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居住区的环境建设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以人为本”景观的设计原则,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型景观环境已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居住区一大亮点。本文针对居住区绿化的现状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结合居住区绿化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和设计原则,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进一步建设人性化的生态居住区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居住区;绿化;生态设计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居住环境也同步发展,居住区绿化面积大大增加,绿化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绿化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现代居住区绿化设计在强调功能分区、软硬地面处理、植物配置和环境小品设置的同时,注重绿化设计的立意和主题的表达。立意要表现出对居民的尊重,重视他们真实的本性和需求,尽量满足居民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引起居民的情感共鸣,为居民营造出优雅的、安静的生活环境。但居住区绿化中依然存在绿化布局不合理、面积不达标,植物配置单调,绿化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对居住区的发展起到阻滞作用。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在考虑居住区地理位置和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同时,亦要做到以人为本,扩大绿地面积,植物配置栽植方式也有所创新,使居住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1 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
1.1 功能与形式统一
绿化设计是一种多维立体空间艺术的设计,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设计,同时把植物、建筑、小品等综合在—起的造型艺术。绿化要有统一的形式,在统一的形式中再求得各个部分的变化。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特别要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
1.2 因地制宜
居住区绿化是以满足居民活动、为生活在喧闹都市的人们营造接近自然、生态良好的温馨家园为宗旨,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适地适树,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用最简单的维护、最少的投入,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居住区绿化环境境界。“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荫好乘凉,秋季多变看叶果,冬季苍翠不萧条。”这首诗道出了季节变化对居住区绿化设计的直接要求:树种选择应按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并区分不同的地域,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1.3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的角度出发,让居住区绿化环境满足居民的根本心理需求。适当的领域划分以满足居民对安全、安定、归属和邻里交往的需求,形成亲切宜人的户外生活场所,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影响人、造就人、提高人的层次和品位[3]。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为目标,不断进取,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
2 居住区绿化现状分析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居民使用最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影响最大。而现行的绿化设计体制中,建筑和园林是截然分开的两个行业,一般居住区都只在建筑布局后,将剩下的地块供园林设计师“填空”,这样就极大地妨碍了绿化整体效果的表现。
首先,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用地的紧张,致使人均的绿地面积较低,极大地改变了居住区中传统的空间绿地,组团绿地的布局。在绿地总量不变的条件下,虽然增加了公共绿地的面积,却使人均绿地面积降低了,造成了居住区环境的恶化。
其次,绿化设计缺乏特色,居住区绿化设计缺乏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植物种植过于单调乏味或繁琐零碎,物种丰富性不足,层次感不强,结构简单,缺乏地域特点[6]。
最后,居住区绿地中的活动场地普遍不足,体育活动场地尤其缺乏;不仅没有充分考虑到老人和儿童的心理特征,为他们建造一个合理的活动场所;没有为盲人设计盲人道或扶栏等便利设施,更没有为伤残人员设计无障碍通道;而且游憩活动场地等设施发展滞后。
3 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
3.1 重草轻树违背科学规律
目前,我国的居住区绿化中普遍存在“重草轻树”的现象,由于“种草三日,种树十年”,为了能立竿见影,人们砍树种草,本末倒置,造成“低头草茵茵,抬头天光光”的现象,殊不知树的绿化效果远胜于草,并且费用低,所以居住区绿化应该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宜草又宜树,以树为主。同样面积的树,其释放氧气、吸附粉尘等的绿化作用远大于草。种植草坪投资大,养护费工费力,综合效率不如种树,必须切实纠正一些城市热衷于种草坪,尤其在绿化广场中草多树少的现象。
3.2 贪大求洋而不能因地制宜
在绿化植物品种和树木的选择上,贪大求洋、盲目引进之风盛行。首先是重外来树种、轻本地树种,盲目引进,不管其是否适宜本地气候、文化历史特点。其次是陷入了重视移栽大树、轻视栽树苗的误区。移栽大树既破坏别处的生态环境,又不易保证成活率,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3.3 注重形式而缺乏人文关怀
一些居民区的绿化广场喜欢在其中布置工整的修剪图案和大片的装饰性草坪,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感,也不符合居民行为的基本要求。当前,绝大多数的居民区绿化广场中的草坪四周都立有“禁止践踏”的标牌,一片融融的绿意却将居民拒之其外,可视却不可达,不免令人索然。另外,在炎热的夏天,由于居住区绿化广场内缺少高大的遮阴乔木,使得居民无法躲避炎炎烈日;在生物萧条的秋冬季,草坪都已枯黄,这时的广场呈现给居民的是一片荒凉与衰败的景象,这些不利的现象大大降低广场的使用率。
