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我国高校美学教法

2013-07-12 23:25:53王宗峰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大众文艺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界教法话语

王宗峰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不管那些抱守精英美学观念的专家学者如何抱怨甚至攻忤,“日常生活审美化”作为一种客观社会生活现象已经日益蓬勃;对于这种审美现象及审美文化的涉猎和研究肇始于西方学界,新世纪以来我国学界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从根本说,还是有利于我国学界美学研究甚至文化研究视阈的拓展和理论话语的繁盛。

作为现实生活中无法忽视的现象,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也日益强烈地冲击了并将继续冲击着我国高校美学教学,挑战是难以避免的。如何反思因袭已久的我国高校美学的习惯(已成传统)教法?采用什么样的教法以适应当下已经今非昔比的审美现象和美学知识话语?这是高校美学授课教师应该直面的问题。

我国“美学”概念从日本转自西方学界,此后,我国美学教学内容与学界的美学思维范式、知识谱系和话语体系相应,基本上沿用主要以德国古典美学为基石的经典化美学知识体系和话语范式,偏重思辨和逻辑,散发着偏于知识论而轻体悟性的学院气息,理性有余而感性贫乏。其实,这种美学及其教学的精英化色彩非常鲜明,与鲍姆嘉通创立美学学科的初衷背道而驰。稍有美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当初,鲍姆嘉通之所以用“感性学”命名美学,旨在确立一种学科专事人的“知、情、意”心理结构中的“情”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是当时各有所专的逻辑学和伦理学所无能为力的。这就意味着,鲍姆嘉通命名美学确立学科的出发点无非是对人的情感的关切和打理,是与活生生的人及其鲜活的生命活动和荡漾着质感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恰恰是紧接底气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美学教学基本上是不接地气的,远离生活,尤其远离充满烟火味的日常生活。尽管面对年轻的生动的生命个体,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讲堂的美学教学却孤独地悬浮于日常生活之上,高傲地撇开形而下的生活气息。

我国高校美学习惯性教法大多照本宣科式地讲授,开篇“美的本质”这种徒劳无功的逻各斯追问就本质主义十足,一路下来尽是高头讲章,仿佛居高临下地布道,空对空式地从理论到理论。所谓论证也基本上将那些按资排辈的偏于哲学的美学家、或者干脆就是哲学家(不少还兼着政治家,意识形态味道浓郁)的被供奉和膜拜的经典话语拿来演绎,所举事例也基本上相对固定,主要是那些艺术美学范畴内的艺术现象,而且偏执于意识形态化的内容和意义;尤其像对美的主观、客观之论犹如“鸡生蛋、蛋生鸡”的文字游戏,更无异于痴人说梦。本文所举这些无非是想表明,我国高校美学习惯性的教学与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相去甚远,不接地气。当然,不能不说,我国高校美学的教法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后来的一些美学教材也逐渐进行了改变,例如悬置美本质的追问,而改作学术史梳理,避开美的主观、客观之争,而改为对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介绍,增加审美教育内容等等,但是基本的思维和研究范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是改良式地缝缝补补。

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逐步显明,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不再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精英阶层,承载美学的也不再只是小圈子内的精英化的艺术,审美主体(含美学教学的受众)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期待心理图式等心理基础都已经今非昔比。费瑟斯通的说法至少表明:(一)审美融于日常生活;(二)审美(艺术)图像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对美学研究和美学教学都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一些美学理论甚至经典理论(比如“审美无功利”之说)拿来解释当下的许多美学现象已经捉襟见肘,亟需突破,从而促使美学扩容。而在美学教学上突破传统教材的内容束缚,及时吸纳突出时代感和现实感的审美现象已势在必行。

当代的审美文化视觉化转向使得图像(影像和视像)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当今时代的尤其重要的文化标志,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征,与之密切相关的是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审美对象视觉化必然导致审美方式的直观化和具象化,而这种趋势和情况就要求美学教师与时俱进,改革传统的美学教法,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技术,突显视觉化、直观化和具象化特征。

日常生活审美化要求美学教法彰显日常化的生活实践的力量,不再只限于理论,而且要切实融于日常生活,将当下日常生活中的电影、电视、网络、娱乐、休闲甚至家居等等大众文化现象中的美学因素也作为学生实践和体验的审美资源给予重视,从而将日常生活审美化真正融入美学教学。

[1]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学界教法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中国记者(2014年9期)2014-03-01 01:44:23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中国记者(2014年7期)2014-03-01 01:41:10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01:39:53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6:18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当代修辞学(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