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德体
农业稳,天下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在2012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农业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手段落后,特别是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问题比非农产业更加突出。如果不尽快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大量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只能滞留在农村和农业,不但制约农业农村发展,也会拖累工业化、城镇化和整个现代化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农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保障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和落实各项 “惠农、富农、强农”政策,达到2020年农村人均收入翻番。
针对我国农业环境条件和发展现状,必须首先打破传统的农业发展理念和模式,以工业化理念和力度全面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开创性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瓶颈依然是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由于我国特殊的地形条件、农业人口规模、生活保障及历史原因,地块分割、单家独户、以粮食生产为主体、自给自足,仍然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在我国多年农业产业化建设过程中,除少数经济作物实现了较高的集约化规模外,大宗农产品产业项目,特别是保障性产业——粮食,由于受到生产效益低下因素的制约,很少以粮食产业为主体的规模化产业化项目,而各级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过程中,仅对那些效益高、见效快,小型、特种农业产业项目情有独钟,忽视了对我国农业产业的主体——粮食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推进,照此下去,不但将破坏我国粮、畜(渔)、果(经)、特产、农副加工五大产业的协调平衡,突破不了小农经济的瓶颈,同时,也将使我国农业现代化难以实现。
因国家保障性战略的需要,我国2020年必须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目前我国耕地仅18.18亿亩,而粮食生产用地面积占到全国耕地面积的80%以上,显然,抓住粮食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就抓住了我国农业集约化进程推进中的主要矛盾。其实,粮食与特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就如同现代工业条件下纽扣与电脑芯片生产的关系,其规模的大小、产品质量和供需关系决定了二者的产业效益。当然,由于粮食的保障性意义,不可能真正像纽扣那样完全按供需实现其价格结果,但是,按工业化理念,通过合理的成本核算与控制,以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再加上合理的反哺、直补,粮食(或大宗保障性农产品)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同样也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地形条件复杂,农业用地类型多,地块面积小,高差起伏大,中低产田超过70%;而在农业用水条件上,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丰富但年内分配不均,这是限制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的两大自然因素。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以工业化的模式和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打破地形和地块分割的限制,大力实施农地的重造、重整、重组,成片建设具有“水利化”、“机械化”、“生态化”、“设施化”的高标准农田,是完全可行的。这也可能是突破我国农业集约化经营瓶颈,实现包括粮食产业在内的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最为有效的手段。用工业化成果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注重抓好农用工业发展,适应各地农机化推广需要,加快开发适地适业农机具新产品,采取配套政策措施支持农业机械进村入户,积极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大力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同时,积极发展、推广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推进农药产品更新换代。
要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准。图为浙江绍兴诸暨建立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建议各级政府采用先行先试,在已有的改田、改土经验基础上,通过试验、示范区建设,研究政策、总结经验、落实技术措施,再行推广。用集约化方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基地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推行 “公司+基地+农户”、“期货+订单”的经营模式。
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农户有效对接。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农产品加工走园区化、集群化发展路子。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农业执法、农业信息、农业质量标准、农产品市场、招商引资和外向型农业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在地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地方经济发展重点、重视程度、投资力度,普遍存在 “重工轻农”的倾向。对于工业的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建设,在土地使用、水、电、气、路和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内容的选择等方面,政府均花大力、巨资投入,这对于我国工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农业产业化招商中,政府的主体作用低下,产业的统筹、平衡不足,基础建设滞后,投入力度低,传统农业色彩浓厚,企业建设和经营难度大,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集约化规模。
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在农业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中,引入工业园区建设模式,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结合地方农业自然生态条件,统筹、平衡选择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规模和适合的区域,提前规划、组织好产业用地,按农业现代化技术水平和产业项目的要求,搞好 “高标准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后再行招商引资。其中,特别注意以粮食产业为主体,具有综合、辅助、配套的大型产业化项目的引进。此外,在招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打着农业产业项目发展的幌子而实行以圈地、套取政府项目资金为目的的行为。
用现代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快我国传统农业改造,实现集约化、产业化、效益化农业所必须坚持的发展理念。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在农业技术研究体系上,无论是人才贮备,还是研究设施和条件上均已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也取得了一些高水平、实用性的研究成果。
但是,目前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则较为突出:一是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推广理念存在严重偏差,重管理、轻服务,重行政、轻技术,重指令、轻主动;二是高级别农技推广人才严重欠缺,特别缺乏综合性农业人才、战略性农业人才和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三是农业科技成果孵化推广资金不足;四是基层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待遇太低,激励、奖励机制严重缺乏,事业编制与公务员化的管理极其矛盾;五是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农业职业教育、在岗培训未系统化和常态化。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已经并将继续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建议加快、加深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改革和队伍建设,以工业化的力度加大对农业技术研究、成果孵化、推广和农业科技教育的投入,切实解决农技推广技术人员待遇低的问题,吸引有真才实学的农业科技高级人才投入农业推广,吸引大专院校高层次毕业生进入农技推广工作一线;尽快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农业职业教育、在岗培训体制,立足科研、质量为本、科教兴农,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快速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