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明(河南省嵩县人民医院外二科,河南 嵩县 471400)
现阶段,医院对于食管癌的治疗方法普遍选择外科手术。由于手术后,患者在2~3年后复发率较高,因此,手术治疗食管癌也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1]。在众多食管癌复发的患者中,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是一个主要的因素。经过研究发现,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有不同的解剖结构所影响,而且对于术后的并发症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对于治疗食管癌,不同的入路方式的探讨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2]。针对140例食管癌患者采用不同的入路方式进行治疗,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1年3月~2012年2月,我院共接收治疗食管癌患者140例。男86例,女54例,年龄42~79岁,平均61.8岁。患者病变长度为在2.4~6.9 cm之间;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上段患者共有29例,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中段患者共有54例,病变部位位于食管下段患者共有56例;患者处于T3期共有68例,处于T4期共有72例;属于鳞癌患者共有108例,属于腺鳞癌患者共有2例,属于腺癌患者共有8例,属于腺棘癌患者共有12例,属于恶性淋巴癌患者共有5例,属于癌肉瘤患者共有3例。
1.2 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将患者分为不同组,采取不同的入路方式。左胸入路组:在左胸后外侧做一切口开胸,并通过第六肋间对食管进行游离,将胃体质胸腔进行颈胃吻合术、弓上吻合或弓下吻合;右胸入路组:取右胸后外侧做切口开胸,并通过第五肋间对食管进行游离,将胃提升至胸腔进行颈胃吻合术或胸内吻合术;右胸、腹部正中、颈部入路组:做三个切口;上腹部正中入路组:做一个切口。患者进行治疗后,按患者入路方式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详实地观察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 11.5软件进行患者检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针对140例食管癌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有78例患者选择左胸后外侧入路,有17例患者选择右后胸外侧入路,有30例患者选择胸腹部正中联合入路,有15例患者选择腹部正中入路。详见表1。
表1 手术不同入路方式的详情比较
患者在术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肺部并发症、胃排空障碍、主动脉出血、奇静脉出血等,经过治疗后均,所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均得到有效控制。详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详情[例(%)]
切口位于左胸后外侧与左颈部时,这样的切口有以下特点:①由于可以尽可能多的切除发生病变的食管,符合根治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原则;②对中动脉弓以下区域的引流淋巴组织具有较强的清扫能力;③解剖时,胃缝、食管的改变均符合生理解剖,且对于患者的术后影响较小;④通过引流换药的简单处理,颈部吻合口瘘经敞开切口可以治愈。
切口位于左胸后外侧时,这样的切口有以下特点:①容易显现位于主动脉弓以下的病变食管,且是的病变的淋巴组织得到有效清除;②可以沿着切口清理各组腹腔内的淋巴结;③容易游离胃,特别是胃坐动脉胖的淋巴结;④食管病变部位与奇静脉关系密切的患者采用左胸后外侧入路,容易造成大出血。
切口位于右胸后外侧、右颈和上腹时,这样的切口有以下特点:①对于奇静脉的处理具有较好的视野,对于胸段处的食管周围的淋巴结处理更为彻底;②由于食管癌的发病部位多且分散,很容易出现转移情况,次全切除可以最大程度的切除病变部位;③由于切口数目为3个,需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进行体位变换,造成手术时间和风险增加。
切口位于上腹正中切口时,这样的切口有以下特点:①创伤小,对于患者的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②能够切除食管病变范围有限,无法将食管周围的淋巴结清扫干净。
患者如何选择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入路,主要是通过CT增强扫描的检查结果为入路方式选择的参考依据[3]。只有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的方式,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才能保证降低患者治疗的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临床的治疗效果。
[1] 杨瑞光,邹兆权,张录民,等.食管、贲门癌手术入路探讨(附667例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09,29(1):33.
[2] 赵 龙,刘海军,潘京淮.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310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65.
[3] 韦江启,赵呈华.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