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支持作用

2013-07-13 02:31肖丹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竹子蚂蚁幼儿

肖丹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最主要开展形式,教师在其中的支持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师幼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教师既然扮演的是支持者的角色,那么就绝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主题活动中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及其他。本文拟就主题活动的开展谈谈我对教师支持作用的理解。

一、正确把握内涵,从幼儿视角支持引导

首先,教师的支持不是一种包办代替的行为。比如在主题生成或预设的过程中,教师的支持应表现在从幼儿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抓住现实中孩子最真实的表现,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生成主题。开学初,孩子们在翻看《儿童知识宝典》时不断地谈起“火山喷发”的话题,甚至因为“火山喷发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引起激烈的争执,有的说是火,有的说是血,有的说是烟,还有的说是灰尘,教师适时地介入并引导幼儿回家收集相关的资料带到幼儿园来。就这样幼儿在老师的支持和引导下生成了关于“火山喷发”的主题。

然后,教师的支持也绝不是旁观放任的行为。教师支持的直接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克服当前困难,成功完成学习任务,使幼儿不会因为挫折太大而放弃。在“火山喷发”的活动中,幼儿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资料之后产生了“火山怎样喷发出来?”“岩浆在地下怎样运动?”等问题。在教师的建议下,几个同学用苏打水做了压力实验,可惜没有成功,他们感到特别失望。教师及时提示他们忽略的部分,为他们提供“火山喷发”的实验操作方法(三例),幼儿从家里带来了苏打水、石膏、活塞、颜料刷子、瓶子等操作材料,师生共同完成有关“火山喷发”的实验,并制成“火山喷发”模型。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常常会因为经验不足,出现停滞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交叉式介入这一策略,适时的予以支持,这样就能够使活动持续不断的探索下去。如在“学生街”活动中,幼儿对摆地摊产生了兴趣,模仿商贩摆起了眼睛摊、毛公仔摊、塑料玩具摊,开始卖煎饼、卖羊肉串,烤红薯等摊贩游戏。场地上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但是有两位同学出来的补鞋摊却冷冷清清。这时我以顾客的身份适时介入,“你们鞋摊有没有帮人擦鞋子呀?”、“我的脚靠在什么地方好呢?”、“鞋子好亮,可是你们的衣服有点脏了,快想想办法吧”。我帮助他们回忆补鞋摊有哪些服装道具,替人们做哪些服务。很快我们分头找来了围兜、湿布、鞋油、鞋刷,自制了一个掌鞋器和小锤子,边吆喝边像模像样地擦起鞋来,不一会鞋摊前也热闹起来了。这两位同学还不满足现状,要求制作区的小朋友制作一些凉鞋、拖鞋摆放在鞋摊边上卖。设想在这些活动中,如果教师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也没有给予有效的支持,那么很显然,幼儿在尝试了多次没有成功后,就会放弃这个活动,那么也就达不到我们的教育目的了。

二、针对幼儿个性差异,有效支持帮助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幼儿。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时时处处存在着,同一个幼儿不同的年龄段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幼儿的支持也应该是因人而异,因情景而异的,因时间段而异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给予的支持始终是最恰当、最适宜、最有效的。

教师如果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那么教师的观察就应该落实到每个幼儿,而不是以一个幼儿的情况推断出整个班级的情况,因为每个幼儿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一个幼儿的情况并不能代表整个幼儿群体的情况,教师一定不能以偏概全。在“竹子”的综合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生成了“蚂蚁”主题活动,一位同学发现竹节的洞里住着不同的昆虫,有的是大蚂蚁,有的像天牛,还有的像小蟑螂,但是颜色又是灰色的,他搞不清楚这些昆虫是什么。我建议他把看到的昆虫画下来,回去跟爸爸一起查查资料。……另一位同学说:“住在洞里的蚂蚁个子比在地上爬的蚂蚁大,是不是吃的食物不一样。”我给他提供了放大镜,他自己又找来了吃点心时剩下的蛋糕屑、白糖和白菜叶子,到小竹林里观察去了。另外一些幼儿的兴趣点并不在这,他们发现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幼儿发现昆虫们都不看着路爬行;蚂蚁碰到一起时会主动让开,他们有了这样的疑问“它们到底有没有眼睛呢?”“都回去想一想,看看哪些办法可以知道蚂蚁有没有眼睛?”这次我把问题抛给了幼儿,既然幼儿已经锁定探索目标,初步形成了探索意识,就应该给幼儿充足的探索时间,耐心等待幼儿的探索过程。……可见,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分析不同群体、不同性格的幼儿所需要的支持和帮助,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才能促进幼儿认知水平和社会性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又如在“学生街”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对预设的学生街建筑的外形特征不感兴趣,而对学生街的商店特别感兴趣,我们就组织幼儿参观学生街,做了“我喜欢的学生街商店”的问卷调查(其中喜欢眼镜店的有20人,喜欢卖眼镜的8人,喜欢戴眼镜的13人,喜欢设计眼镜的7人,还有喜欢配近视眼镜的5人。)针对幼儿最喜欢的眼镜店,我们就组织全年段的幼儿收集了各种各样时尚而又有趣的墨镜,投放到学生街的商店和小小DIY区展开了学生街眼镜店的游戏。让想当小老板的幼儿大声吆喝,让热情似火的幼儿尽情推荐各种产品招呼顾客;让爱表现的幼儿,戴着买来的墨镜到处神气活现的炫耀自己的时尚风范;让喜欢自己动手设计眼镜的幼儿发挥自己心灵手巧的优势,选择卡纸或积塑材料设计出别致、新颖的彩色镜框,放在眼镜店里卖。

