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郭馨梅 张健丽 饶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00多亿元增加到近几年的40多万亿元甚至是50多万亿元,国民经济一跃成为当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现了每7年GDP翻一番的经济奇迹。其中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功不可没,尤其是投资、出口这两驾马车。但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明显缓慢下来,我国以投资、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两驾马车开始疲软,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其根本方法是优化需求结构,确保投资和出口条件下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努力培育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外转内及可持续性,提升“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十一五”规划纲要曾指出,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增长,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十八大报告中新型城镇化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并提出,201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再次提出,新型城镇化不仅包涵城镇化这一概念,要有规模的扩张;侧重点在“新”字,质的提升,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6% ,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未来10年我国城镇化率的年均增加率在0.8%~1%,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预计在55%~56%。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在《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指出,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4至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可见,在今后的一二十年中,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
城镇化助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城镇化有利于提高消费率。从我国消费结构看,我国最终消费率主要呈现两个下降特点:一是从1978年到2010年间,我国最终消费率由62.1%下降到47.4%。其中,政府消费率由21.4%上升到28.7%,居民消费率由78.6%下降到71.3%;二是从1978年到2010年间,城镇居民消费率从73.9%上升到76.8%,农村居民消费率从62.1%下降到23.2%。在城镇化进程中,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农民的消费水平将会不断提升,逐渐向中产阶级消费水平发展,这必然对扩大内需起到促进作用。其次,城镇化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从1979~2011年间,我国第三产业平均增速为10.9%,比同期GDP的增速高约1个百分点。同时,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也在明显提升。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促使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产业转移这一趋势有利于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无论是生产型服务业还是生活型服务业,人们对其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再次,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划预算,城镇化在未来十年可拉动40万亿人民币的投资,这对于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消费、解决就业、持续税收、解决二元结构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可见,城镇化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一个最主要的抓手。
人民币国际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贸易顺差,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过去几十年中,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货物和服务净流出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总体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大于进口,处于贸易顺差的状况下,这是由于我国产业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投入。但是受海外经济疲软及世界整体经济的长期低迷导致外需持续不振的影响,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再持续,相反伴随着汇率调整与人民币国际化,货币将会升值,一方面可以降低经济增长对生产要素投入的依存度,特别是对劳动和自然资源投入的依赖度,减少资源大规模开发,鼓励利用海外资源为国内市场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可以采取更加平衡的外贸措施,减少贸易顺差,改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二是增强居民购买力。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居民将会增强对进口商品及海外商品的购买力,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将拓宽居民与企业的投资渠道,为更多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提出“中国梦”,自此这一口号迅速走红。“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以及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当前“中国梦”的最根本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中国梦”重点强调每个人的梦,不仅要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而且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梦”深化经济结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党的十八大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重点的同时,还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2020年的宏伟目标。这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着力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不断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才能引领居民进行消费,不断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追求公平正义,解决分配不公。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2012年,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结构看,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内需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还很低,日本居民消费率为57%,德国为58%,美国消费率高达71%。可见,我国应该对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驾马车做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在此期间,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的主要抓手;人民币国际化将替代普通外贸,改变出口模式;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中国梦”进一步深化了三驾马车结构的调整。
[1] 张治觉,吴定玉.基于PLS的消费、投资、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重新检验[J].湖南大学学报,2011(6).
[2] 张讯.扩大内需,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J].唯实,2009(11).
[3] 吕学山.扩大内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J].东岳论丛,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