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多读多写

2013-07-09 21:22陶荣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读书课文

陶荣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各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在读写实践中学会读写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较多,语文教学中费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尤其突出的是学生写作能力太差,多数学生不会写文章,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许多同志列举了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办法和措施。我与多数同志的认识不同。根据我对实验小学及沙圪堵地区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来看,语文教学严重脱离人们学习语文的实际,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其病源是语文教学不得法。作为语文教师没有弄清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没有弄懂语文教学的真谛,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深刻理解掌握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两个重要论断,领会了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语文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多数学生学了语文不会读书,更不会作文,根源在哪里?根源在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没有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的能力,没有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彻底弄清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二是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这是语文教学质量高耗低效的根本原因。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有一个重要的论断,他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老这段话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能力。这里需要着重明确的一个问题是,除语文之外的其他学科,着眼点是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而语文却正好相反,它的着眼点不是语言文字表达的内容,而是表达内容的语言文字形式,这是语文这门学科同其他学科的根本区别点,也是语文学科基本性质——工具性的由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的训练,我们历来强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这话没有错,但教学实践证明,课文是读懂的,不是懂了再读,而是在有表情朗读的过程中感悟,讲懂了、问懂了,与学生自己读懂其效果完全不同。

我教《丰碑》一课,教学目的就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在读懂的基础上发表“感言”。第一课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学生通过齐读课文,发现学生读书的语气、语调、节奏、速度都存在问题,教师进行范读,教师有表情地示范朗读对学生指导性很大,然后再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读,发现问题教师再作纠正指导,由于教师的示范,学生逐步掌握了阅读的基本要领,语调、语气语速、节奏逐步达到了要求。为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分别让几个学生进行比赛读。其效果是一个比一个出色,对句中不懂的问题教师给予解释,排除理解课文的障碍。

教师在第一课时重点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第二课时中,仍然着力指导有表情地朗读重点句段,教师反复用自己的范读向学生传递不同词语的不同语感。让学生反复体会、揣摩、跟读、领悟。渐渐地,教师的语感变成了学生的语感,不同的语感表达了不同的语言情境和思想内涵。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内容。

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教师就课文中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在读懂课文的前提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感悟、体会、收获,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重点设计几个问题,如:课文为什么用丰碑作题目?谈谈你的理解。课文中哪一段最使你感动?谈谈你的感受。结果,学生谈的感情真挚,认识深刻,表达准确,证明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

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属性,要想掌握这门工具,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如同要学会游泳,光听教练讲要领、讲理论,如果不亲自下水实践,恐怕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

二、语文教材是读写训练的凭借

语文教材是例子,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又一重要论断。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他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老这一论断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特殊性,揭示了语文教学同其他一些以知识传授为主要任务的课程的根本区别。

任何例子都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凭借。语文教材是读写训练的凭借,运用这个凭借使学生“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不会作文,一是缺乏写文章的语言材料,二是没有掌握写文章的方法要领。语言材料和写作技巧从何而来?都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一篇一篇课文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积累起来的。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立意构思、开头结尾、过渡与衔接等,都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逐步掌握的。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例如,我教《伟大的友谊》一课,这篇课文语言文字简洁、精炼,全是叙述性的文字,没有描写性的文字,但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文章段落之间的过渡段写得非常富有特色,于是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确定为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文章的过渡段,利用过渡段给课文分段。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有一小段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学生找到了是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在生活上,恩格斯热情地帮助马克思,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我指导学生深刻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通过反复阅读,学生对这段话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明白了,这一自然段的前一句话,即“在生活上,恩格斯热情地帮助马克思”是对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内容的概括。而后一句话,即“更重要的是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是对后三自然段内容的概括,而且学生深刻地理解到“更重要的是”五个字在表达上具有递进的作用。学生利用过渡段给课文准确地分了段,并且用过渡段给课文的第二大段和第三大段归纳概括了段意。我接着指导学生体会理解过渡段的作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学生体会到了过渡段在文章中起到了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的作用,如果没有过渡段,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就缺乏联系,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学会写过渡段,这就是本课的教学目的。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听说读写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训练获得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前提。

语文教材既然是例子,这就说明要学好语文不能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语文教学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教学仅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小天地,社会才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叶圣陶先生说“单凭一部国文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就道出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数家长不让孩子看电视,怕影响了学习,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特别是对于学生学习语文课来说,对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认识、积累语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大型文艺晚会上,主持人激情洋溢的报幕词,难道不是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表达的平台吗?学好语文,一是要多读,二是要多写。多读就是储备语言材料,只有储备得多,写起文章来名言佳句才能随手拈来。写是对语言材料的运用,多写才能下笔如有神。要学好语文,必须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只有博览群书,厚积薄发,写起文章来才能笔下生花,一气呵成。

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语文学科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是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运用规律。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读书课文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背课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