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安 陈鸿筠 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西安710082)
贝赫切特综合征(Behcet's disease)又叫白塞病(BD),此病于1937 年由土耳其(Behcet)医生首先报道,故以其名字命名,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并可累及关节、心血管、胃肠道、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1]。确切病因未明,有资料认为环境与遗传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主要病理特点是非特异性血管炎,鉴于本病西医治疗无根治方法[2],因此,作者寻求用中医治疗白塞病效果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69例,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69例为2008年~2010年在我科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2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平均34岁;病程最长者11年,最短2个月,平均3.7年;69例均以口腔溃疡为首发症状且反复发作;有外阴溃疡者56例;有皮肤病变67例,其中结节红斑49例,毛囊炎样损害21例,环状红斑27例,脓疱疹18例,紫癜7例,针刺反应阳性54例;眼炎32例,其中9例以眼炎为首发症状,结膜充血28例,畏光32例,流泪29例,飞蚊症9例,视物模糊24例,失明3例,出现关节病变43例,以肿张疼痛、酸困甚则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其中膝关节受累29例,踝关节受累27例,腕关节受累16例,肘关节受累13例,髋关节受累15例,骶髂关节受累2例,附睾炎3例,伴发热9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者59例,血小板升高者46例,血沉升高者64例,球蛋白轻度增高19例,抗核抗体普、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均阴性。本组69例均符合国际白塞病委员会分类诊断标准(1989年9月国际标准)[3];按照2005年“日本新修订的白塞综合征诊断与分期及临床严重度标准”[4]69例均为Ⅰ级患者,即仅有口腔阿佛他溃疡、外阴溃疡、关节病变、皮肤损害及眼炎,而无大动脉及脏器系统病变者。排除标准①年龄<18岁;②近一个月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③有严重心、肝、肾等内脏疾病者;④妊娠或哺乳妇女;⑤不配合治疗或不能定期随访者。
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狐惑病诊断依据、证候分类标准[5]。
湿热蕴结证:口腔溃疡、红肿、舌面覆有浓苔,下肢结节红斑,关节红肿热痛,目赤、多眵或低热心烦,口中黏腻,脘闷纳呆,胸胁胀满,女子带下而臭,尿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蒲公英20g,败酱草18g,龙胆草10g,炒黄芩、泽泻各9g,生地7g,栀子、木通各6g,生甘草5g。
脾虚湿滞证:口咽、外阴溃疡久不敛口,患处溃疡面多呈平塌或凹陷状,伴有低热、倦怠乏力,头晕头疼,口干不欲饮,腹胀纳呆,大便稀溏,舌胖有齿痕苔白滑,脉细缓。治法:健脾益气,除湿解毒。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薏苡仁30g,扁豆20g,茯苓15g,黄芪12g,党参、山药、白术各10g,陈皮9g,升麻、柴胡各6g,炙甘草5g。
气滞血瘀证:口舌生疮,阴部溃疡,日久不愈,疼痛较甚,面色晦暗,皮肤结节红斑,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涩。治法:活血通络,解毒疗疮。方以桃红四物汤加减:炙黄芪、生地各15g,桃仁、红花、丹皮、赤芍、当归、川芎、茯苓、乌梢蛇各10g,炙甘草6g。
阴虚内热证:口腔溃疡,张口困难,难以饮食,语言不清,会厌溃疡,发音不利,声音嘶哑,口痛,目痛,下阴及肛门溃疡,坐卧不宁,焦躁不安,沉默少言,犹如狐受惊扰,惑而不安,口干唇燥,溲黄便结、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凉血理疮。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酸枣仁30g,生地、山药、茯苓、丹皮各15g,山茱萸l2g,知母、黄柏、泽泻、菊花各10g。
加减: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9g,炒麦芽20g;脘闷胁痛者,加青皮、陈皮各6g,川楝子6g;咽喉痛重加马勃6g,山豆根9g;舌尖溃疡者加灯芯草8g;口腔溃疡重者,加黄连6g,甘草10g,肉桂1g;阴部溃疡痛甚者,加滑石15g,车前子(包煎)10g,黄柏6g;溃疡久不愈合可加木蝴蝶10g,马勃6g;眼炎者加菊花、木贼各9g,枸杞10g;上肢关节受累加羌活12g,桂枝10g,下肢关节受累加独活12g,青风藤20g;结节红斑加红花9g,丹皮10g;骨蒸潮热加地骨皮10g,银柴胡10g;心烦失眠加酸枣仁30g,夜交藤20g;右下腹疼痛加蒲公英20g,牡丹皮、厚朴各10g;睾丸肿痛加炒橘核8g,川楝子10g。1d1剂,水煎分两次温服;三黄汤:黄连8g,黄柏15g,大黄6g,水煎熏洗外阴或湿敷关节,1d2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ESR、PLT、WBC、CRP、球蛋白)。
疗效标准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狐惑病疗效标准[5]。临床痊愈:经治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随访3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部分正常,3个月以后轻度复发;有效:经治症状、体征改善,复发时间延长;无效:经治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异常。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治疗结果 本组69 例,临床治愈19 例,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85%;各证型疗效对比见表1。
表1 各证型疗效对比表
