现[D].青岛:中国石油大学,2007.
[7]王潜心.数据处理软件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8]LIU Jing-nan,GE Mao-rong.PANDA Software and Its Preliminary Result of Positioning and Orbit Determination[J].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2003,8(2B):603-609.
[9]GAO G X,CHEN A,LO S,etal.GNSS over China,The BDS MEO Satellite Codes.Inside GNSS,2007(July/August):36-43.
[10]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Project Center.BDS/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Development[R].Beijing:CSN PC,2009.
[11]TEUNISSEN P J G.Least Squares Estimation of the Integer GPS Ambiguities[EB/OL].[2012-12-08].http://pages.citg.tudelft.nl//fileadmin/Faculteit/CiTG/Over_de_faculteit/Afdelingen/Afdeling_Geoscience_and_Remote_Sensing/pubs/PT_BEIJING9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