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检修定额标准化问题

2013-07-14 09:53宋守文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3年6期
关键词:劳动定额工时定额

宋守文

作者通联:湖南岳阳市长炼小区望云苑10栋401 414000

E-mail:songshouwen123@163.com

劳动定额标准化是以劳动定额标准制定、执行、检查、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它属于管理范畴,其内容包括管理标准化、工作标准化和基础标准化。

一、管理标准化

管理标准是针对劳动定额管理工作需要统一协调的管理事项和概念所制定的。其内容包括管理体制、定额人员任职、管理制度,以及对劳动定额的制定、修订、审批、贯彻、评定等。它是为劳动定额管理活动、管理业务所作的科学、合理、有效、统一的规定。劳动定额管理标准化,是以全员劳动定额管理活动为对象,以实现企业总体规划为目标,贯彻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制定本企业的劳动定额标准和实施细则,达到有组织、有程序、高效率,紧密而又协调地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在体现劳动定额标准的经济性、民主性、科学性和法规性的基础上,使劳动定额管理具有“三性”:劳动定额水平高,具有准确性;劳动定额资料齐全配套,具有完整性;劳动定额贯彻执行口径一致,具有统一性。

1.准确性

劳动定额的准确性是指劳动定额标准的质量。它包含制定劳动定额的水平和平衡性如何,制定的方法是否适应工作特点的要求,制定的定额标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其含义如下。

(1)制定与修改的定额水平要具有平均先进性。既要定量分析,又要定性分析;既要综合平衡,又要考虑发展因素。平衡性很重要,它要求各专业之间、各工种之间、各工序之间的定额工时具有平衡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材料、施工机具的采用、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原定额水平已必然逐渐落后于发展。从多数企业的长时间的统计表明,定额完成率均在140%以上。超额率的不断增大,一是说明了劳动效率的不断提高,二是说明了定额的偏松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定额的不平衡性也很突出,例如,某总公司1984年颁发的工艺设备、管道、土建、加工、汽修、电气、仪表、机泵、机具等检修统一定额手册,是分别在上海、大连、大庆、抚顺以及山东等地互不来往闭塞编制的,没有很好的集中平衡,因而使各定额手册之间的水平不平衡,执行中出现一些苦乐不均的现象,特别是实行超定额计奖或计件的单位,很快就证明了这一点。落后的定额水平将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的定额水平将会影响职工内部的团结,这是到了应该解决的时候了。

(2)制定与修改定额的方法要适应特点的需要。例如,设备检修工程具有计划千变万化,施工零星分散,拆、修、装的工艺特殊,检修、技措、基建等工程混杂,以及施工单位多、工种多、人员多、上下平行交叉作业多、作业面小、任务重、工期短、需要环环相扣的复杂施工现场等特点。所以,它不同于机械制造业,也不同于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而需要粗大的笔触,过细的标准是难以使用的。

(3)制定与修订的定额标准要符合技术要求。它包括:①在定额的综合程度上要适应检修工程的特点,尽量编制多用定额和单项定额;②在定额的误差百分比上控制在10%~20%比较合适;③定额的分类分项要合理,防止工序间的分割;④定额步距要适当,主要工种、主要项目和经常重复使用的项目,步距可小些,反之则要适当放大;⑤要正确选择影响因素,寻求和掌握住主要影响因素;⑥定额表格的设计要繁简相宜,尽量采用单式表示法,少用复式表示法;⑦定额的编制有统一格式,内容表达准确简明、通俗易懂、文理通顺并富有逻辑性,消除图表、文字的技术错误;⑧施工方法、机具配备、材料规格、工程质量、劳动组织、技术等级以及有关规程等都要有一定的技术依据;⑨文字说明要确切,不留活口;⑩劳动组织要合理,不可分工过细,凡是一个工种能完成的,绝不定为两个工种。工作物等级要综合确定,不可过细划分。标准能代表同类事物的基本特征。

2.完整性

(1)标准要齐全完整。它要求提供制定劳动定额管理标准所必须使用的术语、符号、分类、验证等标准,制定出管理的基础标准、工时定额管理标准、定额奖励标准、考核评比标准等。

