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湖南省常德地区水灾概述

2013-07-05 00:29易海琼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12期
关键词:汉寿县澧县水势

易海琼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常德是湖南建城最早的城市之一,历史上先后有临沅县、武陵县、常德县等名称。到民国时期,常德地区所管辖的行政区划包括常德县、汉寿县、桃源县、石门县、安乡县、临澧县、澧县、津市、慈利县等。常德地区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沿岸,湖南西北部,沅水、澧水两水中下游,西枕武陵山脉,北邻鄂西南,南倚益阳,东濒洞庭湖。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崇山峻岭,群峰叠起;自北向南有五峰山、武陵山、雪峰山等余脉;中部丘陵密布;东部为西洞庭湖区,河网纵横,大小湖泊堤垸分布各地。因而地形为“西高东低”。再加之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的特点,降雨集中在夏季,极易酿成水灾。

常德地区是湖南发生水灾、特大水灾最多的地区之一,其频率在不断加快,到了清朝时期,平均每两年就有一次。而在民国短短38年的历史中,几乎年年发生范围不等、程度不一的水灾。

一 民国时期常德地区水灾灾况

据常德地区各县志、《常德自然灾害录》、《湖南自然灾害年表》及当时各种报刊记载,民国时期常德地区的水灾概况如下(以大水灾为例):

1922年,慈利“交夏以后,霪雨经旬。据八九四三等都团绅先后呈报旧历五月十九日大雨堤溃,洪水奔腾。沿河一带,屋舍田庐漂没殆尽。哀鸿嗷嗷。”汉寿“连日水势大涨。自佳日起。属县东北各乡,共溃决大连、大和、汉兴等三十六垸,各灾民露宿风餐。哀鸿震野。”安乡“查属县自前月二十七日荆襄水发,据各乡团闻先后报告溃垸三十有奇。经知事先电呈报在案。惟水势太烈。比较去年高度超过一尺余。近据属县官垱。羌口、长寿、永大、梅景,城中各属具报到县。因水涨浪大。陆续溃决者不下八十余垸。男女老少间有淹毙,田园庐墓,概付洪流。劫后余生,哀鸿遍野。”

1924年,7月津市“天雨淋漓,雨势甚大。河边之水,陡涨七八尺,河边居民同登楼避水。附近田土被水淹没者,殊为可悯。四处均为一带汪洋。房屋倒塌极多,西门一带,船划子均为之捞救什物。”汉寿“此次被灾亦重。平地水深二丈余,冲溃田园四十六障,人畜死亡,不计其数。……汉寿洪水暴发,致大连十障、南赶十障、七荆三障、丰垣四障、万春三障,暨张家、蔡家、积庆、三星、谢家、泰平会障、青鱼等四十六障告溃。”常德“近以天宇不修,河水暴涨。本埠前后河因水势日增,所有各低洼障垸,均成泽国。兹闻县署据各乡报告:(一)崇孝乡一二两村障垸。已于昨夜被水冲决,一望无际。第二障亦岌岌可危。(二)建安镇所属之下六家溶。沙港驼牯等垸。及水平堤,虽为垸民日夜施救,如水再涨,即当冲决云。(三)善卷村亦于昨被水冲溃云。(四)白马湖所属之各小障,及脚盆障、保城障,亦于昭溃决云云。本城因水增涨,城门紧闭各节,已志前报。近两日来,水势更涨,以城外水平线观测,城外之水,已高于城内一丈余深矣,上下南门,已上闸板八块,北门已上闸板四块,其余城中最低之处,如警察局、东园、公共体育城等地方,均被水浸淹,约数尺深,而城中雨水又不能流出,水势因亦有增无已云。”

1931年,夏淫雨,湘、资、沅、澧诸水同时漫溢,滨湖垸田,悉成巨浸。……其中以滨湖各县灾情最重。溃决田亩,每县约五、六十万亩。汉寿“汉寿县本年入夏以来,淫雨连月,荆江、沅、澧、资、湘洞庭湖水势暴涨,日夜丈余。如东区之大户、洁廉、射美、交利等乡大小六十余垸;北区之大酉、文蔚、善同、六合等乡大小八十余垸;新北区之禹贡、粒蒸、同福、全护、全固、大成、新成等大小七十余垸;西南区滨临山汊之处,大小武氏余垸,均相继倾溃,全县三百三十余垸,无一存留。淹没田禾四十八万三千三百余亩,损失稻谷一百九十三万三千四百余担。游巡塘、欧阳港、毛家滩、毓德市、高汊障、小泗障一带堤上素称人烟稠密,今皆被水冲洗无屋无堤,唯一二古木低昂水际而已!乡村完全被洗者五十余处,人口牲畜随波逐流,城中水势高与檐齐,漂流之物,触目皆是。

