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胡 红
(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滕州 277500)
围生期盆底保健操联合生物电刺激疗法对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刘 静 胡 红
(山东省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滕州 277500)
目的探讨盆底保健训练盆底肌群,预防因分娩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同时,联合产后生物电刺激疗法,对防治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20例(其中初产妇380例,经产妇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对照组在常规规范化围生期保健指导外,不做其它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康复训练,于产后3个月对其两组产妇进行随诊、评价。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平均肌电压明显提高,同时,产后3个月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盆底保健操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疗法对防治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具有明显效果,提高产后女性的生活质量。
围生期;盆底保健操;生物电刺激;功能障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因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而引发的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为压力性粪尿失禁,生殖器官脱垂,性功能异常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逐渐重视尿失禁的治疗和预防,但对围生期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来预防产后尿失禁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我院自2011年1月始,将在我院常规产前检查且住院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围生期进行适宜的盆底肌功能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做晚期产前检查(28周以后)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380例,经产妇140例),排除多胎、阴道手术史、剖宫产等,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0例。两组孕妇从年龄、孕周、产次、估计胎儿体质量等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1.2 训练方法
1.2.1 对照组产前产后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
观察组产妇产前及在产后第1天,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妇女保健人员进行健康指导和孕妇操及盆底肌功能的训练。在训练前介绍孕妇操对盆底肌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孕产妇可在平卧位、站位、坐位时进行。吸气时尽力收缩肛门5~10s,呼气时放松10s后再进行收缩,反复练习直至掌握,避免腹部吸气加压和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参与。从1次训练做15次收缩开始逐渐增加收缩次数,每日进行3次,6~8周为一个疗程。在住院期间每天床边督促产妇训练,并检查指导方法的正确性,出院后每周1~2次电话回访,了解产妇训练情况。
1.2.2 盆底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
于产后42d复查后,对观察组的290例产妇采用盆底肌肉诊断仪,对其盆底肌功能进行评估、分析,评价产前孕妇操训练及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价阴道肌张力、阴道肌电压,夜尿的次数及尿失禁的发病率等指标,针对个体存在的问题,在生物反馈模式下,根据生物刺激反馈仪反馈的结果,指导患者主动收缩盆底的方法及强度。刺激与反馈交错进行,持续治疗时间15min,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每疗程10次,一般每周5次,共3个疗程,并嘱其回家后辅以盆底肌训练。
1.3 评价方法
1.3.1 阴道肌张力评价
两组产妇于产后3~6个月到我院母婴康复中心,由经过培训及训练的医务人员参照法国国家卫生诊断论证局(ANAES)关于会阴肌肉测试标准(GRRUG)[2]将阴道肌力评估为Ⅰ~Ⅴ级。采用阴道张力进行评估,压力指数越高,说明阴道肌肉张力越好,间接反映盆底肌肉的张力。
1.3.2 夜尿情况调查
调查两组产妇夜尿次数和尿失禁发生情况,以评价盆底肌锻炼的效果。
1.3.3 尿失禁等诊断及调查
对两组产妇采取来院和电话咨询两种形式相结合,根据国际控尿学会(ICS)关于压力性尿失禁的定义,调查评估是否存在不自主尿液[3]以判断有无压力性尿失禁及其严重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2.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定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后42d盆底肌电压值的比较情况,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2d及产后3个月时测定的盆底肌最大电压及持续收缩盆底肌60s平均肌电压。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围生期孕妇操及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个体化的生物反馈电制刺激疗法,观察组产妇3个月后,盆底肌最大肌电压及盆底肌持续收缩60s后盆底肌平均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两组产妇产后42天盆底肌电压值的比较[(χ—±s),uv]
2.3 两组产妇产后夜尿次数和尿失禁发病率情况比较(表3)。
由表3可以看出,两组产妇的漏尿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均<0.01),观察组产妇发生漏尿和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3 两组产妇夜尿次数和尿失禁发病情况比较(例)
3.1 围生期保健操及盆底肌训练的重要性
妊娠与分娩是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也有研究发现,第一次妊娠期间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其15年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增加1倍。因此,围生期盆底肌功能保健越来越值得医务工作者的的高度重视。
3.2 提供个体化围生期盆底肌保健的训练方法,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有研究显示,在妊娠28周开始行孕妇操保健训练,在产后3个月,可以改善盆底肌群功能,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3.3 生物反馈
电刺激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人类意识不到的身体生物信号转变为可以被人察觉到的信号,有意识地调控内脏器官活动,纠正偏离正常范围的治疗和训练方法。本研究在围生期保健操训练的基础上,针对个体化差异,配以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进行盆底肌的功能康复训练及治疗。避免了药物及手术治疗的明显不良反应,提高此类女性的生活质量。从研究结果显明,围生期开展盆底肌功能训练及42d开始进行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阴道张力和阴道肌电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从表3可以看出,两组在夜尿次数和尿失禁发病率的比较显示存在显著差异(P<0.01),表明观察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比较明显。总之,通过围生期孕妇保健操及盆底肌功能训练联合生物——电刺激的个体化治疗,对防治产后尿失禁疗效较好。生物——电刺激治疗又不同于药物及手术治疗,痛苦小、效果明显,是一种便捷经济的康复治疗。临床指导训练时,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的训练,并充分评估个体差异。
[1] 郎景和.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过去、现在与将来(之一) [J].中华妇产科,2004,39(10):649-651.
[2]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
[3] 陈园,杜广辉.盐酸米多君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尿垫试验和尿功力学观察[J].中华泌尿外科学杂志,2005,26(3):198-200.
R715.3
B
1671-8194(2013)17-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