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媛 (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 湖北恩施 445000)
咸丰县这个名字取自“咸庆丰年”之意,在咸丰年间,土家人得知自己的县名居然与当今皇帝的名号相同,于是就推举当地最美的姑娘亲手织成了男女千层底布鞋各一双送入宫中,咸丰皇帝大悦并要求当地每年都进贡男女绣花鞋各100双。从此,咸丰的绣花鞋声名鹊起,绣花鞋在咸丰也快速地发展起来了。
1.规模
现今,咸丰绣花鞋的发展已经构成了蓬勃发展的产业链,初具规模地形成了市场。其中,像土司皇宫刺绣、田大姐刺绣以及咸丰县民族工艺制品厂等这些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绣花鞋的企业对咸丰绣花鞋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些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工厂和营销点,都注册成各自的商标品牌,注册资本都达到一定数额。固定工人与非固定工人、半工半农加工人员都遍布全县各乡镇,公司都设有专门的市场营销部、产品开发部、财务部、产品生产部等职能部门。市场营销部主要负责市场拓展业务;产品开发部有优秀设计人员,将“古典与时尚融合”,把握“穿出健康”的设计理念,不断推出舒适保健的时尚新款;财务部负责公司财务预决算;产品生产部负责各种产品的生产,把握产品的质量。在营销部经营的主要产品有绣花鞋,绣花鞋垫,装饰画,民族服装等,还销售一些与绣品有关的材料,像固色丝线、扎底线、棉线等等。这些企业年产值和年销量都达到一定数额,产品目前都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
2.生产模式
咸丰绣花鞋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采用“公司+基地(绣品示范厂)+农户(绣品手工业者)”的运作模式,初步形成了分散制作与集中加工相结合的生产格局。这些企业都属于自产自销的模式,拥有自己的工厂,厂里的固定工人负责像裁剪底样、缝制鞋帮、绱鞋等这些流水线工序。不固定工人一般就是当地的农户大概有上千人,她们大都在把孩子送上学后或者是自己干完自己的任务闲暇的时候兼职扎鞋底,绣花等等这些工序,初步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体系。这种模式不仅加大了绣花鞋的生产量还改善了咸丰县一些农户的生活水平,合理的利用了有效的劳动力,拉动了咸丰县的经济发展。
3.消费对象
在以往,土家姑娘在待嫁之时,需要亲手为娘家及未来的婆家的亲人每人做一双绣花鞋,一针一线绣出寓意吉祥的图案,以表明自己的能干和对亲人们的祝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往传统的生产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现今消费对象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单位组织会议时下的订单;第二类就是收藏家把这种带有民族特色文化的物品自己收藏保存;第三类就是将绣花鞋作为礼品馈赠他人;第四类就是来恩施旅游的游客购买像这种带有民族特色的产品。从消费对象上不难看出,如今大家对绣花鞋的消费都是注重其纯手工的制作工艺及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在以往,绣花鞋除了其本身的民俗功能,还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它的实用性,现今绣花鞋在市场上的流通更多的是作为礼品、纪念品为人们所收藏着,而其作为“鞋”的实用功能似乎不那么明显了,大家更注重的是它本身所蕴含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我们很难看到人们穿着这种传统手工制作的绣花鞋出门,现今人们更喜欢把它作为一种具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品收藏着。
1.咸丰绣花鞋的传统功能
在以前,只有在土司皇宫里才流传着绣花鞋的技艺,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后,土司皇族的公主被遣散到了民间,绣花鞋的技艺因此在民间就传播开来了。在之后的传统中,土家族的女孩子在结婚前要自己亲手为婆家和娘家的每一位亲戚做一双绣花鞋,这种绣花鞋俗称“踩堂鞋”,这种礼俗在今天也还保存着,但现在不是每个待嫁的姑娘都会做绣花鞋了。在以前绣花鞋鞋帮上的刺绣图案大多以花卉鸟兽为主,色彩讲究饱和鲜明,造型强调夸张洗炼。而且绣品中的图纹样式都有一定的寓意:有的代表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有的图案代表着憧憬爱情幸福,家庭美满和睦;有的则寓意着家族兴旺,子孙万代绵延,每一件绣品都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善良愿望。在土家族苗族聚居地,绣花鞋对于人们来说,除了生活上的需要,更是一种寓意深刻的信物。
