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13-07-10 20:36刘桂兰
卷宗 2013年8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学校

刘桂兰

摘要: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村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存在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针对农村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管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着手,确保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字: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21世纪是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由之路。但是,由于特定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办学经费不足

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不足,没有更多的财力用于建设和发展,基础配套设施普遍老化,现代化教学设备未能及时更新,信息化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特别是在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学校,经费普遍比较紧张,仅能勉强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部分学校甚至负债运转,无暇顾及建设发展、师资培训、教学科研等任务。比如,一些地区农村中小学寄读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较差。由于学校建设资金有限,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房舍及设施十分简陋,大部分农村寄宿学校无浴室、无水冲厕所、无饮用热水,给寄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很多困难。

1.2 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城市中小学教师相比,在学历、职称、能力、见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教师。二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开展学术交流和业务进修,导致教育观念、教学水平和课堂管理等方面长期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大大降低了教育质量,削弱了教育的基础。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条件苦、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部分教师通过工作调动、交流和考录等方式进入城镇学校,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1.3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当前义务教育在资源配置上不够合理,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的差距较大,并有继续拉大的趋势。有关数据显示:我国90%以上的重点学校在城市,而目前我国有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高达1.6余亿人,这与中国基础教育在农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城乡分化,导致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日益减少,办学规模逐渐萎缩,一些农村中小学学生存在辍学、流失等现象,甚至还有“读书无用论”苗头萌生,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同时也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1.4 课程设置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村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离开农村,农村教育教学盲目地追求升学率和高分数,课程设置只为升学和分数服务,很少考虑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素养。教材的编排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忽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应用性,不注重培养能力,必修课程多,选修课程少;注重学科课,忽视活动课;重视理论课程,忽视实践课程。因此,造成学科内容偏多、偏深、偏难,脱离实际,缺乏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2 农村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建议

2.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一方面,认真落实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应承担主要责任,要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并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另一方面,加强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教学办公场所、学生宿舍、、图书资料室和信息化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2.2 加强师资队伍管理

一是要建立人才保障和供给机制,不断扩大免费师范生的定向招生数量,促进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的师资队伍得到良性发展,使每一名农村中小学学生都享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二是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要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加强对教师的师德表现、专业理论、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的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聘任教师的主要依据。三是加强教师培训,采取选送到外地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开展课题调研、承担科研课题、组织教学观摩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2.3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任教。根据农村学校教学实际需要,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的原则,每年通过考试、考核,选拔一定数量的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每年应有计划地安排城镇中小学校教师,支援农村中小学校尤其是教师力量薄弱的学校的教学工作。二是优势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建立和完善国家对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就学的资助体系,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三是可以试探性改革小升初、初升高的录取方法,根据学生人数比例,把重点初中和示范高中的升学指标下分到个乡镇,由教育局分乡镇录取。

2.4 推进课程改革

一是课程设置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保证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学习手段和基本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应当是对学生的最低要求,即所有学生都必须达到而且都能够达到的要求。二是建立多元化课程管理制度。制定多套具有不同特色和适应不同需要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使农村的中小学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有地方性,办学的模式也就会更加多样化。三是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使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学校推介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