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
州城街道办事处前些年蔬菜种植主要分布在城镇周边村,以家庭自种自销为主,受各种条件制约,没能形成规模化,市场潜力不大,经济效益不明显。近年来,按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园区化组团、景点化建设”的强村富民发展思路,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全力推进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促进蔬菜种植基地化。
1 现状
州城街道办事处共发展蔬菜规模种植面积673.3hm2,大中棚236个,专业大户8户,受益农民8000人;已规划建设5个大型的养殖基地,特色养殖、规模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先后规划建设了徐庄、文庙、于海、水城湾等4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并注册成立了宏塔食品有限公司,从事农产品的加工。徐庄园区、文庙园区、庆峰专业合作社的胡萝卜、土豆均已通过绿色无公害认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用于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达2000多万元,打配套机井、埋设管道、电缆、修机耕路、建过路涵等,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为州城农业的提档升级做足了铺垫。
2 具体做法
2.1 创新工作思路,正面引导农民发展蔬菜生产
街道办事处坚持以抓党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突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2.1.1 抓舆论导向。利用联村干部和支部书记会议和党员大会的契机,通过宣传蔬菜产业的高比较效益优势,提高农民的种菜积极性,营造发展蔬菜生产的氛围。
2.1.2 抓先进典型的培养。为帮助农民树立信心,街道办鼓励各村有胆识的党员发展蔬菜生产,再利用党员与农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周边农民开展蔬菜生产。
2.2 强化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种菜水平
街道办事处利用党建远程教育网对农民进行蔬菜生产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新业主,实现以培训促成长,育人才促发展。街道办事处组织专家对多个蔬菜品种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同时聘请县农业局蔬菜专家为农民上蔬菜生产技术课5次,街道办农技站组织召开广播会10次,受训人员近3万人次。同时,还组织专家针对新品种蔬菜进行集中育苗,即培育了壮苗,又让农民掌握了“青瓜”的育苗技术。
2.3 培育产销龙头,引导农民组建蔬菜产销联合体
为了提高农民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增强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降低市场风险,引导各村农民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承接农业订单,并在实践中不断规范管理,发挥其服务功能,提高合作经营和组织能力,实现了基地生产与市场销售的有效对接。同时鼓励他们树立品牌意识,争取市场入场券。刘桃园村2013年成功流转土地30.67hm2,建立田苑丰高效农业示范园,主要种植土豆、辣椒、西兰花等订单蔬菜,成为州城高效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4 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切实加强对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长效管理
2.4.1 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根据生产季节、种植品种,印制简要操作卡、明白纸分发到村组农户,督促和指导农户按要求组织生产,加强标准化培训,引导农户安全生产。禁止限用农药在蔬菜上使用,指导农户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范围、用量、施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操作。
2.4.2 建立生产档案。发放蔬莱生产档案,指导农户安全生产,对农业投入品购买情况、使用情况、生产操作情况和产品销售情况进行祥细记载。
2.4.3 农药残留检测。镇农监站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蔬菜进行抽检,对不合格的产品要求延期出园。
3 建议
3.1 鼓励蔬菜种植大户与经营能人组建专业合作社
采取“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以种植大户承包经营为纽带,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蔬菜,形成一定规模的蔬菜基地。由种植大户、经纪人组建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把松散的菜农组织起来,实行规范管理、统一调配,为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包括供销服务、经营服务、科技服务、培训服务、信贷担保服务等。
3.2 合理引导,政策支持
争取政策支持,寻求技术支撑;在资金支持方面,小户实行补贴上规模,种植大户以奖代补促发展,合作社以项目支撑求壮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地资金投资蔬菜农业示范园。完善发展机制,推进规模生产,实现蔬菜基地产业化发展。
3.3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保障产业稳定发展
蔬菜是高效益、高风险性产业,应将其列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同时,专业合作社要建立风险基金,对发生自然灾害以及市场等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损失,作出适当补偿,保护广大菜农利益。(收稿: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