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及其意义

2013-07-13 09:21:20杜开齐朱有才张志豪徐朱慧李晓峰
武警医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外周血计数阳性率

杜开齐,朱有才,杨 勇,张志豪,徐朱慧,李晓峰

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外科手术仍是目前治疗的最有效方法。对于小部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在原发肿瘤切除后短期内就出现了肿瘤转移和复发,其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存在与术后肿瘤转移和复发密切相关,意味着在传统影像学和显微镜下诊断的临床转移之前已经发生了肿瘤细胞的播散。笔者于2010-10 至2012-10间利用免疫磁珠富集联合流式细胞术对38 例NSCLC 患者术后外周血中CTCs 进行检测,并与肺良性病变对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在我院首次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38 例,年龄41 ~72 岁,中位年龄57.2岁。男20 例,女18 例,均为肺腺癌。均经根治手术治疗,术后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TNM)分期为Ⅰ期19 例,Ⅱ期6 例,Ⅲ期13 例,10 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病理检查为肺结核4 例,肺部炎性病变6 例。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在手术后第1 天应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肘正中静脉血7.5 ml,放入加有EDTA 抗凝剂的BD 容量管中。血样在4 ℃冰箱保存,采血后24 h 内完成所有实验。采用免疫磁珠富集联合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分离CTCs,用免疫荧光法证实CTCs,用细胞计数板(C-chip,DBT)计数,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统计CTCs。外周血CTCs 计数≥1 个/7.5 ml 定义为CTCs 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肺良、恶性组CTCs 阳性率比较,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检验,Ⅰ、Ⅱ、Ⅲ期各组间的CTCs 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 例肺良性病变患者中,1 例肺结核外周血CTCs 计数为1,其余外周血CTCs 计数为0,CTCs 阳性率为10%(1/10)。38 例NSCLC 患者术后外周血中CTCs 阳性率为39.5%(15/38)。肺良、恶性组CTCs 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32)。38 例NSCLC 患者术后外周血中CTCs 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38 例NSCLC 患者术后外周血中CTCs 检测结果(n;%)

3 讨论

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中形成CTCs,导致原发肿瘤转移全身化倾向,此时为肿瘤转移的早期阶段。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绝大部分的CTCs,但极少数的CTCs 可以逃避免疫攻击,最后定植在组织器官内而形成转移病灶。由于出现肺癌血行转移,导致临床疗效不佳,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对肺癌微转移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肺癌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Okumura 等[1]研究表明,在可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中,96.7%的患者在肺静脉血中可检测出CTCs,29.4%的患者在外周血中可检测出CTCs。免疫磁珠富集方法直接从混合的细胞中分离得到目的细胞,其联合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CTCs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2]。

本组应用上述方法检测NSCLC 患者外周血CTCs 阳性率为39.5%。肺良、恶性组CTCs 阳性率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与样本数量偏少有关。对肺癌患者,随着肿瘤的进展或远处转移,CTCs 数量明显增加[3]。存在高水平CTCs 数量判断有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0%和83.0%,因此对原发性肺癌,CTCs 水平可作为评判远处转移的预后指标[4]。血液中CTCs 的存在与肿瘤分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术前血液中CTCs 水平较高的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就比较差[5]。本组结果也表明CTCs 阳性率与肿瘤TNM 分期相关,随着分期进展CTCs 阳性率增高。

目前,临床上根据TNM 分期系统进行术后分期及治疗,但如果一些TNM 分期为早期肺癌的术后患者存在高水平的CTCs,实际上并非为早期,我们按TNM 分期系统进行术后常规的辅助治疗可能强度不足,患者可能很快就出现复发和转移,严重影响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此有必要将外周静脉血CTCs 的存在视为临床分期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样如果发现患者术后存在高水平的CTCs,应该采取较常规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通过检测CTCs 来判断是否存在复发与转移,进而重新确定临床分期、评估预后、并用来指导个体化治疗[6,7]。这样可早于影像学上的判断,可在细胞水平对肿瘤的早期复发转移和辅助治疗效果进行动态监测[8,9]。对于放化疗前后的患者,动态监测CTCs 的数量变化可以反映肿瘤的增殖活性及其对治疗的敏感性,可作为疗效评价的一个指标。这对于完善NSCLC 术后的综合治疗,探究NSCLC 术后复发的机制,降低术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率,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Okumura Y,Tanaka F,Yoneda K,et al.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pulmonary venous blood of primary lung cancer patients[J]. Ann Thorac Surg,2009,87(6):1669-1675.

[2] 刘志东,许绍发,李云松,等. 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定量检测[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8,25(9):1130-1131.

[3] Krebs M G,Sloane R,Priest L,et al. Evaluation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 J Clin Oncol,2011,29(12):1556-1563.

[4] Tanaka F,Yoneda K,Kondo N,et al. Circulating tumor cell as a diagnostic marker in primary lung cancer[J].Clin Cancer Res,2009,15(22):6980-6986.

[5] Hofman V,Bonnetaud C,Ilie MI,et al. Preopera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 detection using the isolation by size of epithelial tumor cell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is a new prognostic biomarker[J]. Clin Cancer Res,2011,17(4):827-835.

[6] Sequist L V,Nagrath S,Toner M,et al. The CTC-chip:an exciting new tool to detect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lung cancer patients[J]. J Thorac Oncol,2009,4(3):281-283.

[7] Yoon S O,Kim Y T,Jung K C,et al. TTF-1 mRNApositive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predict poor prognosis in surgically resec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J]. Lung Cancer,2011,71(2):209-216.

[8] Krebs M G,Hou J M,Ward T H,et al. Circulating tumour cells:their utility in cancer management and predicting outcomes[J]. Ther Adv Med Oncol,2010,2(6):351-365.

[9] Wu C,Hao H,Li L,et al.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enriched from lung cancer patients[J]. J Thorac Oncol,2009,4(1):30-36.

猜你喜欢
外周血计数阳性率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中等数学(2020年8期)2020-11-26 08:05:58
古代的计数方法
这样“计数”不恼人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39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病相关抗体阳性率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在学校结核病暴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