1933年,常德“本年六月十五日至十六日两天,大雨倾盆,计一昼夜之间,河水几陡涨二丈,幸大雨之后,随放晴光,水亦随之退落。各乡障垸之溃决者,尚不到十分之二三。不意十七日午后,暴雨骤下,继之以十八十九两日大雨,较前益大,水势狂泛,澎湃汪洋,计一日之内,全城之被淹没者,达十分之五六。”临澧“本年入夏大雨,河水陡发,水势暴涨丈余,沿河两岸之田禾,多被淹没,县城亦进水数尺,加以澧县所属之毛李湖及西湖一带,水位增高,无从宣泄,致该区所属九十两保之禾田,俱遭淹没,汪洋一片,均可行舟。”石门“本年夏雨连朝,山洪暴发,河溪陡涨,水位增高,益以河身浅狭,潴量不多,水溢横流,遂成汜滥,田庐被淹,牲畜漂流。”

1935年,湘、资、沅、澧四水并涨,加上荆江同时暴发,水位较1931年高出二尺有余。常德“六月下旬至七月中,阴雨连绵,沅澧两水同时暴涨,洞庭水满无从宣泄,遂致高涨较二十年水位超过一尺有余。且历时两旬,时涨时退,至再至三,障堤塍外受洪涛冲刷,相继崩溃。未决者亦皆为渍水淹没。田禾可望收获者渍垸尚不能得十分之三。”澧县“六月下旬,大江水由太平口南溢与沅水支流汇灌县境,水满河面。七月三日,大雨倾盆,四日晚水陡八尺余,黄昏时山洪涌发,澧水挟涔黄澹道,诸流由西北东驰,顷刻间全县尽成泽国,五六两日,风雨更烈,人畜未及逃走者,多被溺毙,房屋付之漂流,溃决二百三十七垸,渍淹三十一垸,灾情惨重,空前未有。”

民国时期常德地区水灾统计表

1948年,大水成灾,滨湖各县尽成泽国。5月,全省大水,汉寿县溃堤垸二十余个。常德县二十九乡溃二十乡,受灾田亩五十三万余亩。澧水上游津澧一带的堤垸亦多溃决,尤以澧县、安乡受灾最重,水淹面积约该县总面积的五分之二,从津市、沅江以下大围垸、七里湖、茅里湖、民康垸,安乡的羌口、安陆垸等,三百里内尽成泽国,仅有少数树梢、屋顶和堤面露出水面,为灾民栖身之所。澧县大小溃垸一共有八十多个,全县共淹没田地八十多万亩,溺毙人口六百多名,冲毁房屋五千栋。常德溃垸一九个,淹没田亩四万八千多亩,损失稻谷十九万多石,棉花三千八百石,牛三十一头,猪八十六头,房屋一百一十八栋。

二 水灾特点

1.环洞庭湖区多发江洪灾

江洪灾多指长江洪水由荆江倒灌洞庭湖或资、沅、澧与长江、荆江同时涨水,互相顶托,抬高水位而发生的灾害。因而每当江洪灾发生的时候,多是大范围的大水灾。1926年夏,澧县淫雨大作,河水陡涨,南北江流同时并发。县属东南北三乡垸田,非溃即淹。万顷良田,尽成泽国。人畜房屋,俱付东流。其余凡属垸区皆溃水数尺或丈余不等。稼苗淹毙,秋收绝望,盖滨水区分。又为洪水莽去十之五六矣。数万刁余。露立水中。哭声震野。惨不忍状。悬命待哺。1935年汉寿“夏季,天作淫雨,兼旬不休。该县当沅、澧二水之冲,加以五口倒灌,湖水陡涨。”1948年5月,全省大水,湘、资、沅、澧四水同时猛涨。滨湖十一县多数堤垸相继溃决。

2.近山地区以山洪灾为主

山洪灾主要是指由于暴雨或持续大雨造成山洪暴发,资、沅、澧及各支流河道因宣泄不及而造成水位陡涨。其波及面一般比江洪灾小,在一县或局部地区的山区、丘陵区或沿溪流江河两岸平原发生。但是虽然波及面小,但因其的突发性,带来的可能是毁灭性的破害,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极易容易造成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如1929年,石门九月二十二日因大雨淋漓,山洪暴发,浮桥(县城)冲断,渡河维艰;1932年8月,津澧八九两日大雨倾盆,山洪暴发,酿成水泛,全县低地尽成泽口,澧州城厢内外,九、十、十一三日水势最高,街巷可以行船;1933年桃源因天雨连绵,山洪暴发,凡三资、沅水及北河流域,地势低洼之处,禾稻湮没无存;1935年澧县水灾过后,复以山洪暴发,沿涔两岸之闸口、王家厂、大堰垱、孟津市、周公渡各市镇田园庐舍多付波臣,禾稻摧毁亦甚惨剧。

