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肖 旻
(1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河南 郑州450000;2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南阳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南 郑州450000)
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疗效的对照研究
王 娜1肖 旻2
(1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心理科,河南 郑州450000;2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南阳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南 郑州450000)
目的 采用度洛西汀联合心理治疗以评估其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48例,予单纯度洛西汀治疗;后者44例,予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采用HAMD-17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2周、4周和6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和6周后,各时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有显著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青少年抑郁症;认知行为治疗;度洛西汀
抑郁症是一种较严重的精神疾病。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自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对家庭、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1]。因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对个人及社会而言极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度洛西汀联合心理治疗以评估其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92例。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量表)评分≥17分;年龄14~18岁,性别不限;无明显的躯体疾病、癫痫、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家族史及药物过敏史;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能完成HAMD评分;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
1.2 方法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平均年龄(15.1±2.2)岁,平均病程(3.4±1.1)个月,治疗前HAMD评分为(27.1±4.1)分,予单纯度洛西汀治疗;治疗组44例,男21例,女23例,平均年龄(15.3±2.1)岁,平均病程(3.3±1.2)月,治疗前HAMD评分为(26.9±3.8)分,予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用药方法
两组患者均口服度洛西汀,每日20~40mg,服用6周以上。有睡眠障碍者可合并应用阿普唑仑片0.4~0.8mg,睡前口服。
1.2.2 心理治疗
由两名以上高年资精神科医师对治疗组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在入组后每周进行2次,每次40~60min。
1.2.3 评定方式
采用HAMD-17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量表由心理测评室2名精神科医生随机双盲评定,评定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8~0.92。根据HAMD量表减分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减分率≥80%或HAMD≤7分为临床痊愈,≥30%为有效,<30%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有效)。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2周、4周和6周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4周和6周后,治疗组HAMD评分分别为(21.31±5.31)、(14.14±2.82)、(9.38±2.65),对照组HAMD评分分别为(24.9±5.65)、(18.23±4.89)、(11.63±2.61),各时点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
表1 治疗前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
时间治疗组(n=46)对照组(n=43)t值P值治疗前26.9±3.827.1±4.11.23>0.05治疗第2周21.31±5.3124.9±5.65-3.15<0.05治疗第4周14.14±2.8218.23±4.89-3.83<0.05治疗第6周9.38±2.6511.63±2.61-2.96<0.05
本研究显示,两组经6周治疗后,HAMD分值有显著下降,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表明度洛西汀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有显著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通过对自动思维的识别,纠正患者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的认知,进而重建并确立合理的认知,达到改变情绪和行为的目的,并最终解决青少年抑郁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帮助青少年抑郁患者识别和检验存在的负性自动思维,改变负性认知,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负性自动思维,使歪曲的认知得以纠正,重建并确立合理的认知,最终达到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和行为的目的[2,3]。
新型抗抑郁药度洛西汀具有5-羟色胺及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作用,其抗抑郁作用与传统的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的疗效相当,但对性功能的影响小[4,5]。单纯的药物治疗虽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但难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性认知模式及应对方式,随着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成长,一旦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极易导致病情的复发及反复。认知行为心理通过对自动思维的识别,使患者意识到存在的负性自动思维,纠正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逐步建立起合理的认知,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6,7]。
[1] Rohde P,Clarke GN,Mace DE,et al.An efficacy/effectiveness study of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adolescents with comorbid major depression and conduct disorder[J].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2004,43(6):660-668.
[2] Kashikar-Zuck S,Ting TV,Arnold LM,et al.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juvenile fibromyalgia: a multisite,sing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J].Arthritis Rheum,2012, 64(1):297-305.
[3] Kaz'mina OIu,Ole?chik IV,Zeziulia TN,et al.[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of residual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juvenile depression[J]. Zh Nevrol Psikhiatr Im S S Korsakova,2002,102(9):22-25.
[4] Goldstein DJ,Mallinckrodt,Lu Y.Dul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pressive disorder:a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J].J Clin Psychiatry,2002,63(3):225-231.
[5] Bailey,RK,Mallinckrodt CH,Wohlreich MM,et al.Duloxet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comparison of safety and efficacy[J].J Natl Med Assoc,2006,98(3):437-447.
[6] Waqner B,Horn AB,Maercker A.Internet-based versus face-toface cognitive-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depress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non-inferiority trial[J].J Affect Disord,2013,23(13):0165-0327.
[7] Vis PM,van Baardewijk M,Einarson TR.Duloxetine and venlafaxine-XR in the treatment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Ann Pharmacother,20 05,39(11):1798-1807.
R749.4
B
1671-8194(2013)33-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