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良晶,姚佐文
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一直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买菜贵”“卖菜难”的现象时常发生,挑动着国民的神经;“蒜你狠”“逗你玩”的玩笑披露的是我国现阶段传统农产品生产销售模式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早在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就提出改善的方法——“农超对接”,并进行了试点布局,希望通过“农超对接”简化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减少成本。节约的部分成本一部分用于提高农户的收购价,另一部分以降价的形式返还给消费者,超市也因此增加客流量,提高销售额,从而实现农户、超市、消费者三方共赢[1]。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安徽省“农超对接”的发展状况,对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及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发展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综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认清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以寻求适合安徽省“农超对接”深入发展路径。
安徽省是中国东部拥江近海的内陆省份,位于华东地区腹地,长江下游,拥有大片平原,土地也较为肥沃;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雨热同期、光热充足的气候优势使安徽省成为农业大省。虽然,农产品品种丰富、产量充裕,但能否真正顺利到达消费者的“菜篮子”才是影响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农超对接”让生产者和销售者直接见面,省略中间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进而降低农产品价格,是稳定“菜篮子”的有效途径。早在2009年,安徽省就跻身全国首批“农超对接”试点省市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安徽省“农超对接”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十一五”期间,为满足市场需求,安徽省加大力度对蔬菜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加收益,努力向产业化经营方向转变。截至2010年,安徽省蔬菜瓜果类种植面积达1400万亩,产量达2750万吨,单产1965公斤;同时农产品优势区域逐步形成,初步形成了皖北和沿江棚室蔬菜、皖南和大别山区高山蔬菜、沿江水生蔬菜、黄山和九华山旅游蔬菜等四大优势蔬菜产业带。去年,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在5年内,安徽省将努力实现“菜篮子”产品供应量年均增长5%以上,农产品检测合格率维持在98%以上。同时,安徽省将根据各地区的农业发展“特长”进行分工,进一步打造“五大优势产区”。在“十二五”工作规划中,省政府更是明确提出要打造千亿元蔬菜产业。
2011年,安徽省商务厅发布当年商贸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文件,明确提出将加大对“农超对接”发展资金的支持力度,强调将择优选择部分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合作开展“农超对接”项目,对其当年建设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项目等,验收合格后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2]。项目补助资金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且每个项目的补助资金额不超过40万元。同时各级政府将支持省及省辖市商务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农超对接”活动,对其中规模较大、成效较好的“农超对接”活动给予不超过5万元的资金补助。如此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帮助超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短缺的压力,使“农超对接”项目的开展更加顺利畅通,及时有效地造福于消费者和农户。
为了让更多的农产品直接走进超市,扩大“农超对接”的发展范围,2011年3月,由安徽省商务厅及相关部门举办的“农超对接”培训班首次在合肥开课,来自合肥、淮南、安庆等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对“农超对接”模式的介绍及相关连锁超市在农产品直采、食品安全管控流程等方面的经验,目的是进一步推动对农产品基地质量安全的监管。2012年12月21日,由安徽省政府主办的中国(合肥)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召开,为了解答农业合作社产品如何进超市的问题,在会议现场,家乐福超市的采购总监对家乐福“农超对接”供应商应具备的条件和“农超对接”的流程和模式做了详细深刻的解析,永辉超市的采购经理也对如何采购鲜活农产品、如何寻找供应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合肥市目前有合家福、红府等大型超市在省内建立了自己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省城“农超对接”销售量已达超市果蔬销售的20%左右,在如此喜人的形势之下,明年有望达到30%。农产品从农田直接进入超市,一方面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直供,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中间商,降低成本,从而将实惠直接带给消费者。2012年11月23日,家乐福超市国购店“蘑菇直采节”火热进行,直采节上的菇类产品全部来自家乐福自己的“农超对接基地”。此外,肥东县金大地蔬菜供应基地和肥东县丰宝种养植基地目前是百大合家福超市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和食用菌供应基地。而在颍东区袁寨镇西康村的阜阳华联禽蛋对接基地,共有蛋鸡5万只,平均每天产蛋4000斤,全部供应华联超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随着安徽省“农超对接”的快速发展,走进超市的不再只是田间滞销的萝卜白菜,各类冷鲜时蔬、地方特产等都摆上了超市的货架,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比如,泾县把名优特农产品进超市工程作为拓展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目前,该县已有肉鸡、酱菜、木梳、大米、茶叶、锅巴、山货等七大类产品、260个品种已成功打入上海、浙江等省市及省内合肥、马鞍山等其他城市的超市。除此之外,祁门红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让更多消费者买到价钱合理、产源正宗、质量有保证的祁门红茶,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的红茶通过“农超对接”模式在上海几大超市亮相,到现在全国已有万家超市和大卖场连锁销售他们的红茶产品,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使全县18万茶农从中受益。
安徽省“农超对接”的开展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要获得持续深入的发展,依然面临重重挑战、多方制约,并体现在“农超对接”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要保证安徽省“农超对接”持续稳健的发展,就要全面认识“农超对接”所特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因此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拟出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特有的5项优势和5项劣势因素,以及所面临的5项机会和5项威胁因素。但确定其发展中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中的各个具体因素,只是SWOT分析的初步阶段,要想做出更加科学客观的决策,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即给SWOT矩阵中每个维度的每一项因素确定相应的权重,并根据权重进行分析[3]。(见表1)
表1 “农超对接”SWOT因素分析
本文根据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现状和在SWOT分析中所确定的内部优势、劣势及外在机会、威胁,给出每项影响因素的相应权重,权重在1(最重要)和0(最不重要)之间,确定权重大小的依据是该因素对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产生的可能影响,共20项因素,权重之和为1。之后,通过专家评分的方式给出每一项影响因素的评分,评分在5分(很好)到1分(很差)之间,评分的依据是判断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在对应因素中表现的优劣。每一项的评分与权重加权后得出加权分,加权分的总和在5分(很好)到1分(很差)之间,一般水平为3分[4]。通过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SWOT定量分析显示,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59分)。
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加以综合评估与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来清晰地确定被分析对象的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被分析对象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加以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的实行以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5]6-8。
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组合,便可得出适合安徽省“农超对接”的发展路径。(见表2)
表2 安徽省“农超对接”发展的路径选择
安徽省在选择“农超对接”发展路径时,应注意通过政策支持引导,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工作,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加强对接工作,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条,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构建高效、畅通的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带动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 胡定寰.“农超对接”怎样做?[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 李 莹,杨伟民,张 侃,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5):65-71.
[3] 杨金凤,史江涛.农产品流通超市对农户的影响和调适[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5):66-70.
[4] 张 浩,安玉发.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2010(1):39-42.
[5] 刘 阳.“农超对接”流通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探析[J].中州学刊,2011(4).
[6] 花永剑.农超对接的合作模式探讨[J].北方经济,2010(17):63-65.
[7] 胡定寰.迎接农超对接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合作经济,2010(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