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藏族木版佛画的印版工艺及文化内涵

2013-07-19 00:51李友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德格木版印制

李友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北京100176)

“德格”因德格印经院闻名于世,近年又因“德格藏族雕版印刷技艺”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让世人瞩目。德格坐落在川藏北路的四川与西藏交界之处,西有金沙江围绕,东有海拔六千多米的雀儿山环抱,道路崎岖却是南通滇藏,北上青藏,西达西藏,东往川藏的交通要道,它在汹涌的江水与巍峨的高山围绕下,成为路人经商贸易、文化交流、修整小憩的祥和“善地”,德格即“善地”之意。德格区域是藏族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岭·格萨尔王的故里,与西藏拉萨、甘肃夏河齐名,是藏区三大古文化的中心之一。

德格印经院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的盛名。建于公元1729年,由德格第十二世土司兼第六世法王却吉·登巴泽仁创建,院藏各类典籍830余部,木刻印板29万余块,位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拉萨印经院、拉卜楞印经院、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这些印版中,有经文,有史籍,有画版,储存了藏族文化中70%的古籍。199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来到德格并不仅仅是探访木版印经术,而是寻访这里独有的藏传佛教木版佛画。藏族地区之佛教,称为藏传佛教。佛教兴起之初,极注重佛像造型艺术,以佛像为佛之真身进行崇拜。藏传佛教佛像造型众多,形形色色,千姿百态,艺术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泥塑、金属铸、石刻、木雕、壁画、唐卡、风马旗,还有一种通过刻制木版大量印制的木版佛画,它把版画艺术与佛像艺术完美结合,形成佛教美术中独特的艺术形式。木版佛画在德格产生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商贸流通有关。木版佛画可以大量印制,便于携带与传播,满足佛事所需。知晓德格印经院藏有大量珍贵的藏传佛教老画版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那时,经有关部门批准,德格印经院恢复了从1958年到1979年停止了20年的印售文献业务,有限制的销售给藏区寺庙、僧侣、农牧民以及各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一位四川美术工作者带了几套印制的佛版画进京,精美古朴的画面打动了中国美术馆老馆长刘开渠,佛版画被中国美术馆和刘开渠老先生所收藏。这段故事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也埋下了探访德格佛版画的心愿。

步入德格印经院,这是一座藏式寺庙院落,红墙高耸,彩绘绚烂,幽静安详,靠大门一侧为一楼一底,东西两侧及正房则为二、三楼,参差有致。院内分藏版库、纸库、研磨印料室、晒经楼、洗版平台、裁纸齐书室及佛殿、经堂等。刻印经书是德格印经院的主要工作,其佛版画的印制却鲜为人知。木刻印制分为书版和画版两大类,书版根据传统分类分为六种,即《甘珠尔》、《丹珠尔》、文集、丛书、综合、大藏经单行本;画版分为唐卡、坛城和风马旗三种。由于气候关系,每年印制时间从藏历三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日。进入印经院昏暗的楼道,一股酥油味混合着的油墨香扑面而来,阳光从楼顶倾射下来,楼内印制工匠们一高一矮相对而坐,印版就放置在两人之间的斜板上。高坐的人负责接纸并准确固定印版与印纸之间的拓面,以及在印版上滚墨。矮坐的人则一边递纸,一边持布卷滚筒,自上而下双手推过,迅速扬起已印好的书页放置一旁,他们快速机械地重复着印制工作,对到访的游客示以微笑。藏版库中排列着整齐的版架,几十万块书版分门别类地插满了版架。

德格印经院完整保存了传统印版制作、制墨、造纸工艺及印刷生产的所有流程。印版制作,过程大致可分为原材料加工、书写、雕版三道工序。印版原材料选用质地坚硬的红桦木。每年秋后,人们上山伐木,选择顺直无结的树干,截成长10×100厘米,厚4厘米的木块,用微火熏烤后,放进粪池沤制一个冬天,沤退木性。次年春季,将木块取出,用水煮、烘干,推光刨平后作成坯板,经检验合格后入库;书写,在刻制印版前,先由藏文书写员严格按照《藏文书法标准四十条》和印版的尺寸内容进行书写;雕版,德格印经院的刻版工匠都是经过严格考核筛选出来的,不仅技法娴熟,而且有较好的藏文和绘画基础。为了保证刻深、刻准、刻好,规定每人每天只能刻一寸版面。雕好的经版经校对无误后,放进酥油锅中浸泡一天,取出晒干,再用一种名叫“苏巴”的植物根须熬水清洗、晾干后入库。这样加工过的经版,历经百年依然不腐不裂。依据印刷所需的制墨工艺,德格印经院的印刷用墨属于烟墨类,所生产的烟墨分为书写与印刷两种,印刷用墨的原材料为大杜鹃树的树皮,书写烟墨的原材料为大叶柳。独特的造纸工艺。德格造纸原料采用一种名叫“瑞香狼毒”的草本植物根须,它的根须分内、中、外三层,可以分别制造三种不同的纸张。用“瑞香狼毒”作原料造出的德格纸,色呈微黄,质地较粗,也较厚,但是纤维柔性好,不易碎,吸水性强。同时因其本身是一种藏药材,含轻微毒性,故造出的纸具有虫不蛀、鼠不咬、久藏不坏的特性,是一种印刷保存文献的理想用纸。传统的印制工艺保障了德格书版、佛画的质量,传承270多年的印制工艺在2008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1 印制好的书版经文在齐书室中整理

