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2013-07-24 07:56王帆杨延虎
学理论·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基本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王帆 杨延虎

摘 要: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遇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等一系列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反思,进而唤起生态建设理念。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念;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观和消费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001-02

2012年11月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报告中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社会发展的新规划,这就意味着我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不但丰富了科学发展观,也标志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进一步成熟,这也必将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的出现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因此,人类要重新考虑、探索新的社会形态以至解决生态危机所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弊端。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基于人类对传统工业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进行反思的产物。

生态文明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的角度上讲,生态文明是从古至今文明发展的一个阶段,自人类社会以来,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文明形态。它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狭义的角度上讲,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日而语。

生态文明是一种更为优越的文明形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积极响应,提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谐社会等理念。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坚持人与自然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提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这表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荣,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选择

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比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更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危机。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发展问题,例如:中国存在着由社会剧烈转型所带来的人欲膨胀与共识信仰瓦解的矛盾问题,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以及沿海和中西部的发展矛盾与差异问题,行政权力无限扩张所引起的腐败问题,特别是人口膨胀、经济增长与有限的生态资源的矛盾问题。由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应当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始终遵循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原则,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古代,我国就已经有了丰富的生态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孔子《易传》说:“立天之道,曰阴阳;立地之道,曰仁义。”由此建立了天地人的世界观,并指出:“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也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强调人来源于自然界,离开自然界人类是不能够生存的。因此,在生产实践中,也要把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界规律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由此可知,古朴的生态思想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指导着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马克思恩格斯也非常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马克思早就指出:“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这也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同样也存在着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恩格斯也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他们多次强调想要让自然界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人们就必须要以认识自然和掌握自然的规律为前提,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反而言之,就像马克思所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所以,我们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遵循自然规律就会创造奇迹,违反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冷酷无情的惩罚。

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角度来分析,建设生态文明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由于长期以来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的发展方式,在实现发展的同时也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使得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严峻等,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探索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仍然面临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则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树立全民生态文明观念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对全民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通过采取利用讲解、说教、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等形式,面向青少年、面向社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教育,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树立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使人们真正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有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从而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2.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法律制度和措施来保证实施,这也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政府不但要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制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制度和政策,加大对耕地、水、森林等资源的保护力度。立法机关还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立法工作,制定奖惩机制,例如,奖励保护生态环境者,严厉打击生态文明的破坏者。

3.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

科技技术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发展节能减排、减污、降耗的高新技术,大力提倡生态科技,走生态化的科技发展之路,切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把生态理念融入到科技开发之中,注重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灵魂,积极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立,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4.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观和消费模式转变

传统消费观认为,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需要和改善,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人的欲望却又是无限的,人们为了片面追求物质享受,不惜以极大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盲目追求奢侈性消费,把追求享乐、消费认为是人类最佳的生活方式。可是人们却不知道,以追求享受为目标的生活方式已经毒害人类社会,因此,人们必须进行反思……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传统的消费观念,提倡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追求自然、和谐、节约、健康的消费观,始终坚持人与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理念,推进传统消费观向文明、健康、绿色消费转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好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关系,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31,32,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温家宝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http://news.

china.com/focus/2013lh/news/11136226/20130305/1771129

4_9.html,[2013-03-05].

[5]高文金,武秀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问题[J].大连干部学刊,2009,(11).

[6]王启敏.走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J].求是,2008,(3).

[7]廖才茂.论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J].当代财经,2004,(9).

猜你喜欢
基本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基于审计视角下推动国家完善审计治理路径分析
学校文化建构的基本路径与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如何紧紧抓住意识形态话语权
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