2.传统特色与市场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往传统的生产力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那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纯手工绣花鞋与当今高效率的市场是如何接轨的呢。从销售对象上不难看出,现今绣花鞋与市场的一个结合不仅仅只是在于它的实用性,人们更重视的是绣花鞋纯手工制作过程中所涵盖的一种文化底蕴。假如没有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做依托,传统的绣花鞋迟早会被注重高效率的市场所淘汰掉,所以,在加大宣传绣花鞋的优质特点时,也要大力弘扬绣花鞋里所涵盖的的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从咸丰绣花鞋产业化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绣花鞋赖以生存的根基是其本身所蕴含的一种民族文化,其消费渠道更偏向于礼品送人。那么绣花鞋作为礼品的价值就在于其本身的文化特质,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绣花鞋的实用功能。所以我们在对绣花鞋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该更加注重它的文化品质,不能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而盲目的进行创新以及为了节约时间而简化其手工制作的流程,这些都是不利于传统特色的保留。
为了更好地保留这种传统特色,首先还需要政府的监督。因为绣花鞋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首先也是出于政府行为,政府在鼓励其产业化的同时也应该对绣花鞋的制作流程进行监督,保证其传统工艺的完整保留。在对其产业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资金不足、人才不足等这一系列问题加以鼓励与扶持。政府要保证在追求产业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绣花鞋传统的手工技艺的保留,因为这正是现今绣花鞋形成市场的重要因素,它的卖点也在于此。
除了政府对传统技艺流程的监督,还需政府的大力宣传。宣传绣花鞋本身所承载的一种文化意蕴,让民众感受到以前的民俗活动是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他们在世代相传的民俗活动中感受到本土独特的文化魅力。
现今咸丰县绣花鞋的产业化已具一定规模,大众消费的是一种快要散失的民族文化,如果这种民族文化没有它原有的民间习俗作为依托,那么绣花鞋所承载的寓意也会慢慢被人遗忘。“活着的民俗活动是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根本”。所以说要想绣花鞋传统民族特色得以完好的传承下去,最好的途径就是恢复传统的民间习俗。
稍稍上了些年纪的咸丰人都知道,在以往,当地无论哪家的姑娘要出嫁,待嫁的姑娘提前半年就要开始亲手为娘家及未来的婆家的亲人每人做一双绣花鞋,一针一线绣出寓意吉祥的图案,以表明自己的能干和对亲人们的祝福。现在也还保留着这种习俗,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习俗遭到新兴事物的冲击,以前每家每户的姑娘都会做的绣花鞋现今已经不再普及,毕竟当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机器作为主导的生产工具的局面已经不可能逆转,要保留这种传统文化,确保这种传统手工技艺得以传承下去,还是要从原本的民俗活动入手,我们可以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在原有的习俗基础上加以改进。因为在当下完全模仿以往的习俗似乎不切合实际,当代社会的小女孩都要读书,长大后都要工作,并不是像以前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待在闺房里刺绣。她们也不会有那么多时间来亲手做那么多双绣花鞋送给亲戚,但是她在结婚前是有时间做两双绣花鞋的,一双送给生她养她的母亲,一双送给自己未来的婆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保留了绣花鞋所承载的寓意。得以将这种文化习俗继续保留下去,只有这样,传统的文化习俗才可以更长久的保留下来,绣花鞋的手工技艺才会永久的传承下去。这也就需要政府加强弘扬这种文化意识,恢复这种民间习俗,在绣花鞋产业化的同时加强宣扬这种民俗活动,这样更能完整的保留咸丰县绣花鞋生存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和收藏家,打造成一个地地道道的绣花鞋文化之乡,一代一代的将绣花鞋所承载的文化和技艺永久的传承下去。
民间艺术是各类艺术之源,民间手工艺的传承是有效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有效途径,将民间手工艺纳入教育体系能更好地促使民间手工艺健康地走产业化发展之路线。这种教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教育,另一种是在民间中的教育。学校教育可以将这种手工技艺带到课堂上去,让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学做这种传统手工绣花鞋,这样不仅能让绣花鞋的传统技法很好地传承下去,也能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上得到全面的发展;民间教育也就是指在农户家里的教育,在咸丰,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们还是会做这种绣花鞋,她们就可以教自己的女儿、孙女学做这种绣花鞋,在告诉她们学做绣花鞋的同时讲明绣花鞋以前的传统功能以及不同图案分别又寓意着什么,这样“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循环。
[1]卓玛措: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术保护和发展的几点思考[J].考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2).
[2]张霞儿.论民间手工艺的传承与产业化思路——以浙江省民间虎头鞋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2,(6):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