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恒飞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理论自诞生之日起就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经历着不断的演变过程,伴随着管理理论的演进,我国的企业管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于当代管理学而言,20世纪是管理理论由雏形至成熟的发展时期。尽管目前仍有学者驳斥独立的管理理论的存在,但其也无法否定管理理论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在21世纪中,管理学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与发展机遇,而弹性化、战略化、人性化、信息化的模式将成为今后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趋势。那么,如何更好的顺应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趋势是企业间着重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一般均衡论的最大缺陷就是该理论局限于静态分析。于是,他把经济理论研究的重心从静态分析转变为动态分析,力求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将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以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其建立了自己的以“创新理论”为特色的动态发展理论。“创新”是熊彼特的经济增长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每一次经济萧条都会推进管理理论演进,与此同时,管理理论的创新也会因此衍生。纵观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每当有行业发生萧条时就会萌生创新性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一特点与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理论相契合。
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概念来源于市场供应商品的本身,成功的创新可让新产品得到消费者认可,创新不是将一成不变的产品想办法推销给消费者,而是从产品开发到经销商接受再到消费者满意的过程,这一过程完成的好坏就是检验创新是否成功的标准。约瑟夫.熊彼特明确指出,管理对于生产方法创新的影响表现为合理的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剩余价值。相反,低效的管理体系只会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或闲置,企业将难以开拓新的市场及创新。这种影响对于高速发展的工业企业来说尤为明显,管理体系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在企业间因为管理而导致失败的企业案例不在少数,也因为如此,约瑟夫·熊彼特所提出的管理创新概念才会为大众接受,并拥有一大批的实践者,尽管其初衷并非仅倾向于管理,如其还透过管理模式分析了经济发展的动力等。事实上,我们若要从创新的角度来思索企业发展的话,仅仅注重企业的技术革新是不够的,相应的职能创新、经营模式创新、资源配置创新等等均需依赖于管理模式的调度。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大萧条的时代下对资本主义市场作了深刻的思考与分析,由此,确立了经济发展理论,在理论中,他一再强调了管理的重要性,其还预测若某个行业发生管理体系的重建,那么这个行业将迎来发展的缓慢期。
约瑟夫·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虽已深入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并未对资源配置的创新进行相关论证,而仅对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力做出了论述,并未提及到资源配置创新与经济发的本质关系,也就是说,约瑟夫·熊彼特理论未紧扣管理的要点,忽略了只有企业资源的配置适应社会利益最大化要求,才称为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约瑟夫·熊彼特认为管理创新的实质就在于为企业当下的生产方式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提供可配置的资源,在原基础上开拓分营,从而带动整个资本主义市场的活性,然而,企业才是管理创新的直接获益者,创新其实是加强企业抢夺市场地位与资本的途径,而对行业的复苏收效甚微。
现代企业管理与传统企业相比,在管理理念、目标与营销方式上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传统企业管理重在对物资的调度、分配、安置、收支等方面;而现代企业管理重在人力资源的管理,着重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与工作积极性。当然,现代企业管理也注重物资的分配,强调人力与物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传统企业管理重视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其目的是以各项刚性的准则来约束企业全体的行为来保障管理目标的实现;而现代企业管理则注重人员素质、激励机制与自律性培养,以高素质的企业团队、合理的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企业生产与经营氛围,从而实现管理的目标。
传统企业的管理总是侧重某个管理要素来实施,无论是揭示问题,还是分析与解决问题上,基本上是直线式的单面思维与管理模式;而现代企业的管理是针对多个管理要素来实施的,基本上是多维化的立体管理模式。多维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突出的特征。另外,传统的企业管理对产品的质量保障仅限于生产过程的跟踪管理,而现代企业管理则着眼于产品生产涉及的各个环节,从而建立全程追踪的质量管理体系。
传统企业管理针对产品的营销方向的问题上,仅着眼于区域内市场或现有的市场范围,造成产品的市场容量受限,只能算作小市场的营销;而现代企业管理则正好相反,产品营销的方向与范围是面向全国或全世界的大市场化营销,提出市场营销要突破部门的界限,跨地区或跨国进行,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一体化营销战略。企业可引导消费,不断创造新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企业的创新与开发应是坚持不懈的。
没有对任何企业都永远适用的企业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的企业都有与众不同的而又与之相应的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的领域里,没有绝对的金标准,仅有改革和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要紧跟时代,鉴于社会发展的趋势,作者认为今后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将朝以下几方面发展:
目前,少数以政府机构、研究院所、医药制造行业为代表的企业在运用打破了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僵局,成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先行者。企业信息化最终要归于战略化管理。信息化的实现要从整体战略出发,逐步部署规划,形成一体化的联通平台。这是企业管理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结果。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将从传统的单机应用、单元应用、集成应用向整合应用转变。单机应用是较为原始的企业管理模式,仅为满足信息化管理中最基本的个人要求,通过为个人提供信息化工具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如收发邮件、打印管理、个人报表等。单元应用则是为了满足信息化管理中级部门的要求,实现业务部门的工作目的和工作要求,包括ERP、OA、HR、财务管理、风险管理等等;而整合应用是一个新型的管理概念,是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信息化更高的要求而提出的。实现整合应用就要基于企业整体的业务模式构建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流程管理、计划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均为整合运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着力点。
当代企业管理模式相比于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更着眼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地位上升必然决定今后的企业管理创新要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特点。人才是财富的创造者,人才战略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人性化的企业管理主要体现在柔性管理法上,尊重人才并制定人才激励机制,首先,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除实施正确的经营决策外,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日常经营管理之中,尤其在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中,更应加强人性化、精细化管理,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其次,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还应提供“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薪酬管理、社保公积金、档案管理等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这关系到员工切身利益,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并直接影响到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落实。
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如何体现人的价值,就要以尊重人性为基础,实行弹性化管理,给予员工以适当的话语权和行动权,使其感到有表达的空间和自我价值,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若管理制度刚性而缺乏弹性,既无法招纳优秀人才,也留不住优秀员工。虽说“弹性化”的尺度拿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管理者仍需把握一个度,平衡好企业和员工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企业和员工从来就不是对立的,而是共生和共赢的关系。弹性化管理事实上就是企业与员工间的换位思考问题,管理者平时多站在员工的立场来思考,将制度设计与员工的内在需求结合起来,许多问题解决起来就更容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结构的多样化,也必将导致企业管理模式的弹性化。
[1]李颖.浅谈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经营管理者.2012 年04 期
[2]樊重俊,黄凤兰.中国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研究.2010 年01 期
[3]王京安,赵顺龙.企业信息能力:对企业能力理论的发展[J].战略管理;2011 年01 期
[4]王康康,田文博.从管理学角度看内部控制[J].时代金融.2011年2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