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莎
女性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评估工作时常常看到自己的不足。相反,男性理所当然地认为:成功来自个人的天赋和能力。
当媒体贴上“她时代”、“她世界”的标签时,会误导大众,似乎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女性领导的世界里。
事实上,女性才刚刚迈入领导层的门槛。在中国,虽然男女平等政策已经实行了一个甲子,女性获得了教育、参政等所有的公民权利,但目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女性不到10位,省(部)级以上女干部只占同级干部总数的9.9%;女性企业家和女性总裁约是20%;大学、各大科研院所也鲜有女性领导的身影。
领导力男女有别?
女人有特别的优势吗?对此,很多成功的女性会明确做出否定的回答。玖龙纸业的张茵说得很直接:“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女人,而对你特别照顾。”
格力集团的董明珠称,有人认为女性容易博得别人的同情或支持,亲和、柔和是一种女性领导力。我不这样认为。管理就是铁的、刚性的,制度是不可随意改变的。
在一次论坛中,当当网的俞渝、安捷伦的牟一萍和甫瀚咨询的王海瑛等女性都认为,领导力没有性别之分。
这些回答的关键点是,女性不能光凭性别就能得到机会。如果女性依然把自己定位为依赖、软弱的个体,希望男性给予同情、支持和额外的照顾,那是白日梦;如果女性固守在男强女弱的想象中,想依靠外在的魅力致胜,晋升的美梦必然落空。
女性不是凭其性别而成为领导,而必须依靠实力、影响力和带领团队的能力。在这些方面,女性有什么独特的领导特质吗?这似乎难有定论。
女人与女人的差异非常大,有人把当今活跃的商界女性划分为两代,第一代以董明珠、杨绵绵、孙亚芳为代表,她们强势、决断、有魄力,不够温婉。第二代以张欣、俞渝、杨澜为代表,她们兼具强硬与温婉的领导魅力特质。
有趣的是,第一代商界女性强调要忘记性别,不要老想着自己是女人,第二代则强调要做真实的自我。女性领导应该彰显刚性力量还是柔性魅力?除了个体性格的差异,也跟行业要求和时代特点有关。
在传统的理解中,领导力强调的是刚性的权力、权威和执行力。因而,女性要进入这个领域,就得成为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展示与男性一般的特质。第二代商界女性在传媒、电子商务、金融等领域发展,其智慧、创意和沟通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当不需要在酒桌上拼酒量来拿下订单时,当慈善晚会或网络能够更好地发展人脉时,她们就不必假装对拼酒和高尔夫球感兴趣。
赫尔格森在《女性优势:妇女领导方式》一书中指出,女性领导注重沟通、协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集体的成功。在后工业和全球化的时代,女性能够更加倚重其优势的特质,如注重情感交流,看重关怀伦理,发挥直觉的洞察力,不轻易冒险,坚韧稳健等。
女性领导力略有优势
女性领导力真的更有优势吗?
首先,女性更注重方法,她们更乐于运用合作的、参与的领导方法,这主要是为了符合同伴与下属的期待,否则可能引起他们的抵触。
其次,女性在变革方面做得更出色,她们更努力打造实力,以赢得追随者的信任和尊敬。她们更乐于授权,协助下属发展潜能,让组织中更多人从中受益。
《领导学》的作者哈格斯认为,领导力更加关注的是影响力,影响力的核心在于领导者和受众之间的相互渗透,是通过领导者的素质、魅力和品格,去影响下属和周围人,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愉快而兴奋地完成组织的目标。
为什么女性领导者那么少?
女性常常低估自己的能力。在对评估自己的工作时,女性更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并把成功归功于其他人的帮助。相对而言,男性理所当然地认为成绩是自己努力所得,成功来自个人的天赋与能力。
从外界支持环境来说,女性依然面临着性别歧视。
人们通常认为,女性情绪不稳定,会感情用事,会依赖男性来执行艰难的任务。同样是布置工作,男性领导的行为被看做是积极授权,女性领导的同样行为被认为是依赖。如果女性的领导力与其性别角色不一致时,通常受到批评和抵制。
人们认为女性要温情、有亲和力和无私奉献,但这些素质只有在特定情境下被认为是领导力成功的要素,而男性的特质,如主动和决断则被认为是成功必备的特质。因此,女性要加倍地优秀,既要有女性的温情和亲和力,又要有领导所必备的决断和个性。
女性不仅要自我奋斗,还需要更多的思想资源、提拔机会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李嘉诚基金会与全国妇联启动了启蹼计划,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女村官进行培训。这就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