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敏华(广东省罗定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罗定 527200)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以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2型糖尿病(T2DM)多见于中老年人,大部分患者体型肥胖,血浆胰岛素水平分泌相对性不足,且存在胰岛素抵抗;其高血糖症进展缓慢,但容易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1]。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改善胰岛分泌功能,控制过高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成为治疗的重点;尤其是糖化血红蛋白>9.0%、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笔者用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对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符合WHO诊断标准。男12例,女18例,年龄26~76岁,平均50.2岁。空腹血糖(FBG)8.2~18.6 mmol/L,餐后2 h血糖(2hBG)8.5~26.9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12.8%,病程1~10年。
1.2 方法:甘精胰岛素睡前<QN(22)>皮下注射,监测三餐前后血糖及夜间血糖,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监测用药前及用药后12周FBG、2hBG 、HbA1c变化。
2.1 甘精胰岛素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见表1。与用甘精胰岛素前比较,用甘精胰岛素后FBG、2hBG、HbA1c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无严重低血糖反应,轻度无症状3例。
表1 甘精胰岛素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s)
表1 甘精胰岛素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s)
项目 用药前 用药后FBG(mmol/L) 12.2±0.8 7.2±0.7 2hBG(mmol/L) 16.1±1.6 12.1±1.8 HbA1c(%) 10.1±2.5 7.9±1.9
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其心、肾、脑等并发症多发。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甘精胰岛素治疗,甘精胰岛素首先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随之下降,实现血糖全面达标;并可强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使之达标;取得2型糖尿病控制达标的良好疗效。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通过对天然人胰岛素进行重组DNA修饰生产的人胰岛素类似物,其pH值4.0,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少,注射后缓慢释放,平稳吸收,作用时间达24 h,具有无明显峰值的特性,模拟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1次/d给药,患者依从性好,控制血糖平稳,低血糖发生率低,而且,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容易达标。所以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结果表明,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既可以使患者糖尿病控制达标,又可以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1] 陈灝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