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燕辰,张瑞萍,李 俊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高速铁路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日、法、德3国为代表的适合各国国情的技术体系,各国高速列车车内照明也形成了以这3个国家的大不相同的风格特点为基础的设计。
高速铁路的照明舒适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乘客的全程性自我生理和心理的感受,比较感性且具有个性特点,所以,对其进行定量化和标准化是不容易的。日本、法国和德国等高速铁路发达的国家在速度与安全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在速度和安全性方面上都已形成符合各自国情的量化指标,但是对于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方面却尚未形成明确的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所以,对车内照明舒适性进行系统的研究能够为未来高速列车的发展和系统综合优化提供指导方向。研究高速动车组车内照度和舒适性数学关系模型,得到照度舒适度的评价指标,为高速动车组车内照度舒适性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基础。
高速列车车内照明环境中,影响视觉舒适度的因素有多个。照度大小关系到车内空间的明亮程度,照度太大或太小(环境过明或过暗)都会导致人眼的不舒适感觉。在不同的车外环境(明线、隧道等)下需要及时调节车内照度大小,调节速率即照度变化率太大也会导致人眼的不舒适感。分别研究照度本身与视觉舒适度之间的数学关系以及照度的变化率与视觉舒适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并考虑二者对于视觉舒适度的权重关系,得出照度舒适性关系模型。
根据已有的分析研究,得到了照度与舒适性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由于视觉舒适度的极大值并不为1,不便于不同环境下视觉舒适度的比较,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用视觉舒适度的极大值Zm去除Z,得到:
归一化后的视觉舒适度函数Z1与原函数Z相比较后得到图1的曲线。
由图1可知,人眼的舒适度并不是简单的随着照度值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的,而是当照度增大到某一值时,舒适度达到最大,此后,照度再增加便可引起视觉舒适度的下降,也就是说满足人眼舒适感的照度是存在某个限值的。
图1 归一化后的照度舒适性回归模型与原回归模型
照度变化率与舒适性的数学关系模型为
照度变化率最小为0时,即照度稳定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此模型得到的舒适性并不为1,所以也将其进行归一化处理,用视觉舒适度的极大值Zm去除Z,得到:
归一化后的视觉舒适度函数Z1与原函数Z相比较后得到图2的曲线。
图2 归一化后的照度变化率舒适性回归模型与原回归模型
由图2可知,随着照度变化率的增加,视觉舒适度逐渐降低,人眼的不舒适感逐渐增强。也即照度变化越快,人越会觉得不舒适。视觉舒适性与照度变化率之间呈线性关系。
在对总体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总体中每一个评价因子的重要程度,按照其对总体评价的影响程度进行定量分配,也就是确定总体评价中各评价因子的权重系数。
综合照度舒适性评价指标包括照度舒适性评价指标和照度变化率舒适性评价指标两个因子,二者对综合舒适性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为了综合舒适度中这两个因子对舒适度的影响,故将照度及照度变化率对舒适性的影响程度分别分为0、10%、20%、30%、40%、50%、60%、70%、80%、90%和100%这11个等级。由于本次讨论仅限于这两个因子,若视照度值与照度变化率二者对综合舒适性的影响程度是相等的,那么其中任何一个指标的权重系数都为0.5,故照度和照度变化率对舒适度影响的权重系数相加等于1。对50人进行随机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结果见表1。
表1 照度与照度变化率影响权重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根据分析:
最终确定的k1=43%,k2=57%,综合照度舒适性指标如下:
将上述得到的当量照度值和当量照度变化率值代入综合舒适性评价的数学模型中,即得到综合舒适性评价指标的值。
根据以上得到的照度舒适性综合指标,将极不舒适到很舒适划分为5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的综合舒适性指标如表2所示,最舒适的时候综合舒适性指标可以达到1,不舒适时的综合评价指标也可接近0。介于最舒适和最不舒适之间的其他感觉相应的综合舒适性评价指标介于0~1之间。
结合照度舒适性评价等级的划分表评价车内照明的舒适性情况,若得到的综合舒适性评价指标的值在1~0.8范围内,则说明这个位置的照度是很舒适的,若得到的综合舒适性评价指标的值在0~0.2的范围呢,则说明这个位置的照度是很不舒适的,中间的情况参照表2依次类推。由此即可判定车内照明的舒适程度。
表2 照度舒适性评价等级
通过在广义舒适度模拟试验台上控制不同照度和不同照度变化率,使被测人员感受不同的光环境并做出舒适程度的评价,利用统计学原理以及描述人体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定律——广义的韦伯-费昔勒定律得到包含照度与照度变化率两个因素的照度综合舒适性评价指标。
[1]王晓刚.国外高速铁路建设及发展趋势[J].建筑机械,2007(3):30-36.
[2]张曙光.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74-93.
[3]李爱仙.国内外照明产品标准概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0(2):29-33.
[4]Muller M.对德国高速铁路各发展阶段的评价[J].郑雅文,译.中国铁路,1998(10):19-27.
[5]刘自远.综合评价中指标权重系数确定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2):44-48.
[6]范静静.中国高速列车内室照明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7]陶爱荣.关于室内环境舒适性评价指标的研究[J].通风除尘,1996(2):25-27.
[8]GB 50034—19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9]GBT 26189—2010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