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中办教育——访北京市怀柔区红螺寺中学校长于荣学

2013-07-24 09:00/文
未来教育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教职工育人德育

王 璐 /文

落笔时,突然想起一句话——“繁华散尽处最好看”。何意?因为,这时候,才能懂得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带给我们这种感叹的原由,来源于对红螺寺中学校长于荣学的一次采访。他淡淡的话语、静静的倾听,从容大气。“人还是淡泊一点的好,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理论研究。我其实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不适合做官,也没兴趣。”于荣学懂自己。

于荣学自2002 年调任红中至今,喜欢钓鱼的他在校长岗位上已“静坐”十余年,但作为北京市的德育特级教师,对于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一刻也未停歇过,并将此作为自己人生最大的快乐。近年来,红中在他的带领下,积极探索“以德立校”的理念及实践,将学校的德育做出了“大文章”。

“官德”教育 干部以身示范

于荣学经常跟学生一起乘公交车上、下班,他认为这样能了解学生舆情。不仅如此,他经常到学生宿舍、食堂、课堂,了解学生的习惯表现与困难。在餐厅就餐时,他与学生一起排队买饭,同桌用餐,吃完饭擦净桌子。每逢学校组织“吃苦”训练时,于荣学必定参与:学生去国际会议中心开会,他与同学一起步行;学生去生存岛远足军训,他与同学一起行军……

于荣学以身示范,影响了学校干部和每一位师生,干部们带头更新观念、带头从事科研、带头改革创新、 带头端正作风。要求学生不抽烟,干部教职工在校内首先禁烟;要求教师不能接受学生家长的宴请,首先干部不能接受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宴请,“官德教育”照亮了每位学校干部的内心。

师德教育 夯实德育基础

于荣学认为,“‘温润的土壤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孩子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与他交往的人、物则构成了他的成长环境,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无疑会对德育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学校定期请德育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的基础上,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了针对性的课题研究——“班主任培训模式的研究”。探索建立了业余培训学校、问题研究、案例分析、网络传媒等四种班主任学习、研讨新模式。通过培训、考核、评价、竞赛等形式提高教职工的师德水平,做到了教师无小节,处处是育人。

北京市道德模范王万仁,是红中的一名退休教师,1978 年他调入怀柔师范(现红螺寺中学),他资助了一个又一个家境贫寒的学生,将一生积攒的61 万元先后捐赠给了红中,并设立了“红螺学子”和“红螺园丁”奖励基金。他三次把福利分房的机会让给了同事和年轻教师,而他自己则一直借住在红中十几平米的教工宿舍。

通过扎实有效的师德建设,红中涌现出了一批以王万仁为代表的先进教师。他们不仅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更是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曲德育的赞歌。

多元育人 培养健康学生

近年来,红中探索出了“全员育人”与“德育导师”两种模式相融合的德育管理机制。即:每一名教职工都担负起教育管理学生的责任,一部分优秀教职工专门负责一两名学习与品行发展困难的学生。全校40 名教职工担任43 名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的“导师”,于荣学更是带头做异性交往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红中以课堂为渗透德育主渠道,开设了法制课、心理课,并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环保教育、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升旗仪式、运动会、主题班会的开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还先后建立了如生存岛社会实践基地等八个德育基地,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受到了深刻的品德教育,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未曾育人先修已,教人做人先做人”。 于荣学的办学思想跃然纸上,一场静悄悄的德育革新正在上演。

猜你喜欢
教职工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