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华荣
“怎么又成了于右任句?”看到今年第8期《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刊)“联墨双馨”专栏王再励的联墨,我有些惊奇了。后一想,众多名人喜欢书写这副格言联,而不署撰联者也是无意的,即使署错撰联者亦是可以原谅的,因为之前人们都不知道这副格言联的来历,是这副著名格言联自愿长期以来被众多名人“劫持”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前不久,我特地翻阅有关资料,对这副励志格言联作了初步综合探究。
说是前不久,实际从前些年就留意开了。我订《书屋》杂志多年,2011年该刊第四期,刊陈华东先生《对一撰句由来的探求》。由于自身经历所致,六十余年记忆中他留下一个“东吴大学”情结,尤其一直想探寻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个中文校训的由来。于是一次宝岛台湾之旅,有幸到台湾东吴大学参观询问中得知,原苏州东吴大学校训为蒋介石的撰句,由孙中山书写,“其原件在中山纪念堂珍藏”。后来他在台湾亲人陪同下,“前往这个名胜之地参观,见到了原件”。前款为“介石吾弟撰句属书”,后款书“国民十二年一月,孙文”,并盖有印章。
至此,陈先生认为“作为东吴大学校训的这个撰句到底源自何人之手,就此有了一个结论了”。觉得“对东吴大学中文校训这样一则往事的琐记,也算完成了一番心思”。可是,陈先生心思轻松了,作为对联爱好者的我,读了陈先生的文章,心思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东吴大学这一校训,是一副格言对联,我在好多对联书中见到过,撰者署名不尽相同,很不一致。《革命前辈联语辑注》称是孙中山《卧室自勉》题联,《现代名人名联鉴赏》则视为是孙中山《赠友人联》,《中华对联大典》、《中国现当代著名人士对联赏析辞典》等大型联书,都标明是蒋介石“1923年1月16日游福建福州鼓山,有感于石壁上‘天地正气’四字而作”。《对联中的抗日战争》一书则称这是谢晋元的一副自题联,“表明了修身律己的准则”。《书法》月刊2013年第四期(总第283期)第85页,刊赵学敏以此五言联的书法作品,落款则为“文天祥句,学敏书”。只有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常江先生等《格言对联大观》一书,对此联未标注何作者(第5页);而丁荣凡著《中华对联辞典》标明此联:上联语出《孟子·公孙上》与南宋文天祥《正气歌》分别为:我善养吾浩然正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下联意为效法古今的完人,使自己德行完美。
实际上,这是一副人人尊崇、向往和喜爱的励志格言对联。而蒋介石呢尤其偏爱,不仅请孙中山为他书写过,他也经常书写赠人,在他生活、工作的地方都曾悬挂过,如南京“励志社”办公室墙壁上,如“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著名抗日演说的主席两侧台柱上都赫然高悬:“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正楷大字。至于当年苏州东吴大学,由于蒋介石对该校的特别重视,也是作为校训的这副对联悬挂校门两旁。
那么,这究竟是谁的撰句?最近读到盛芸先生在2013年第2期《炎黄春秋》杂志发表的法学家盛振为先生晚年的思考》,有了点眉目。文中引盛振为先生对儿子盛芸的话:“‘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是东吴大学的校训。由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博士根据原英文校训:‘un,to a Full—grown Man’意译而来,这条校训特别适合法学院,因为法律体现了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良心,这就是‘养天地正气’,而自觉遵守法律则是一个自制和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这就是‘法古今完人’……”盛振为(1900——1997),美国西北大学博士,中国现代史上杰出法学家、法律教育家,曾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27年回国后任东吴大学法律学院教务长兼证据法教授至1940年。1942年至1950年任东吴大学法学院院长。我想盛先生九十五岁生日前后的上述谈话应该准确可信吧。同时我也想,作为首任华人校长的杨永清,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自然深厚,将英文校训译为中文时一定融进了受《孟子》、《正气歌》熏陶而产生的灵感。这只是个人想象,是不是如此呢?我对英文是“盲人”,还望有识之士对“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一联句来源继续求索下去。
但是,话再说回来,弄清“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来历和意译者杨永清先生,是不是算这副名联有了真正的原作者了,是不是以后就不会被人“劫持”而成为他人的“撰句”了呢?也还是值得楹联界、甚至研究著作权的版权学专门人士商榷的;尤其这副联是从英文意译而来,著作权的确具有一定复杂性。问题如果不确定下来,中国楹联像这样张冠李戴或无意“劫持”下去,楹联著作权案会越来越多,形成一个个混乱现象。这一问题真的已到引起重视的时候了,希望楹联界和书法界大家来设法扭转这种状况。
(2013年9月10日于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