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窦林彬,高 慧,谢 燕
孕妇的心理及精神因素对分娩有直接影响,一个顺利的分娩过程需产妇的积极配合。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孕妇因为不能忍受产痛要求剖宫产,希望在无痛的情况下完成分娩[1]。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作为减轻分娩疼痛的一种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就镇痛与无镇痛分娩的效果进行比较。
1.1 对象 选择2010-11 至2012-11 住我院行镇痛分娩的200 例产妇作为镇痛组,年龄:17 ~33岁,平均26.9 岁;选择同期非镇痛经阴道试产的产妇200 例作为对照,年龄:17 ~34 岁,平均25.8 岁。400 例均为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禁忌证、无硬膜外麻醉禁忌证、身体健康的初产妇。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孕周、胎儿大小方面均相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镇痛组在进入产程、宫颈口开大2 ~3 cm 时,取L2~3间隙穿刺置管,给予1%利多卡因3 ml,观察无不适,注入0.17%罗哌卡因10 ~15 ml,然后硬膜外导管接电子镇痛泵,泵内为0.17%罗哌卡因6 ml/h 低速注入,疼痛明显时注入速度适当加快,以达到产妇满意的程度。产程过程中静脉补液,间断低流量吸氧。注意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强度,产程进展,产痛缓解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er 评分[2](1 min≤7 分为窒息)。产痛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 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分娩疼痛缓解情况 镇痛后疼痛缓解情况好于镇痛前,而且镇痛组疼痛缓解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1)。
2.2 对母亲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镇痛组镇痛前后比较,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生命体征也无明显差异。但镇痛组有4 例镇痛后出现一侧肢体活动受限,对照组无肢体活动异常;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阴道助产率、产后出血率及排尿困难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镇痛分娩疼痛缓解VAS 评分情况 (n;%)
表2 镇痛对产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n;%)
2.3 对宫缩及产程的影响 镇痛后孕妇宫缩乏力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第一产程的活跃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时限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 <0.05);第二产程宫缩乏力的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时限和对照组比较略有延长(P >0.05,表3)。
表3 镇痛对二组产妇宫缩及产程的影响 (n;%)
2.4 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镇痛组产程中胎儿宫内窘迫者3 例,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者52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镇痛组Apger 评分总分≤7 分者4 例,对照组11 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分娩时的产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疼痛程度与个人情绪感受密切相关。疼痛使产妇精神紧张,交感神经兴奋,使肠蠕动减慢,胃肠排空延迟,从而影响正常进食,体内脂肪消耗增加,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也使心脏后负荷增加、周围血管收缩。以上生理病理的变化可以引起母亲和胎儿的代谢紊乱,子宫胎盘的灌注不足,增加了胎儿宫内窘迫的危险性[3]。
硬膜外腔阻滞镇痛分娩在国外已经有20 多年的历史,这种方法安全、有效,被认为是当前镇痛分娩的最佳手段,在国内得到了逐步推广[4]。镇痛分娩直接降低了孕妇的焦虑、紧张和恐惧心理,改善大脑皮质下中枢的调控作用,使宫缩协调,盆底肌肉放松[5],提高了经阴道分娩率。疼痛的缓解使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应降低[6],体内能量消耗减少,同时减少了胎儿功能窘迫的发生。本研究对照组200 例产妇中,在产程进入活跃期后,特别是第二产程中,100%的出现盆底肌肉的紧张痉挛及过度换气;35 例出现大声呼叫甚至歇斯底里,产程中极度不配合;12 例出现呕吐。虽然产前进行过经阴道分娩的宣教,但产程中90%的产妇仍然感觉不同程度的紧张,以致产程中出现羊水污染,胎心率增快或减弱,长时间的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使胎儿宫内窘迫及剖宫产的发生率较高。
本研究中所用镇痛药物为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7],具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离的特点,对运动阻滞较小,且不影响子宫、胎盘的血供。但由于个体的差异,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和对药物的敏感度不同。本组病例分析显示,镇痛使产妇盆底肌肉放松,缩短了产程特别是第一产程,但同时也存在部分产妇宫缩强度减弱、第二产程中腹肌力量弱,不能很好地应用腹压的现象。故笔者在产程中应用缩宫素以加强宫缩。另外,由于盆底肌肉的放松,可造成胎头旋转、下降困难,增加了阴道助产和剖宫产概率。以上病例中,首次剂量15 ml的产妇出现了下肢活动受限、排尿困难、腹肌无力,明显宫缩乏力,而首次剂量10 ml 者镇痛后均可自主活动,宫缩、腹部用力则较好。这说明镇痛中出现的一些明显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剂量有关。
理想的镇痛分娩必须具备以下特征[8]:(1)对母婴影响小;(2)易于给药且起效快,作用可靠,满足整个产程镇痛要求;(3)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4)孕妇清醒,可主动参与生产过程;(5)必要时可满足手术要求。而实际情况是,要达到产妇可以行走,就要减少局麻药的用量,这样有可能影响镇痛效果;要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有时需要增加药物的剂量,这样产程中就可能出现运动阻滞的现象:产妇排尿困难、下肢活动受限、宫缩强度及腹肌力量减弱等,从而影响产程进展。这就要求对产妇的镇痛要采用综合性措施,包括产前对孕妇及家属加强宣教,讲解分娩的生理知识,产程中配合导乐分娩模式,专人陪护,进行心理安慰,消除其恐惧、焦虑的心理[9]。对疼痛较敏感的产妇加用起效快、药量小、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的药物如罗哌卡因镇痛,应用过程中要掌握好药物的剂量及浓度,有效缓解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保证母婴安全。
[1] 刘晓云,陶 蕾.布比卡因加芬太尼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96 例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6,29(3):263.
[2] 乐 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136.
[3] 申 琳,王 欣.镇痛分娩[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11):6.
[4] 彭其才,许成芳,吴玲玲,等. 腰-硬联合自控镇痛分娩对宫缩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29(5):33.
[5] 李 宁,付秋兰.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2):197.
[6] 彭朗鸣,尹春艳,黄小鹏.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激素变化对宫缩的影响[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6):55.
[7] 刘玉芝,姬秀红,刘照娟,等. 可行走镇痛分娩在降低剖宫产率中的意义[J].吉林医学,2010,31(24):40.
[8] 颜 仙. 膜外自控麻醉在228 例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16.
[9] 刘晓芳,冯宇峰. 导乐分娩联合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1,3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