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城市生态公园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3-07-09 19:55卫聪聪李晶
现代园艺·综合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卫聪聪 李晶

摘 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以城市生态保护与恢复为前提规划设计的城市绿地。本文总结了目前城市生态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对策,以便为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提供更合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生态公园;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0 引言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加骤,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同时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自然生态受到人类强烈干扰,城市原有的自然生境和自然景观逐渐消失,城市生态平衡失调,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公园是城市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园林绿地,我国目前多数公园主要强调美化和造景,将公园等同于花园或旅游点,自然景观多被人工景观取代[1]。走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发展道路,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正是缓解城市生态问题、建设人与自然、环境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持有多种阐述[2-6],总结其共同点是利用市区的荒地或废弃地以及城郊地区,在保留或模仿地域性自然生境的基础上,以保护或营造具有地域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目标,选择乡土树种,建立自然的、生态健全的景观,提供了一块自然化的城市绿地。城市生态公园与一般的城市公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其“生态性”[6],是以城市生态保护与恢复为前提规划设计的城市绿地。以便将更多的野生动植物引回城区,恢复和重建乡土动植物种群,满足城市居民与大自然接触的需求[4,7]。

我国城市生态公园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态公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还不成熟,使得各城市在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没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评价标准,只能从视觉、感性上模糊的判断。只有少数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如成都的活水公园、中山市岐江公园等等[8],但大多建设成的生态公园,虽然冠以生态公园的帽子,其实并不符合生态建设的内涵,生态公园建设标准及如何发展等问题,还需要我们综合多种手段不断研究探讨。

1 目前城市生态公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生态性的内涵

生态,即尊重自然。城市生态公园的第一属性是其自然性,也是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核心与内涵。生态性就是城市公园不仅要为市民休闲、娱乐、游憩提供重要场所,而且要更好地发挥健全城市生态系统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但许多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等同于以往传统的城市公园建设,生态性基本不突出,或对其冠以“生态”的帽子,以假乱真;或表面上追求“生态”, 却重视美观与统一,用人工景观代替自然景观,大量运用观赏植物,不分析其生态适宜性,也没有通过栽植乡土树种或地带性植物形成具有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

1.2 追求商业化、大尺度

早期的城市生态公园是利用城区的小块荒地或废弃地以及城郊地区,通过引进乡土植物及抗逆性强的物种等进行改建,1977年建成的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表明小块空地建造生态公园的可行性。城市生态公园的规模与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对于生态保护和修复而言,当然面积越大越好。但这往往与城市用地紧张形成矛盾[9]。但发展至今,大多城市生态公园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大肆宣传成为旅游胜地,植入了更多的商业色彩,里面的农家乐,采摘园,游乐场才是最为突出的主题。生态恢复与保护成为其中的附属品,人们是为了旅游而来,而不是感同身受地去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乐趣。而为了使利益更大化,我们更多的是有意识的选择地段较好的一块地而并非荒废质地作为生态公园的用地,为了炫耀业绩,还必须是大尺度才能成为集多种功能与一体的良好展示与经营,这本身就与其初衷有所违背。

1.3 本土特色的建设不明显

我国各地环境不同、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趋向都有差异,而这些地域特色差异也应体现在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中。拿来主义与复制主义很具有中国特色,对城市生态公园的成功案例的模仿是城市生态公园速成的根本,求新、奇、洋、假,大规模引种非本地树种,人为控制乡土树种,从而使得丢失了其本土特色,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千园一面”的现象。

1.4 忽略现场条件,缺少人的参与

生态公园是将城市空置地转化成自然化的公园,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利用和拓展。那么建设中就要依据空置地的自然条件与景观布局而建设,而不是人为地制造景观无山而堆山,缺水而引水。

城市是人口的集中分布区,城市的自然保护必须注重公众的参与,具有社区保护的特点[10]。因此,生态公园在体现其自然性特点的同时,需要得到广大市民的参与认可,并在休闲游憩过程中参与保护,才能体现其价值。这些都是城市生态公园和传统的城市公园所不同的。而现今大多生态公园在设计和管理过程中,都没有进行民意调查或邀请民众参与管理监督。

2 城市生态公园发展对策探讨

2.1 合理的营建理念

城市生态公园是利用市区的荒地或废弃地以及城郊地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自然植被的结构和过程,以保护与恢复当地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如俞孔坚等设计中国广东中山市岐江公园,运用生态原则,通过综合设计,将城市原有的工业或商业废弃地环境改造成一种良性发展的动态生态系统。这是中国城市生态公园的成功典范,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营建理念。

2.2 天人合一的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返璞自然的愿望越发强烈,城市生态公园正好为城市中忙碌的人群提供了接触自然的重要场所。如何选择、安排满足人的回归自然要求,就要通过合理的“介入形式”,使人对自然的保护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得以重建自然[11],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说在城市的生态公园,对于生态的保护与修复,不应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应遵循生态原理,合理介入,引导人的活动,创建天人合一的心灵家园。

2.3 生态观念的充分运用

如何才能更好地突出生态设计,是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关键。能量守恒定律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给予了我们最好的启示,风能、太阳能都可以很好运用到生态公园中,以实现生态公园内动力系统的自给自足。建立蓄水池回收雨、雪和充分利用园区湿地系统进行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利用这些非常规水对园林植物进行灌溉,可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实现园区内的水循环。另外,园区内的落叶及可分解的垃圾及公厕内产生的污秽都可转化成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等等,这些生态建设的开发利用,可以使我们充分享受着“绿色”能源。

2.4 合理的生境设计与创造

城市生态公园要最大程度的接近自然,就必须有最为合理的生境设计与创造,最为关键是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和营造,借此就要结合当地现存的生态特征、利用状况和潜力,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的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物,通过生态演替规律,创造充分利用自然繁殖的植被和多种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形成自然的、生态健全的景观,以满足各种生物生存的合理生态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为野生生物的觅食、安全和繁衍提供良好的空间,增加物种潜在的共存性。也可结合食用园林的设计,配置果树、浆果、灌木和蔬菜等,为人类和鸟类提供食物,将园艺和绿化相结合[12]。

3 结语

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中,由于理论和经验的缺乏,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走一些弯路。但只要善于总结城市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今后的发展建设中,通过合理布局, 以生态保护和恢复为前提,结合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城市生态格局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高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进步,就能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有完善服务设施,集健身娱乐、景观艺术、文化教育、休闲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公园。

(收稿:2013-07-06)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吉庆萍.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下)[J].中国园林,2000,16(2): 32-35.

[2]张庆费,张峻毅.城市生态公园初探[J].生态学杂志,2002,21(3):61-64.

[3]朱子斌.城市生态公园--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广西园艺,2005,16(6):14-15.

[4]黄国宝.城市生态公园[J].福建环境,2003,20(6):88.

[5]陈立新.城市生态公园--营造生态性城市绿地系统[J].中国科技信息,2006,(20):208-209.

[6]邓毅.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探悉[J].南方建筑.2004(02):50-52

[7]Jaclyn. Nature Areas for City People [M].London: Ecology Unit,1990:73-87.

[8]俞孔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中国歧江公园设计[J].新建筑,2001(5):17-20.

[9]周翔.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24):72-74.

[10]赵振斌.试论城市的自然保护及绿地建设途径[J].现代城市研究, 2002,2: 1-3

[11]杨沛儒.高密度城市环境生态设计高雄洲仔湿地的城市生态思考[J].生态城市建设.2006(1):15-23.

[12]David Gordon. Torontos Ecology Park [A]. In: David, G. (ed). Green Cities[C]. York: New Black Rose Books Montreal, l 1990: 185-229.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发展对策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