看过书版经文的印制全过程,却不见木版佛画的踪影,询问匠人,经指引我们来到西侧楼上一间昏暗的房间内。眼睛慢慢适应了环境,环视房间有50平米左右,只在东面有一扇窗,窗下是印制佛画的地方,两位上了年纪的工匠正在操作,其余的空间挂满了印制好的佛版画。在这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与两位老人聊了起来。他们是专门负责印制佛画的,每天印制的内容和数目都有规定,从库中取来画版,当日的有十一面菩萨、绿度母造像和3种风马旗图版,共5块。纸张也有数目,印坏的要交回,管理十分严格。老人们说这些画版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为了保护珍贵的画版,印数有限制,印制方法与书版相同。德格印经院收藏有376块旧画版,与书版相比,数量不多,但都很重要且珍贵。

第一种佛版画是唐卡。唐卡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内容以佛像、佛教故事为主,通常绘于丝、棉等材料上,具有小巧轻便和可收卷的优点,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进行密修观想佛事活动,或携带身边保佑吉祥,或挂于房屋保佑平安兴旺。把“唐卡”艺术融入刻版之中,是德格印经院木制印版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德格在历史上是藏族传统绘画“门”派和“噶玛噶则”派的重要传承地,特别是“噶玛噶则”画派自18世纪以来,已在德格形成了一个中心,其壁画、唐卡的绘画艺术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木制印版唐卡,一是作为绘制唐卡、壁画的模板之用,二是装裱后用于悬挂敬奉。德格木版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有佛部佛陀、菩萨佛母、护法诸神、教派领袖、历代活佛、战神岭·萨格尔王、长寿图等等。

图2 “莲花生大师”唐卡佛版画

第二种是坛城木版佛画。坛城又称曼陀罗,是藏传佛教的宇宙观示意图。坛城是指佛的宫殿,是以几何图形为主的构图,由外到内以圆形和方形的几何体形式层层相套构成,正中间为主尊或佛,外面图形以水及火焰图案装饰,第二层起用圆形的金刚、水纹、莲花图案装饰,表示大海、风墙、火墙和金刚墙、莲花墙、护城河。内套正方形图案表示城墙、屋檐,层层深入,最后到达主尊殿。坛城是佛教密宗僧侣“观想”的对象,通过观想使精神世界与神灵沟通而达到大彻大悟的境地。表达宇宙观的佛画还有《六道轮回图》、《四大部洲及风火水土图》、《天体日月星辰运行图》、《十相自在图》等,构图更是变化无穷,从地球天体、藏历历法、十二属相纪年、四季变化、人类轮回、天堂地狱无所不有。这类佛版画主要用于僧侣修持之用。

图3 “如来吉祥八塔”坛城木版佛画

第三种是风马旗木版佛画。风马旗是印有经文图案,成串系于绳索之上的经幡,在藏区山巅河道、村口路边、寺庙民舍等处都可见飘扬的五色风马旗。藏语称为“隆达”,也称之为“祭马”、“禄马”、“祈愿幡”。风马旗的图案中心大都为一匹矫健宝马,马背上驮着燃着火焰的佛法僧三宝。四角环刻着可以排除消极影响的四尊保护神,它们是象征圆满的金翅鸟,象征穿透力的龙,象征警戒的老虎和象征胜利的狮子。这种构图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环往复、生命经久不息。德格的风马旗印制分为布印和纸印,布印是印刷于白、黄、红、绿、蓝等各色布面上,纸印是使用纸张来印制。

图4 “雪山狮子”风马旗木版佛画

德格的佛画刻版尺寸大的约为100厘米见方,小的有30厘米见方,均为阳刻。画面布局复杂、刻线紧密,线条细腻流畅,细小的佛陀眼睛、佛手的结构都要刻得栩栩如生,不能刻断一条线,否则整块版就报废了,可见刻制难度之大,艺人的技艺必须十分娴熟、精湛,方可完成整块版画的刻制。德格的雕版艺人都是家族式的代代相传,地位很高,目前主要是雕刻经书版,能刻制佛画版的艺人很少,所以目前仍然使用老版印制。许多老版经过多年的印制,线条已不清晰,版子也有裂纹了,但纹样依然生动,加之印在手工制作厚实、微黄色的“瑞香狼毒”纸上,神秘、古朴、天然的气息油然而生。每张印好的佛画上都要盖上写有“德格印经院藏纸”的印版型朱砂印,使每张佛版画有了在德格出生的证明。

德格以浩瀚的佛教经典内容为主题,用精湛的传统雕刻印刷工艺,创造出中国独有的藏传佛教木版佛画的艺术世界,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猜你喜欢
德格木版印制
内容丰富印制精美老挂历成为收藏界新宠
嫁衣的裙摆——重庆印制一厂山鬼精品酒店改造
星星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图书印制时效保障探析
漫画
索德格朗
木刻刀法与印制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工程的应用价值研究——冯骥才先生对中国木版年画的抢救及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