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提问艺术

2013-07-13 02:31苏桂美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谜底荷花课文

苏桂美

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课堂问题并巧妙地提问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不可避免的课题。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与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检验学习成效的重要行为。运用得当的课堂教学极其有利师生之间交流,有利老师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至关重要。有资料表明,多达80%的课堂时间被用于提问和回答。

教学实践表明,学习疲劳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时间表现。针对小学生来说,开始上课到3~5分钟后的注意力最为集中,然后是下课前的7~10分钟注意力开始走坡路。从一节课来看,只有21分钟左右的时间能够集中注意力,超过这样的时间学习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根据这样的时间规律,做好精妙的提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否则,不但不能收到学习效果,而且会带来学生的疲倦感,无法收到实际效果。教与学的过程,学生是互动的主体。

二、层层剥茧、由浅入深

课堂提问首先要考虑学生已有基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深入,渐入佳境。教学中,情感的渗透是需要教师的引领才能逐渐地由浅入深。对于学生而言,情感性教学是他们获得学习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要做到顺水推舟,促进学生在文章的情境中迂回,逐渐领会课文的精髓。

试举《荷花》一课的提问来印证提问的恰到好处:

师:请你来读一下课文。然后再提你的想法。

生:老师,我觉得“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段句子太美太感人了。这个“冒”字怎么用得这么好,这么美啊!但是,它到底美在哪儿,我却说不清楚。

师:说不清楚是很正常,你能提到“冒”字特别美,说明你已经注意到词性的重要,这很了不起。大家能不能来谈一谈“冒”字是否可用别字来替?

众生回答:(略)

师:多读读,然后再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可以叫“冒”出来?

众生朗读:(略)

师:大家来体会一下荷花长出来的那种状态,你们的心情是不是也被牵动了,能不能感受到它是怎样生长的状态了吧!

生:(略)

师:(用课件播放荷花)你们瞧!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荷花,它是那样的喜气洋洋、生机勃勃。你们再看,冒出来荷花,是不是正在干些什么呢?大家再认真地瞧一瞧——

生:(略)

正是通过这样层层剥茧似的提问,很快就将学生们引领到那一池盛开的荷花面前,体味到“冒”的魅力和荷花的美。相信通过这样的解读,学生会深深地记住这篇课文。

三、做到清晰有趣、难易程度的提问技巧

模棱两可的问题或超难的问题,学生都无从回答或答不对;枯燥生癖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铺垫,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即便回答了,也收不到好效果。当然把过于简单的问题拿来提问,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没有促进作用,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不良习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清晰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既能挑起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在难易有度的题目中找寻文章的内涵。例如笔者教学《山谷中的谜底》第二课时,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一)山谷中的谜底是什么?(复述性的问题,一般来说,学生可以从文中直接找出答案。)

(二)发现谜底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回顾上文,由果溯因,难易程度有所提高。这样一来,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得以调动。)

(三)大家都来想一想:旅行者受到了什么启发?在旅行中,他们的心情如何?(前一问,课文中有答案;至于后一问就比较有艺术了,因为文中没有答案,必须要让学生发挥想象。这样设置的目的就是可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看法。这一问题难度适中。)

(四)结合同学们的生活,谈谈你若是旅行者,你会如何去发掘山谷中的谜底呢?(这一问题难度相对最大,但有以上的基础和学生对山谷的秘密的好奇心,学生会生动地运用生活知识,回答出问题。)

设计一组难易适度、生动有趣的问题,既能挖掘学生的理解潜能,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师提问时需特别注意问题的清晰度,即教师提问的目的,若教师本身模棱两可,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这个问题便归纳为难题,可却无法解答。因此,教师提问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一门技术。

四、情文交融,寓情于文的意境效果

大凡抒情文章都是作者作文时发自内心的表达,学生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时,绝非是以教案上所列所述,而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阅读来体会,这种体会才是学生真实从文章中学到的。如笔者在《再见了,亲人》课文教学中,将学生平时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寓于文中,深刻体会文中战士们与朝鲜人民的不舍之情和无血缘的亲情。

师:同学们,你们的亲人都有谁?

生:父亲。

生:母亲。

生:兄弟姐妹。

……

师:那这些人为什么都是大家的亲人呢?

生:因为他们和我们有血缘关系。

师:可是文章中的“亲人”与作者有“血缘关系”吗?

生:没有。

师:那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

生:因为在战争中,这些可爱的朝鲜人民雪中送炭。

生:因为拄拐送行的大嫂、刚强勇敢的小金花感动了解放军。

生:因为解放军帮助朝鲜人民保卫了家园。

生:因为我们是生活在一起的地球儿女。

……

简单的三个问题,能引出学生们对文章的深度思考,并答出我出乎意料的答案。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当中,个个激情四射、斗志昂扬、争先恐后,俨然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朝鲜人民和解放军了。

五、巧于启发,培养学生善于思索的能力

老师的提问如果能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离你要收取的效果就不远了。我在执教《夏天》一文时,便巧妙地抓住了学生发达的思维能力来启发学生:“大家读了文章之后,我都觉得天气很热,可是老师在文中找来找去找不到第二个带‘热字的词,你们又是从哪儿读出那么多‘热来呢?”此语一出,孩子们激动不已,他们纷纷到文中找来论证,课堂气氛立刻沸腾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在看似简易的语言文字中,领略到了祖国语言文学的无穷魅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处于一种“愤”,也就是说学生努力想要想通,但又想不通的状态,然后通过“悱”,也就是说虽然想通了,但说不出来这样一种情况时,学生的思维此时处于最活跃状态,此时教师只要加以引导,就要可能抓住要点,迸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中,提问不再是简单地问问题,而是一门学问、艺术。此时的你,能感觉到课堂上发生什么变化了吗?你能在孩子们明亮的眼睛中找到幸福的滋味儿吗?如果能,那么,你已经开始学会这门学问、这门艺术了。

(责任编辑:闽 晓)

猜你喜欢
谜底荷花课文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端午节的来历
荷花
背课文
荷花
谜底大揭秘
谜底大揭秘
夏天的荷花
谜底大揭秘
谜语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