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家魁 李启煊 汪凤勇 肖秀川 邓兴潮 吕皇胜 王绍伟(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畜牧兽医局)
“巴东模式”折射出的体制忧患值得深思。
近年,湖北省巴东县围绕做强做大畜牧产业,不断强基固本,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该县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虽然还没完全恢复其综合配套改革前的元气,但有效地避免了因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导致的“线断、网破、人散和服务缺位”现象,得到农业部和湖北省畜牧兽医局的充分肯定,被誉为“巴东模式”。
在巴东,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均十分优秀,成为党和政府信赖、农民欢迎和行业主管部门放心的服务组织。其特点为“六有”:
1.有一个好班子。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主任始终秉承“农民为衣食父母,产业为生存之本”的理念,认定“千改万改,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关键是要热爱事业、热爱农民,有为才有位!”正是有了这样一批“领头雁”,才确保了畜牧兽医基层队伍及其技术服务未出现“线断、网破、人散、技能倒退”的局面,才确保了产业发展。
2.有服务阵地。全县12个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在集镇中心均有办公楼一栋以上,每个中心的功能科室可概括为“六室一房”。“六室”即办公室、财务室、会议室、档案室、兽医化验室、动物防疫冷链室,“一房”,即中心药房。一些条件好的乡镇中心还建有工会活动室、职工食堂等功能室。同时,还将服务阵地延伸到村一级,建起了450个村级动物防疫室,建立健全了村级动物防疫冷链体系。
3.有设施设备。近几年,通过自身积累和项目建设,该县每个乡镇中心办公设施设备基本能保证各项工作正常的需要,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动物防疫设施和检疫设施设备以及基本的交通工具。
4.有基本队伍。该县现有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人员492人(不含派驻乡镇动物防检执法人员)。自2007年以来,该县通过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每年展开专业技术培训,所有在职人员均具有畜牧兽医资质和培训专业结业证书。
5.有一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中心章程、党的基本建设制度、中心工会章程、职代会议事规程、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
6.有替代财源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替代财源建设,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渠道。如积极推行畜禽多项技术承包服务;积极推行饲料兽药主渠道经营服务;积极开展畜牧产业建设经营服务等。
1.高度重视是根本。该县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畜牧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将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作为抓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政治生活中让畜牧人享有充分的话语权;近年来先后多次召开基层队伍建设的专题会议,解决了一系列困扰基层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
2.产业定位是前提。多年来,该县始终坚持把畜牧业当做农民脱贫致富的当家产业、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形成了稳定的人、财、物保障机制。
3.保障投入是关键。该县2008年从三峡库区产业化基金中切块150万元用于村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还先后争取了中央投资乡镇中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100多万元。2008年,县委、县政府安排一次性财政资金500万元,为基层防疫员解决养老保险问题,并形成了长效机制。2009年,县委,县政府追加财政预算300万元,用于解决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防疫工资补助,从2010年起每年纳入财政预算予以安排,并从省“以钱养事”转移支付资金中增加60万元,专项用于解决村级防疫员工资补助。
4.建设队伍是核心。通过评聘上岗、提升素质、规范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和福利待遇、严格绩效考核等方式,保证队伍稳定。
1.体制不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性质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但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实际是在履行社会管理(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惠农政策落实)公益性职能,甚至承担着防疫监管、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执法职能,但从法律角度来说,其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在工作过程中,执法效果大打折扣,工作开展有效性受现有体制机制约束。
2.身份不明、待遇不公。现有的乡镇服务中心人员大部分为转制人员,在身份上处于“几不管”的尴尬境地,势必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乡镇转制人员不能享受国家的各种调资政策,造成了待遇不公的问题。
3.经费不足。一是取消动物防疫收费后,中心没有政策性收入来源。二是“以钱养事”资金分配失衡,没有给村级防疫员安排。三是没有安排相应的工作经费等,致使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和日常工作开展没有经费来源。
4.人才不济。存在年龄结构老化和人员流失严重的问题。专业的、年青的人员不愿意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呈现出“不愿干、不想干、谁来干”的局面,基层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日益突出。
1.恢复乡镇畜牧兽医站。恢复乡镇畜牧兽医站建制,明确畜牧兽医站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在此基础上,延伸畜牧兽医服务组织到村一级,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委派。
2.推行多项技术承包责任制。通过为广大养殖户提供阉割、诊治、驱虫、饲养技术指导等服务,明确责任事故赔偿标准,既保证了养殖户的绝对利益,又增加了服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在物价部门核准的基础上,按畜禽单位数量收取一定的服务费,还可解决服务人员的基本待遇问题,稳定防疫队伍。
3.倡导兽药、饲料主渠道经营。由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统一经营兽药饲料,把握主渠道,便于管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既有效保障了肉食品安全,又解决了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
4.鼓励兴办实体经济。鼓励乡镇中心积极盘活自有资产,通过依法开办宠物门诊、兽药房、饲料经营门店等实体以及开展人工授精、参与畜禽产品流通等多渠道增加收入。同时,鼓励通过内部职工集资兴办养殖示范场、经济合作组织和企业,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投入,充分发挥养殖示范带动作用,壮大中心集体经济。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适当增加乡镇畜牧兽医服务机构的事业编制。二是建立人员定期培训机制。三是不断提高队伍待遇,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加入畜牧兽医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