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华
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安岳 642350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严重的可导致脱水、酸碱失衡等,导致患儿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在小儿腹泻治疗中,可因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导致耐药菌株增多而影响治疗效果。本文观察双歧三联活菌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在小儿腹泻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腹泻患儿共200例,上述患者均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表现为稀水样便或者蛋花汤样,符合腹泻的诊断标准[1]。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51例,女49例,年龄最小为0.5岁,最大为
2.5岁,平均年龄为 (1.1±0.6)岁;其中伴有发热38例,轻度脱水患儿共37例,中度脱水患者共9例。对照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最小为0.5岁,最大为3.0岁,平均年龄为 (1.0±0.7)岁;其中伴有发热35例,轻度脱水患儿共34例,中度脱水患者共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给予补液、适当营养支持、降温、止吐、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对照组患儿口服思密达,2岁以下每天1~2袋;2岁以上每天2~3袋。观察组患儿服用思密达同时给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3岁以下患儿每天2片;3~6岁每天2~3片,思密达服用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次、大便性状改变情况,观察全身症状缓解情况;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进行大便常规检查。
1.3 疗效评定标准 患儿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他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显示正常,为显效;患儿治疗3天后,大便性状和大便次数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患者全身症状较治疗前改善,大便常规检查显示较治疗前好转,为有效;患者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没有改变,全身症状没有好转,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改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分别为 (6.4±1.5)次、(1.4±0.8)次;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分别为 (6.5±1.6)次、(2.5±0.7)次;观察组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低于对照组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3天后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治疗3天后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85.0%,观察组治疗3天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小儿腹泻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种类,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病率较高。小儿腹泻发生后,肠内的厌氧菌数量大量减少,肠内正常菌群发生失调,菌群失调可导致腹泻加重并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繁殖生长,结合胆酸分解为游离胆酸,肠腔内胆盐缺乏,导致脂肪吸收障碍,可加重腹泻[2]。长期腹泻可使患儿生长发育障碍,引起营养不良。双歧三联活菌属于微生态制剂,主要由双歧杆菌、嗜酸乳酸菌及粪链球菌组成,上述均为肠道有益菌,对致病菌有拮抗作用,能够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粘附,形成屏障功能,提高肠粘膜的保护作用,有助于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增生,对肠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3,4]。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给予思密达和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3天后大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天后,观察组治疗3天后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双歧三联活菌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临床效果显著,改善腹泻症状明显,值得借鉴。
[1]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M].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2008,23(6):381.
[2]沈鸣,苗芸,季芳,等微生态制剂联合黏膜屏障剂治疗120例非细菌感染性小儿腹泻病[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2,20):48-49.
[3]田继臣,张淑芳,刘玉梅.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2):56.
[4]张魁领.蒙脱石散、乳酸菌素片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