(2)定额覆盖面要大。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制定与修订的定额项目要齐全,凡能实行定额的工作都有定额标准,使定额标准的覆盖率很大,谁也别想吃大锅饭。解决的办法是要健全企业定额,要有针对性。因为,统一定额是适应全国的,不可能解决各企业的特殊情况。二是凡能实行定额的工种或岗位都已实行了有定额的劳动,定额的执行率达到100%。解决的办法是,只有深入的调查研究,确定实行定额的扩大面,制定方针目标,限期达到,不能只看定额执行情况报表上的100%,而要抓住实质。

(3)定额工时率要高。已实行劳动定额的职工在生产劳动中要做到件件、事事、项项有定额,扩大实行有定额的工作时间,减少计时工作时间和停工时间,提高实行定额工时率。目前的定额工时率约为75%,还是有潜力可挖的。特别是与经济利益挂钩的岗位,不能一边拿着超定额奖,一边又吃计时的大锅饭。

(4)定额资料要齐全。它包括定额面要全,管理制度齐全,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等资料齐全、准确、标准化。统计分析能指导定额管理工作,定额管理有检查、有考核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

3.统一性

(1)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符合客观实际,下级标准不违背上级标准,同级标准能够协调一致。

(2)劳动定额标准的统一性体现在“定、管、用”的综合效果上。在编制与修改劳动定额时,要尽量定死,少留或不留活口,以免在实施中扯皮,要统一制定,统一平衡,统一颁布。

(3)在定额的管理过程中,要有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考核办法,统一的解释口径,以免各行其事。

(4)在定额标准的使用过程中,要体现定额的法规性,树立专职定额工作人员的权威,以定额员下达的定额标准为准,其他任何人无权干预,防止用行政手段破坏定额的统一性,不能任意增加系数附加条件。即使是估工定额,也要由专职定额工作人员最后裁定,防止按长官意志办事。

(5)在编写标准的过程中,对名词、术语、代号、符号等应前后统一,相互配套一致。

二、工作标准化

工作标准化是指对制定管理劳动定额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的构成、工作程序的确定、工作质量的要求等所做的统一规定。

劳动定额工作涉及到不同专业、不同的管理岗位,有纵向的业务领导和指导,也有横向的业务联系和协调。要提高定额管理水平,就必需提高定额工作质量。提高定额工作质量的关健,在于定额工作的标准化。劳动定额工作标准,是管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定额工作所制定的。劳动定额工作标准化,是以保证定额工作质量,提高定额工作效率为宗旨的。它要求定额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标准的进行。工作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职责、工作方法、工作质量标准,它是由部门(单位)工作标准、岗位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标准三部分组成。

(1)部门(单位)工作标准,是对主管或实施劳动定额管理的部门或单位所制定的工作标准。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组织编制修改定额标准,下达管理制度,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检查监督工作,组织交流经验等。它要反映统一协调和集中领导的特点。

(2)岗位工作标准,是部门工作标准的组成部分。它是对专职或兼职的高、中、初级定额工作岗位所制订的工作标准,它要反映各个岗位的具体工作特点和要求。

以上两个标准的主要表现格式:第一部分是职责,明确干什么。第二部分是职权,明确行使职责的权限。第三部分是工作内容及要求,按照职责进一步明确工作细则,干到什么程度。第四部分是检查与考核,明确如何与经济利益挂钩。第五部分是附则,具有一定的审批手续。工作标准不能只是定性化,而要尽可能定量化、数据化、简要明了,便于检查与考核。

(3)工作程序标准,是部门和岗位工作标准的组成部分。它要求明确怎么干,劳动定额工作程序标准应根据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岗位分别绘制,但总的程序应遵循P、D、C、A的科学程序。P 即下达阶段,将颁布的定额标准或管理制度等下达实施单位。D 即实施阶段,各实施单位组织贯彻定额标准,依据定额标准编制作业计划,目标分解落实,核算和评估成果。C 即上达阶段,将实施情况通过报表、统计分析等及时反馈上传。A 即完善阶段,处理遗留问题,研究制订对策,促进定额工作的良性循环。

