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红 刘爱霞 杜 娟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咸阳712000)
糖尿病胃轻瘫是一种胃排空延缓的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50~7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胃轻瘫[1],对血糖控制具有不利影响,笔者使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的方法,观察对糖尿病胃轻瘫的影响,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57 例均来自于我院2009 年7 月至2012年7月内分泌科住院患者。患者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5.44±8.45岁,病程5~14年,平均9.15±2.70年。对照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5.81±7.66岁,病程3~13年,平均8.33±2.7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
57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颁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具有早饱、纳差、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便秘等胃排空延迟症状,并持续>30d;②检查:实时B 超进行胃排空检查,显示胃排空延迟[2](患者在检查前3d内禁用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检查前禁食1h,取坐位,要求患者在5min内口服牛奶400mL,测定胃液半排空时间,并检测2h后胃内是否排空),同时需胃镜检查,排除消化性溃疡、糜烂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进行治疗:以同身寸取穴法,取患者外膝眼下3寸,与胫骨前外一横指处为足三里穴,局部碘伏常规消毒,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注射器抽取甲钴胺液500μg,以2.5mL号针头垂直刺入该穴位0.15寸,上下提插,不捻转,待得气感后(患者有酸麻胀等感觉)注射药液,快速拔出针头,无菌棉签按压注射部位1min,左右交替取穴注射,1 次/d。对照组采用甲钴胺臀部肌肉注射治疗,500μg/次,1 次/d。20d/疗程,治疗结束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间均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同时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情况良好。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排空时间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胃排空仍慢,但较前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胃排空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对比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患者诉足三里针刺不能耐受脱落;对照组2例脱落;余所有患者均无皮肤过敏反应、胃肠反应、发热、休克等不良反应。
讨 论 糖尿病胃轻瘫,是指继发于糖尿病基础疾病,因胃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临床一般表现为胃脘胀满、厌食、嗳气、早饱、恶心呕吐、吞酸等,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从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症状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消渴”、“呕吐”、“痞满”等范畴,其主要病理在于消渴日久,气阴不足,脾气虚弱,运化失常,加之近代对“糖尿病”的认识,多以火热亢盛为主,常服用苦寒之品,导致脾胃为苦寒所伤,阴寒凝滞,滞窒运化,中焦气机升降逆乱。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气机阻滞之证。现代研究表明,足三里的神经节段与同节神经支配的胃肠道发生形态和机能上的联系,在各级神经共同参与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肠道的生理活动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胃弛缓时可以使其收缩增强,胃紧张时可以变为弛缓,从而达到治疗胃肠道疾病的目的[2]。甲钴胺足三里穴位注射,使少量的药液对穴位有长时间的渗透刺激作用,还可发挥药物的缓释治疗作用,可使两者作用相得益彰[3,4],标本同治,疗效确切,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法操作简单,临床疗效较好,适合推广。
[1] Mearin F,Malagelada JR,Gastropresis and dyspeps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rs[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1995,7(8):717-723.
[2] 梁繁荣.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2.
[3] 蔡艳丽,冯学祝,徐有伟,等.足三里穴住注射及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6例[J].陕西中医,2009,30(6):503.
[4] 王青青,张爱珍,徐端珩,等.2型糖尿病胃轻瘫与胃肠激素的相关性[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20(4):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