讨 论 白塞病属中医“狐惑病”范畴。《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由感受湿热毒气,或脾虚湿浊之邪内生,或因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或阴虚内热,虚火扰动等致湿热毒邪内蕴,弥散三焦,阻于经络,浸渍肌肤,伤津劫液,使气滞血瘀痰凝,循经走窜而发本病。肝开窍于目,肝经绕阴器、布胁肋、连目系、入颠顶;胆经起于目内眦,一支入股绕阴部;肝藏血,肝血不足,目失其养,视物不明;肝失条达,郁久化火,肝胆之火循经上炎,则目赤肿痛,胁肋热痛;肾为先天之本,开窍二阴,主藏精、生髓,髓生血,先天肾精亏损,五脏六腑不得濡养;脾为后天之本,开窍于口,脾虚运化失职,水湿蕴结不化,郁久化热,湿热上蒸则面目乍赤,喉疾口疮;湿热循经下注、浸蚀二阴、气血瘀结,则阴部溃疡、下肢红斑;湿滞脾胃,运化失常,则不欲饮食,恶闻食臭;湿热内困,上扰心神,则默默欲眠,目不得闭,而卧起不安;湿热之邪胶着流连,难以速去,故病情缠绵,病程较长。肝脾肾三脏虚损为本病发病基础,邪气内舍为发病的外部条件,湿、热、毒、瘀相互胶结为其病机关键。初期多以邪实为主,湿热内蕴为患;中晚期则虚中夹实、本虚标实而见阴虚内热、脾虚湿滞、气滞血瘀之候。因此,作者分别采用清热利湿解毒、滋补肝肾解毒、健脾除湿解毒、活血通络解毒之法,随症加减,内服外用结合,标本兼顾,且鉴于本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而以3个月为一疗程,坚持用药,故疗效比较满意,且尚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
病初邪实,正相对不虚,中医辨证施治疗效较好(湿热蕴结型有效率达94.29%);病久正虚入血,邪深稽留不去,则效果欠佳(气滞血瘀型有效率仅81.82%)。因此,早期及时规范治疗尤为重要。
湿热蕴结证为其早期的基本证型,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长于治疗肝胆实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湿热下注诸证,故为君药。根据现代药理研究,龙胆水浸剂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怒卡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所含龙胆苦苷有抗炎、保肝及抗疟原虫作用;龙胆碱有镇静、肌松作用,大剂量龙胆碱有降压作用,并能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龙胆有抑制抗体生成及健胃作用。栀子,性苦味寒,归心肺三焦经,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之功,长于治疗三焦火盛、下焦湿热诸证及火毒疮疡。药理提示栀子煎剂及醇提取物有降压、镇静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有抑制作用;其水浸液在体外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黄芩,苦寒,归肺胃胆大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用于湿热所致的热性病,尤宜于热毒疮疡等症。现代研究发现本药成分为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甙,有广谱抗菌作用,能降低血管通透性,降压,利尿,解痉,抗过敏作用显著,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故以栀子黄芩为臣。湿热的主要出路乃引导下行,从膀胱渗泄,故佐以木通、泽泻、车前子渗泄湿热;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引诸药归肝胆之经;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不伤;加蒲公英、败酱草以强清热解毒之功。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配方合理,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不伤正,泻火不伐胃,使火降热清、湿浊得利,符合白塞病的发病机理,故循经所发诸症皆可迎刃而愈。黄连、黄柏、大黄均为清热泻火解毒之品。黄连,苦寒,归心、肝、胆、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泻火解毒之功,长于治疗胃肠湿热,热毒疮疡,皮肤湿疮等。所含成分小檗碱,黄连碱,防己碱等,药理提示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抑制钩端螺旋体、阿米巴原虫、流行性感冒病毒等多种致病性微生物,小檗碱在体内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扩张毛细血管,降压,利胆,局部有麻醉、镇静作用,有抗肿瘤及抗心律失常作用。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虚热之力,主要用于湿疹,热毒疮疡,湿毒溃烂,口疮,烫伤等症,黄柏所含小檗碱、黄柏碱、棕榈碱等多种生物碱,药理研究具有保护血小板功能,促进溃疡皮下渗血的吸收,还有利尿、利湿、解热作用,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同时有杀灭钩端螺旋体及阴道滴虫作用,抑制真菌生长。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化瘀之功,长于肠道积滞,火邪上炎所致目痛,咽痛,牙龈肿痛等症,最适于热毒疮疡及烧伤。现代医学认为大黄能消炎,扩管;活血化瘀的功效明显,还有祛腐生新之功[6]。三味中药煎剂熏洗、湿敷患处,内服外洗,相得益彰,因此功效卓著。
作者临床体会:①坚持口服治疗与局部外用相结合;②注重早日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疾病深入发展;③饮食清淡,清心寡欲;④忌辛辣刺激及热性食物:生葱、生蒜、烧烤、辣椒、油炸食物、肥腻、牛羊肉、狗肉、驴肉、牛奶、海鲜、绿豆、韭菜等;多食用芹菜、马兰头等。⑤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功能。
[1] 施桂英.关节炎概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5,468.
[2] 蒋 明,林孝义,朱立平.中华风湿病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194.
[3] 蒋 明,朱立平,林孝义.风湿病学(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230.
[4] 曹元华.日本新修订的白塞综合征诊断与分期及临床严重度标准[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1):57-58.
[5] 徐 健,吕绍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白塞病28例临床疗效观察[J].皮肤与性病,2008,4:33.
[6] 髙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9:10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