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淦
●沈 淦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坛最有才华的诗人、散文家之一,是开一代诗风的新月派主将,被誉为“中国雪莱”。他的作品中始终透出对自由、爱和美的追求。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人才辈出,灿若星辰,徐志摩无疑是其中最光鲜闪亮的一个。
1926年10月3日,北京北海公园里的那场婚礼虽不豪华、隆重,却不能不令世人瞩目,因为那场婚礼不仅汇聚了太多的名人,连证婚人的证婚词,也让人大跌眼镜呢。
先说说新郎官,谁不知道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呢?他那潇洒飘逸的名句,倾倒了多少青年男女: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看看新娘陆小曼,她不但年轻美貌,还精通英语和法语,能诗会画,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弟子。胡适说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夸她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刘海粟更是盛赞这位女弟子为“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这对新人,不但有令世人称誉的郎才女貌,而且反过来说,郎也有貌,女也有才,男女双方都是才貌双全,简直是一对人人羡慕的神仙伴侣了!可惜,这桩婚姻在某些人的眼中,也有点小缺憾,那就是男女双方都有过婚史,都是再婚之人。徐志摩生于1897年1月,属猴年岁末,虚龄应是31岁,虽然4年前与前妻张幼仪离了婚,可是他曾经是两个儿子的爸爸,后来次子虽然夭折,生于1918年的长子阿允却已经9岁了。陆小曼生于1903年11月,虚龄24岁。正是4年前徐志摩离婚的那一年,她奉父母之命与曾留学美国的清华学子、“海龟”王赓结婚。王赓与徐志摩都曾拜著名学者梁启超为师,有同窗之谊。可惜,陆小曼因与王赓感情不合,于1925年底解除了婚约。陆小曼没有生育——因为离婚后她突然发现自己怀上了王赓的骨肉,便瞒着前夫将孩子打掉了。徐、陆的父母都曾坚决反对他们离婚,后来又反对徐、陆二人的结合,并且提出了比较苛刻的要求:婚礼须由胡适作介绍人,由梁启超致证婚词——这二人可都是名满京华的一流学者啊!可是,令双方家长没有料到的是,胡、梁二位大师都爱才若渴,都答应了徐志摩的请求。
当时,北京某报记者张小华也参加了婚礼,并作了如下报道:
“著名诗人、散文家徐志摩与陆小曼于民国十六年十月正式宣布结婚,婚礼上请出徐志摩的老师梁启超亲自证婚。但梁启超对于爱徒另结新欢,极为愤怒,在致词时,严厉指责:‘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徐志摩、陆小曼,你们听着!你们都是离过婚,又重结婚的,都是过来人了!这全是由于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希望你们不要再一次成为过来人。我作为你徐志摩的先生——假如你还认我作先生的话——又作为今天这场婚礼的证婚人,我送你们一句话,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这篇报道载于台湾学者唐屹轩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所编的《民国旧闻特刊号》上。据说,这痛骂新婚夫妇、令人大跌眼镜的证婚词还不止上面这几句话,那天,54岁的梁启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致尴尬的徐志摩不得不小声哀求:老师,您稍微给学生点面子,少说几句吧。其实,徐志摩心中何尝不知,老师对自己爱之切,所以才责之严,说到底,还是深怕自己婚后吃亏哪!两年多后的1929年1月,梁启超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1924年,他曾赠给爱徒徐志摩一副集宋词句联: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
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
吹笛到天明。
此联活脱脱地勾勒出徐志摩形态清瘦而意态清逸的气质,徐志摩一直将之视若拱璧,随身携带。1931年11月,徐志摩因飞机失事罹难,年仅36岁。当时,这副对联因贮藏于铁匣子里而保存下来,事后被交到陆小曼手中。1965年4月,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享年63岁。临终之前,她将对联转赠给与徐志摩有戚谊的建筑学家陈从周。后来,梁启超的墨宝又被辗转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1932年,在徐志摩的家乡浙江海宁召开了徐志摩的追悼会,陆小曼将自己的悲伤痛楚融进了给亡夫制作的挽联之中: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确实,她以愁病之身,数十年来,尝遍了生活中的苦辣酸甜,却一直孜孜不倦地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文遗作——夫君之心若地下有知,亦应稍感欣慰吧?即使是曾在证婚词中痛骂过她的梁启超,在读了她的挽联、看了她数十年间为爱徒徐志摩所付出的心血后,会不会对这个苦命而又执着的才女也多出一分宽容、多出一分理解呢?
梁启超
试凭他流水寄情却道海棠依旧;
但镇日绣帘高卷为妨双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