三、基础标准化

基础标准化是对劳动定额标准的共性因素所做的统一规定。基础标准的适用范围甚广,统一性甚强,是制定其他标准的依据,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包括基础术语标准、运用方法标准、产品系列标准、数据规范标准、工作环境标准、计量单位、动作经济原则,以及标准化导则等内容。

(1)基础术语标准。如劳动定额名词术语标准,符号、代号标准,计量单位标准,工作环境标准,工时消耗分类标准,标准时间构成标准等,都要有统一规定,以利标准化工作的简化、通用、交流,提高标准化的工作效率。

(2)运用方法标准。方法标准是对制定和管理劳动定额的方法、原理、步骤、手段、条件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其内容包括标准水平及验证方法、编制程序及审定、数据收集及评定。

(3)产品系列标准。包括标准件标准,它的确定主要依据企业产品特性而定,以利零件的通用化、生产的专业化、制定定额标准化;产品系列标准,它根据产品的形状、特性的相同、相似来划分,以利制定典型定额时间。

(4)数据规范标准。数据是客观反映劳动定额工作内在规律的数字资料。数据来源于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必须具有连续性、溯源性和准确性。数据不仅指可靠的工程任务单、实耗工时的原始凭证,更重要的是对原始数据统计分析,经过分析后的统计数据,更能反映劳动定额管理的实质。要想做出科学的决策,首先必须获得正确的数据资料。要想获得准确的数据资料,就必须使数据规范化。它包括4个方面内容:

第一是制定标准方面。包括标准的构成、内容编排、层次划分、序号编号等数据均应规范,使其具有标准所要求的独特形式。

第二是制定与修改定额方面。主要是:①定额标准的数据逻辑性要强,数据处理上要规范、确切、具有唯一性,不可模棱两可,数据之间要尽可能的有规律可循,是递增、递减、等比、同差等有规律的排列,不可忽高忽低;②要采用科学的制定方法确定标准,选用符合各类工作特点的、寻求符合工时消耗发展规律的科学准确而又简明适用的制定方法,才能满足制定定额“快、准、全、简”的要求,才能实现定额制定方法的现代化;③在定额项目的排列上,要自上而下,由小到大,自左至右,由外到内,由轻到重,由细到粗,由短到长的排列,使用起来方便,又符合习惯;④在小数的保留位数上,要以定额数据的大小而定。经验做法是在制定定额的运算过程中,应保留4 位以上的小数,以确保运算终值的准确性。终值的整数部分为零,可保留3 位以内的小数。整数部分为1 位数,可保留1~2 位小数。整数部分为2 位数,可保留1 位小数,或不保留小数。整数部分为3 位数,则不保留小数,且整数部分的个位数取“5”或“0”。数据的修约规则,应采用“四舍六入”法,不再沿用“四舍五入”法;⑤计量单位的选择,要能反映工程的特点,又要便于计算工程量,常数项一般采用个、十、百……不可用小数、奇数或对偶数;⑥计量单位要符合法定标准。计时单位可视定额的粗细和管理上的需要而定,可用工时或工日。在计时单位的进位上,要考虑工人的习惯和便于计算,多数企业采用十进位制,也有采用时间单位进位制。附加工用绝对数,修正系数尽量减少。

第三是统计分析方面。要有统一的统计标准,使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和表格式样达到标准化、工作科学化、数据规范化、计算现代化。数据规范化首先要解决“五率”,即出勤率,工时利用率,定额完成率,实行定额工时率和定额覆盖率的数据规范化,标准统一,互相衔接,不重不漏。其次是时间消耗结构规范化,分清作业时间和非作业时间,定额工作时间和非定额工作时间。再者是修正系数规范化,要采用连乘法,维护定额标准的严肃性,防止乱加系数的现象发生。

第四是构成形式及内容。包括标准的构成、内容的编排、层次的划分、序号和编号等均应规范,使其具有标准所要求的独特形式。标准的分类与编导的规则如下:

猜你喜欢
劳动定额工时定额
公立医院零修工程预算与定额库编制问题探讨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有关劳动定额在林业企业工资分配中应用的研究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提升劳动定额管理,促进企业人才培养
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
工会参与劳动定额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