三、把握支持程度,培养独立探索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给予支持的目的是让幼儿达到最终独立。如果是奔着这个目标前进的,那么教师给予幼儿的支持就应该有一个度,什么时候该支持,什么时候放手,这些都是教师需要铭记在心的问题。

在主题活动开展最初,由于幼儿各方面能力尚没有发展到一定水平,在活动中不能独立完成的部分比较多,教师就要承担主要责任,由教师引领幼儿的学习,如确立主题,引导幼儿收集资料,提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材料等。如这个案例:春天作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背景之一,历来受到我们的关注。在这春暖花开又美丽如画的季节,幼儿用自己的眼睛看到春天的足迹。四月,在鸟语花香的竹林里蔡子弦、严澍等幼儿发现了竹子的变化(长出小竹笋、昆虫们忙碌不停、竹节间有大小不同的洞等许多变化)。这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发了孩子们的种种猜想,他们急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我建议他们先收集有关竹子的资料,记录小竹林里的问题,请花匠阿姨为幼儿介绍幼儿园里几种竹子的名称和用途,竹子里常有的几种昆虫等等。随着竹子越长越高,抽出竹枝长出竹叶,竹节外皮的脱落,幼儿在观察和比较中了解了竹子的生长过程,感受到了它们的多样性。以幼儿的争议或感兴趣问题为切入点进行观察,不仅有益于扩展他们的经验,而且有益于培养幼儿独立探索的能力。

当主题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幼儿自身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时,教师要适时减少对幼儿的支持,把调查,创作,制作,观察,记录等任务交给幼儿。当幼儿对小竹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之后,我适时减少了对幼儿的支持,让幼儿独自承担观察、记录的任务。观察组的幼儿每天都是早早地来幼儿园的小竹林里,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并在分享活动中大方、流畅地汇报观察到的情况。如“我在竹林里发现了23根小竹笋““今天我看到红色标记的竹子有点脱皮了。”“我发现在脱皮的竹节上长着细细长长的竹枝,样子很像鸡爪。”“刚刚开始竹叶是卷成细细的一条一条的,还没变成长长的椭圆形。”记录组的幼儿很有创意地创作了竹子生长流程展示板,以及写生组的幼儿创作主题画“美丽的小竹林”,写生画“小竹笋”线描画“竹子”“竹叶”等等。此时的幼儿会让我们感受到他们条理清晰的表达能力,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常常会发现一些连成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现象,如:竹节的洞里住着不同的昆虫;住在洞里的蚂蚁个子比较大;昆虫们都不看着路爬行;蚂蚁碰到一起时会主动让开……由此幼儿又自主生成了“蚂蚁”的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放手,给了幼儿自主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幼儿独立承担自己喜欢的任务,除了能给幼儿带来无穷的乐趣外,对幼儿独立探索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帮助。

在主题活动的讨论和交流环节,教师根据每个阶段的核心目标或捕捉到有价值的问题和幼儿一同来讨论,如开始阶段“你看到什么有趣的事?”“今天你又发现了什么秘密?”发展阶段“你有什么开心的事(好的经验)要跟大家分享?”“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帮忙?”“还想知道什么事情?”以及结尾阶段及时肯定幼儿的想法和提议,协商,解决彼此的分歧。教师的这种启发,能够引导幼儿去思考问题、探索奥秘、总结交流成果,教师的尊重与鼓励,及时地肯定与澄清,对幼儿最终的独立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而言之,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倾听、参与幼儿的活动,灵活把握对幼儿的支持力度,才能掌握幼儿活的的脉搏,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才能使主题活动得以开展、维持、延续直至结束。

(责任编辑:林文瑞)

猜你喜欢
竹子蚂蚁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大熊猫吃竹子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竹子的中间,为什么是空的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蚂蚁找吃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