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群 赵红宇
(广东省口腔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 广州 510230)
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李海群 赵红宇
(广东省口腔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 广州 510230)
目的研究探讨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0例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心理护理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基础上均加以心理护理配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仅仅使用单一的常规临床治疗。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好转率为100%(25例)。而对照组患者的好转率仅为60%(15例)。心理护理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若在基本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对于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好转率、配合度、复诊率、坚持维护治疗等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而与其相对应的单一的常规临床治疗法则效果较差。因此在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当加以心理护理配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早日解除病痛。
牙周炎伴冠心病;心理护理;探讨
最近几年来,在医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体外实验或动物的实验,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产生心血管疾病的病发原因将有可能是由慢性牙周炎所引发。有持续炎症的牙周组织将成为细菌、细菌产物及炎症和免疫介质储库,与远离口腔的器官、系统相互作用并提供感染源,诱发并加重一些系统性疾病[2]。因此,基于这种理论背景,对于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为探讨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心理护理法又是否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特作此研究,现研究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50例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的基本情况为: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集中为22~68岁,平均年龄约为40岁。有1年以上病史者共7例,初发者共32例。其中,心理护理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基础上均加以心理护理配合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仅仅使用单一的常规临床治疗。
冠心病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中存在固定性狭窄或阻塞性病变大于直径50%[3]。慢性牙周炎纳入标准:除第三磨牙外,口腔内余留天然牙不得少于l5颗,其中磨牙不少于4颗,且估计经过牙周基础治疗后可保留牙数不少于10颗者;口腔内至少有6颗牙探针深度(probingdepth,PD)≥5mm[4]。
排除标准:有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及药物过敏史,3个月内曾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性激素及避孕药等,6个月内有心梗发生、有牙周治疗史。
1.2 护理方法
1.2.1 患者心理分析
对于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首先因其口腔问题,多存在口臭、牙周溢脓等状况,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而且存在对病情的不正确认识甚至是忽视情况,如:刷牙就是去除食物残渣”,“牙齿不松、不痛,就没有牙周病”,“治疗好了,牙不出血了,就不用看了”,“洁牙会损坏牙齿,会使牙齿酸痛,牙缝隙增宽”等。其次由于其冠心病所派发的焦虑、烦躁的心理也普通存在。同时,在医院接受治疗时,也容易因对病情的不了解或其余因素产生恐惧和退缩心理。并导致一系列的否认、角色混乱、忧虑、紧张等心理现象或问题。因此,对于不同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当根据其具体的心理状况和病情程度制定适合该病例的系统、有效的心理护理方式。
1.2.2 心理护理内容
①焦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由于患有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呈时间变化而变化,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完全治愈病情,常常产生心急心理,特别当心律失常时常发作时,患者就容易忧虑重重,寝食不安[5],睡眠有所质量下降,对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故使原有病情加重。针对这样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并讲述有关本病的知识,使他们的心里压力有所降低,并稳定其情绪,让患者能够从焦虑状态中解脱出来,消除心里顾忌,积极并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②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紧张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心理紧张,心理压力大。向患者适当介绍一些牙周治疗的基本知识,并进行适当的牙周维护的健康教育,举出一些成功治疗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摆脱自卑心理。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激励、心里安慰、教导、以及诱导等几种方法,使患者学会放松,并能够转移自己一定的注意力,消除其慌张、心烦等心理反应,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足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患者本身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忧虑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的忧虑心理在临床上表现为对未来事件及其结果的担忧。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这类患者担忧病情复发,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酌情介绍其病情和治疗过程,并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帮助其加深对自身病情及其所接受的治疗的了解,尽可能地消除患者的忧虑心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④安慰和鼓励。由于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因此在治疗全程中,要表现出足够的尊重患者,以和蔼诚恳的态度与患者沟通通过交流逐渐接触其内心顾虑,对于患者提出的任何病情问题,都应当耐心的给予解答,并且向患者适当介绍一些牙科治疗的基本知识,并进行适当的牙科健康教育,举出一些成功治疗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摆脱自卑心理。⑤积极性引导及心理开导。对于具有一定消极情绪甚至欲放弃治疗或认为治疗无望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应及时进行积极性引导和心理开导,帮助患者了解其真实病情及具体治疗方案和措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通过引导和开导的方式,帮助患者认识到治疗的必要性。⑥对患者不正确认识的纠正。部分患者对于自己的病情往往认识不足,存在不重视甚至忽视的情况,如:“刷牙就是去除食物残渣”,“牙齿不松、不痛,就没有牙周病”,“治疗好了,牙不出血了,就不用看了”,“洁牙会损坏牙齿,会使牙齿酸痛,牙缝隙增宽”等。因此,需要纠正患者的不正确认识,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详细介绍病症的具体情况及其危害性,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深化健康教育,保证患者能够积极配合,纠正各项错误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2.3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应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要求患者定期前来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清洁口腔,在饮食上也需多加注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并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最终解除病痛,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应提醒患者,对于牙周炎的治疗一定要加强关注,不能忽视,对于牙周炎的治疗对于控制冠心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应对这点充分认识,在出院后依旧保持对牙周炎的积极治疗,以帮助自身的冠心病病情得到控制。
心理护理组患者好转率为100%(25例)。而对照组患者的好转率仅为60%(15例)。心理护理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与记录
最近几年来,在医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体外实验或动物的实验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有关[1],产生心血管疾病的病发原因将有可能是由慢性牙周炎所引发。有持续炎症的牙周组织将成为细菌、细菌产物及炎症和免疫介质储库,与远离口腔的器官、系统相互作用并提供感染源,诱发并加重一些系统性疾病[2]。因此,基于这种理论背景,对于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本研究的研究结果则能明确显示:通过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一定的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进行一定的自我护理的技术,使患者能够主动积极参与治疗的病情中,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能够一定的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一些器官功能的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应有的生活质量。同时,让患者及家属对医务工作者有了信任感,缩短了医患距离,加深了患者与医务工作者之间的感情,提高了患者一定的保健意识,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6]。
综上所述,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若在基本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对于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好转率、配合度、复诊率、坚持维护治疗等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而与其相对应的单一的常规临床治疗法则效果较差。因此在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当加以心理护理配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为患者早日解除病痛。
[1] 孟培松,魏忠敏,白雪峰,等.牙周病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4):486.
[2] 张代杰,刘洁,赵先芝.冠心病和牙周病相互关系的临床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1):38-40.
[3] 赵冬,吴兆苏,王薇,等.北京地区1984~1997年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变化趋势(中国MONICA方案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153.
[4] 蒋运杰,刘晓红,田淑梅.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治体会[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3):419.
[5] 孟焕新,张立.牙周临床治疗Ⅰ.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1):81-84.
[6] 黄慧洁.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应用于慢性牙周炎个别牙松动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90.
R473.78
B
1671-8194(2013)17-03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