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云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延安716000)
笔者总结多年应用中药内服、外用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160 例,并与西药治疗70 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来自本科2000 年9 月至2007年11月门诊病人,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0例,其中最大年龄48岁,最小23岁,平均35.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8年;重度30例,中度110例,轻度20例;其中有盆腔炎性包块者30例。对照组70例,最大年龄49岁,最小21岁,平均35岁,病程最短2.5年,最长10年;重度15例,中度50例,轻度5例;其中有盆腔炎性包块者15例。两组资料均经t检验方法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下同)诊断标准拟定,并根据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慢性盆腔炎》[2]来判断。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内服中药。治疗原则:清热燥湿,行气化瘀,温阳散结。四妙四物合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方。处方:苍术、黄柏、牛膝、当归、川芎、熟地各10g,生薏苡仁、红藤、败酱草各30g,赤芍、丹皮、川楝子、元胡各15g,炮附片3g 。水煎2 次,共取汁400mL,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随症加减:大便干结者加大黄(后下)、厚朴、枳实各10g,有炎症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穿山甲各10g,久病气虚者加党参15g。②中药外敷方即内服方滤去口服药汁外,将药渣以布袋包装上笼蒸15min(以热透为度)取出外敷双侧下腹部。③双下腹部微波照射。采用EM-650B 型微波治疗仪,输出功率60~100W。将辐射器放在下腹部,每次20min,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
对照组 左氧氟沙星0.6g,静滴,qd;替硝唑0.8静滴,qd。以上治疗均连续14d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恢复正常积分为0;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较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降低2/3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改善,治疗后比治疗前积分降低1/3以上;无效:治疗后无改善。
治疗结果 经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的疗效见表1、表2。
表1 1个疗程后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表2 2个疗程后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讨 论 慢性盆腔炎病因复杂,多为湿热瘀滞或寒湿瘀结或气滞血瘀或痰湿互结等为病,湿、热、瘀结症是临床常见的证型,然而病久则虚,阳气虚则瘀结更难消散。从发病原因看,不洁性生活、宫腔内手术史(清宫及人流术史)为主因,阴道炎、宫颈炎、性病为常见病因。病理改变为盆腔炎性渗出,器官粘连,局部组织增生。中医认为,经行、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或湿热之邪由下而上浸渍胞宫,湿热与气血相搏,气血运行失常。湿热与血瘀互结而成湿热瘀结证。湿为阴邪,其性粘滞,久之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故病久则寒热错杂,虚实互见。
根据湿热瘀互结的病因病机,选用四妙四物合薏苡附子败酱散为主方加减。方中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生薏苡仁、苍术、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生薏苡仁、败酱草合用清利湿热,解毒排脓,当归、赤芍、川芎、丹皮、川楝子、元胡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佐以小剂量附片温阳散结,牛膝活血、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以除下焦湿热,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活血化瘀、温阳散结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中药具有对抗炎症介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增生作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大多具有抗炎、消肿及增加血流量,软化结缔组织的作用,对于改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散,促进淤阻病变的转化吸收,促进组织修复与再生均有一定作用[3]。内外合治达到清热燥湿,活血化瘀,温阳散结之功。
由于慢性盆腔炎长期反复发作,盆腔组织增厚,疤痕粘连,包裹形成,局部循环障碍,使药物难以渗入,而长期反复使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性、副作用等,给治疗带来困难。本法治疗与单一治疗的区别在于除中药内服外,还采用中药外用加微波照射治疗从而起到消炎祛瘀止痛作用。三种方法合用,内外合治多途径共同治疗,可使瘢痕组织软化松解、改善盆腔血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吸收。因此较单用抗生素安全高效、副作用小。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
[2] 欧阳慧卿.中医妇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4.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45-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