3.4 重视种植而轻视养护管理
居住区绿化工程一旦完成,便无人看管。定期修剪、除草、治虫,必要的浇水,冬季的防冻等一系列的养护工作不能到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也影响了居住区绿化的效果。一些小区居民还没有真正重视绿化建设,爱绿、知绿、护绿的意识不强。居住区管理对绿化建设重视不够,对绿化投入较少,也有的居民区重栽轻管,存在人为破坏,设施绿地损坏的现象。
3.5 软质和硬质景观严重失调
园林植物也是居住区绿化中的主要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旺盛的生命力,改善着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植物景观是长效的,硬质景观是速成的。植物景观至少3~5年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要到最佳观赏期还需一定时间。相比之下,建设者希望一投资既能见效,所以对硬质景观情有独钟。这种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现象,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生态、保护环境,而对植物的合理配置和造景设计,更没有考虑到居住区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
4 居住区绿化问题应对策略
4.1 重视垂直绿化
立体绿化是在平面绿化布局的基础上,向空中发展的一种绿化模式。垂直绿化使用的藤本植物,具有占地少而绿化面积大、生长快、绿化见效快、遮荫降温效果好的优点,其覆盖、遮挡、掩护作用明显,有利于滞尘、防污,繁殖容易,养护简单,便于普及等特点。居住区绿化要多选择种植攀援植物,如紫藤、爬山虎、牵牛花、凌霄、茑萝等,具有卷须、吸附、缠绕、钩刺等攀援功能,以绿化暴露的建筑墙面、矮墙、围栏等。也可在居住区绿地增加花架、立柱、拱架等,提高居住区立体绿化的效果。
4.2 科学配置植物
在植物选择过程中,多选用乡土植物。对居住区绿地进行合理布局,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增进生态环境平衡。广泛地使用草本花卉与草坪相结合的地被植物,不仅可以解决地面裸露问题,还具有观赏效果。根据各类植物生态习性,采用不同种类、叶色、花期的植物,科学配置来构造空间、营造景观。居民区绿化应因地制宜,在植物品种选择上要求以本地植物为主,引进适合本城市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植物品种,提高成活率。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优先培育和种植本地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树、花、草等种类。
4.3 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生态效益
强调以绿化为主的园林绿化生态效益,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居住区景观不仅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而且符合生态学原理。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使居住区空间更自然化。居住区绿化采用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速生树与慢长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方式。行道两侧或单侧、庭院内要栽植速生的树冠宽阔、遮荫效果好的乔木树种,比如垂柳、槐树等;矮乔木、花灌木要注意色彩变化,适当配置一些彩叶植物。并配置一些开花的地被植物,比如美人蕉、大丽花、迎春等,丰富美化居住区环境,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居住区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从而提高居住区的生态效益。
4.4 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
一是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制定相应的居住区绿化保护条例,大力开展有关的绿化法规、政策、方针的宣传教育,加强广大居民的法制观念;二是提高物业公司的责任心和物业管理人员的技能;三是加强对居民进行爱护环境、珍惜环境等社会公德的宣传、教育,普及绿化美化知识,提高居民素质,使居民民主的参与到居住区绿地的管理和维护中。
5 结语
居住区景观环境是城市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生活中停留时间最长、接触最密切的场所。现代居住区景观考虑最多的是人性化空间,以“人”为本,要真正运用到实际。现代居住区景观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即要符合自然法则,遵循生态学原则,尊重和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大树水体及人文景观。针对居住区绿化的现状及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结合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创造出风景优美的居住生活坏境,这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的方向。(收稿:2013-05-27)
参考文献:
[1] David Godon. Green cities[M]. 6Black Rose Books. 1990: 8-10.
[2]王晓俊. 风景园林设计[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1-13.
[3]F. Migliorini. A greenspace for paris[J]. Urbanistica, 1989, (97): 43-49.
[4]王磐岩, 王玉结. 我国居住区绿化问题探讨[J]. 中国园林, 1999, (3): 10-16.
[5]高琳琳. 居住区绿化设计[J]. 园林, 2002, (7): 22-25.
[6]王莲清, 梁永基. 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M].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12-15.
[7]王建民. 城市管理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13-15.
[8]康少邦, 张 宁. 城市社会学[M].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36-39.
[9]黄伙南. 对居住区绿化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建筑知识, 2003: 13-15.
[10]王建国, 戎俊强. 关于产业类历史建筑和地段的保护性再利用[M]. 时代建筑, 2001, (4): 10-13.
[11]杨向杰. 居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住宅科技, 1997, 6: 23-25.
作者简介:孟剑霞(1975.2-)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