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王素玲 李 欣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医院皮肤科(唐山063300)
本研究选取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分别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维胺酯胶囊以及两药联合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患者均有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等,经病理学确诊[1],随机分为三组。甘草酸苷组53例,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36.8±4.3)岁,病程2月~20年平均病程7.8年;维胺酯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38.2±5.1)岁,病程2月~24年平均病程8.2年;联合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20~61岁,平均年龄(34.7±4.5)岁,病程3月~19年平均病程7.1年。各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期、皮损类型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的皮损分型、银屑病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见表1。
表1 3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病期、皮损分型及PASI评分情况统计
治疗方法 甘草酸苷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H50021842),50mg,3次/d;维胺脂组口服复维胺酯胶囊(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H20080066),50mg,3 次/d;联合组两药均用,用法相同。3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使用2个疗程。每周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结束时行疗效评价,定期复查血尿粪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口服维胺酯胶囊的育龄期妇女在服药期间及服药后半年应严格避孕。患者治疗前2个月内未应用维甲酸,甘草酸苷类药物、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HIV 初筛试验和梅毒血清检查均阴性。
疗效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PASI评分-治疗后PASI评分)/治疗前PASI评分×100%: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0% ~90%;好转:疗效指数30% ~59%;无效:疗效指数<30%;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3 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疗效情况所有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联合组在用药2周后红斑鳞屑减少,3周后皮肤浸润和瘙痒症状明显减轻,1个月后症状显著好转,而两单药组较联合组起效慢,症状减轻不明显。联合组的有效率为88.5%(46/52),痊愈率为69.2%(36/52),均显著高于两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有效率比较结果分别为χ2=6.267,P=0.012和χ2=7.074,P=0.008;各组痊愈率比较结果分别为χ2=9.272,P=0.002和χ2=7.151,P=0.007)。痊愈组患者停止治疗后随访3个月,甘草酸苷组21例随访20例,7例复发,复发率35.0%;维胺脂组20例随访18例,6例复发,复发率33.3%;联合组36例随访34例,3例复发,复发率8.82%,联合组较两单药组复发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115,P=0.043 和χ2=4.940,P=0.026)。对于复发病例,再次用药仍然有效。以上结果提示两药联合使用临床疗效明显,起效快,复发率低。见表2。
表2 3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疗效情况统计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维胺酯组中有4例出现轻度恶心,口唇干燥,另有2例出现血脂异常,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联合组中有3例出现轻度恶心、上腹部不适、口唇干燥,2 例出现轻微头晕。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血尿粪常规、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讨 论 银屑病是一种皮肤科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以鳞屑性红斑为典型皮损特征。该病治疗方法众多,而各种治疗手段只能到达近期疗效,不能防止复发。在其治疗中禁止外用对皮肤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以及有较多不良反应的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虽然对银屑病有效,但由于其全身不良反应多以及反跳现象,容易导致病情加重或像其他类型转化,从而不能被应用到银屑病的治疗中[1]。复方甘草酸苷片含甘草酸苷、甘氨酸和蛋氨酸等,其中甘草酸苷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明显皮质激素样不良反应。研究发现甘草酸苷能够活化T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抑制组胺等物质的释放,并诱导干扰素产生,抵制病毒增殖,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病毒、免疫调节以及保肝护肝等作用[2]。近年来,甘草酸类药物用于银屑病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维胺脂属于第一代非芳香维A 酸类衍生物,化学结构上与全反式维A 酸相似,具有与13-顺维A 酸和芳香类维A 酸相似的作用机制,具有调节皮肤的免疫反应,抗炎等作用,但也有一系列副作用,比如皮肤干燥、血脂代谢异常及影响骨骼代谢等[4]。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与维胺酯胶囊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轻,并且大大降低了复发率,为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张建中.银屑病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1):4-5.
[2] 胡银娥,王 斌,瞿 伟,等.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小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寻常型银屑病[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6):4-5.
[3] 陈怀忠.阿维A 联合复方甘草酸铵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11):5-6.
[4] 吴 颖,曹 萍,王 芳.复方甘草甜素联合维胺酯治疗慢性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皮肤病与性病,2009,31(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