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雅 曾 鸿 陈妙芬 吕海韵
南海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不同剂次疫苗效力病例对照研究
梁洁雅 曾 鸿 陈妙芬 吕海韵
目的探讨接种不同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效力,为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1~10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年龄在12岁以下并居住在南海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有1072例病例纳入研究,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65.62%(58.08%~72.42%),接种1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64.48%(55.86%~71.42%),接种2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对流行性腮腺炎的保护效果为77.78%(50.18%~90.09%)。结论接种1剂次疫苗与接种2剂次疫苗的效果无差异,提示接种1剂次疫苗也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不同剂次;病例对照
流行性腮腺炎是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疾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广泛累及各脏器,如无菌性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在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前,国内应用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剂次各有不同。2008年9月1日后,麻腮风和麻腮疫苗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儿童可以在1.5岁免费接种1剂次麻腮风或麻腮疫苗。为了比较接种1剂次与接种2剂次疫苗的效力是否相同,为开展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南海区12岁以下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072例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1.1 一般资料2012年1~10月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南海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年龄在12岁以下并居住在南海区且能在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系统找到记录。流行性腮腺炎诊断依据《腮腺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6-1997)。病例对照:选择与病例出生日期一致,住址接近(同一村居委或镇内),户口性质相同(以上信息用电脑收集),且从未出现过腮腺或其它唾液腺症状者(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确认)。
1.2 研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及既往免疫情况。其中既往免疫情况以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系统的记录为准。发病1个月前接种过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单纯或联合疫苗)视为有免疫,发病前1个月内和发病后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者视为未免疫。
1.3 统计处理方法利用Epiata 3.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疫苗效力VE=(1-OR)×100%。
2.1 一般人口学情况1072例病例中,常住321例,暂住454例,流动297例,平均年龄为(5.37 ±2.40)岁。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男女比例分别为2.07:1和2.31:1,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419,P=0.120<0.05)。
2.2 疫苗总体免疫效果评价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免疫史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6,P<0.0001);OR=0.3438,95%置信区间为0.2758~0.4192;疫苗效力为65.62%(58.08%~72.42%),见表1。
表1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保护效果病例对照研究(n)
2.3 接种不同剂次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2.3.1 接种1剂次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分析992对接种1剂次疫苗的病例对照,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接种1剂次免疫史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8,P<0.0001);OR=0.3552,95%置信区间为0.2858~0.4414;疫苗效力为64.48%(55.86%~71.42%),见表2。
表2 接种1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保护效果病例对照研究(n)
2.3.2 接种2剂次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分析326对接种2剂次疫苗的病例对照,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接种2剂次免疫史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001);OR=0.2222,95%置信区间为0.0991~0.4982;疫苗效力为77.78%(50.18%~90.09%),见表3。
表3 接种2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保护效果病例对照研究(n)
疫苗的有效性要在人群中广泛应用后才能对其作出真实的评价。真实的预防接种有效性评价应该是在接种组和未接种组之间进行流行性腮腺炎感染率的对比而得出,但由于麻腮风或麻腮疫苗已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有意不给对照组进行预防接种是违反规定的,因此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疫苗的不同剂次免疫效果进行研究。
从2006年12月起,世界卫生组织的192个成员国都全面开展了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接种,这些国家大多数均采用2剂次的免疫方案[1]。国内现采用1剂次的免疫方案,许多文献研究显示,1剂次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抗体阳转率达80%以上[2-3],保护力为61%~95%[4-7],能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本次研究对比不同剂次疫苗的效力,结果显示,接种1剂次疫苗与接种2剂次疫苗的效果无差异,提示接种1剂次疫苗也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虽曾有调查显示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时,有相当多的患者曾接种过1剂次含流行性腮腺炎疫苗[8-9]。这可能与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较自然感染低以及疫苗诱导的抗体免疫持续时间短有关[10]。
目前含有腮腺炎成分的麻腮风疫苗或麻腮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采用的是在1.5岁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或麻腮疫苗的免疫方案。该方案与2剂次方案一样,对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有相同的免疫效果。但考虑到疫苗诱导抗体的免疫持续时间问题和小部分人对疫苗未产生免疫应答,今后应考虑将2剂次麻腮风疫苗的免疫方案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以达到减少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目的。
[1]Anders H, Steven R, Kathfn M.Burdenof Disease[J].The Lancet, 2008,371(9616):932-944.
[2]葛备,秦才珍,张以祥,等.麻疹疫苗及麻腮风联合疫苗免疫成功率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221-2223.
[3]刘国华,方悍华,冯子健,等.冻干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活疫苗免疫安全性及免疫学效果观察[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6):435-437.
[4]李洪玲,曹基辉,方芳,等.广州地区儿童腮腺炎疫苗效力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8):681-682.
[5]傅传喜,梁建华,王大虎,等.腮腺炎疫苗保护效果配对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5):611-613.
[6]周建芳,张素惠,裘晓梅,等.接种腮腺炎疫苗后再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的探讨[J].现代实用医学,2002,14(8):9-11.
[7]赵仲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57-258.
[8]Hersh BS, Fine PEM, Kent WK, et al.Mumps outbreak in a highly vaccinated population[J].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 1991,119 (2):187-193.
[9]Briss PA, Fehrs LJ, Parker RA, et al.Sustained transmission of mumps in a highly vaccinated population:Assessment of frimar vaccine failure and waning vaccine-induced immunity[J].Infect Dis, 1994,161:77-82.
[10]Watson JC, Hadler SC, Dykewicz CA, et al.CDC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Vaccine Use and Strategies for Elimination of Measles, Rubella, and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 and Control of Mumps: Recommendation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ACIP)[J].MMWR, 1998,47(RR-8):57.
R512.1
B
1673-5846(2013)08-0187-02
佛山市南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佛山 52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