3.洪水发生的原因各异

常德地区发生水灾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由长江水、荆江水或五口倒灌洞庭所致,如1916年津市发生水灾就是由荆河水倒灌引起的。1948年8月,澧县近因澧水续涨及江水倒灌,水势更增,东自焦坼、西至县北九店,百里之间,除树林屋顶外,尽属汪洋。二是由诸水并涨所致。常德境内主要有沅水和澧水两条河流,因而每当这些河流同时涨水就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水灾。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河流的支流也流经常德地区。如1931年,慈利七月六日大雨倾盆,七日河水暴涨,溇澧会合之水安渡,一片汪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为的水灾发生。1943年,为了战争需要,中日双方军队纷纷挖溃堤垸,亦造成了水灾。

4.江洪灾、山洪灾往往伴随着涝灾

涝灾是由于长期阴雨连绵,渍水无法排泄所造成的灾害。但是它的来势比较缓,一般不会带来特别大的损害。但是涝灾往往不是单独发生的,而是与江洪灾或山洪灾同时发生。如1933年,汉寿自六月十七日起,不数日间,冲溃堤垸,达三十余处之多。其余因水渍成灾者,竟达六十七障垸。

5.有时一年中连续出现多次水灾

在有些年份里,水灾发生不仅仅只有一次,而是接连发生多次水灾,这种水灾带来的损失更为巨大。如1931年,常德自五月下旬至六月中旬,大雨如注,昼夜未息。后乡障垸分秧未久之稻尽被淹没,屋宇间多倒塌,幸堤塍未溃,河水高出街面二丈余,城门闸板全闭是为第一次;水灾自七月五日起至十五日止,大雨复作,沅、澧同时暴涨,城外尽成泽国是为第二次;七月十九日起,接连大雨八日,上列各区久已一片汪洋,堤塍溃决殆尽,此为第三次水灾;八月六日至十二日,大雨倾盆不息,更兼狂风凶猛,全县第一富庶之门板州卒被风浪打溃,垂熟之稻丧失无余,灾民来城逃生者数以万计,死亡者一百五十二人,斯为第四次水灾。

三 水灾的影响

水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力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淹毙人口、冲毁房屋,给人们的生命带来巨大的威胁;另一方面变“良田”为“泽国”,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影响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

1.淹毙人畜、冲毁房屋

水灾往往都是事发突然且来势凶猛,极易造成人口淹毙、房屋冲毁的情况。文献中多记载为“溺死者众”、“漂民畜无算”、“人多溺死”、“人畜蔽江而下”等描述性词语。民国时期,大多年份还有死亡人数的统计如:1933年的水灾中,据当时省政府调查统计,常德灾民八万五千余人,汉寿灾民十一万五千人,澧县灾民十一万三千五百四十余人,桃源灾民三万余人,此外,临澧、石门等县三四千人不等;1946年澧县“本年入夏以来,淫雨连绵,渍水弥涨,五月底复以山洪暴发,人畜饱鱼鳖等甚多,财产付东流更难计。”人口的死亡往往带来的是生产力的锐减,为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房屋是人民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大水来临总是能无情的将它们冲毁。在文献多记载为“漂室屋”“坏民舍”“冲毁房屋无数”“漂荡民居”“民舍尽淹”等。也有很多资料有房屋损毁的数字的,如1915年汉寿因大雨兼旬,上河水涨,致全城俱被淹没,人民迁居西城堤上,冲毁房屋无数,城内外交通断绝,城门关闭,水距墙顶仅二尺许;据1948年6月4日《中央日报》记载,澧县水灾毁房屋二二五栋,到了6月18日,冲毁房屋的数量就增加到了五千栋。房屋一旦被冲毁,要想重新恢复是非常困难的,以致于在有些落后地方因为经常受洪水侵袭,甚至不建房屋,直接用芦苇和稻草搭成简易房屋,随时准备弃屋逃生,以达到减少损失的目的。而失去房屋的农民很多都各处流亡,成为流民,给社会秩序的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

2.垸田变“泽国”,良田变“水乡”

水灾所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力不仅仅在于溺毙人畜、冲毁房屋上,而且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田亩成“泽国”。常德地区大多地区是在环洞庭湖地区,南高北低,北部多为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每逢洪水来临,这些地方基本上都被洪水淹没,“尽成泽国”。如,1924年“(常德)属县当沅水之冲。日前淫雨兼旬,洪水暴发。十障八溃,十室九空。”1931年,安乡田亩淹没过半,顷又江水暴涨,淹田约十余万亩,水仍续涨,各垸在危险中。1949年,“滨湖九县灾情估计,滨湖连年遭水灾,灾民损失很大,今年的水灾情况大体如下:常德全县遭灾田313965.5亩,占全县的22%;澧县淹田198000亩;安乡县遭灾田占全县28%。另据统计,1949年汉寿县水灾损失巨大:

1949年汉寿水灾损失统计表ii

3.粮食减收或绝望,带来饥饿和死亡

伴随着垸田、良田被水淹没,直接造成了农作物的减产或绝收。大水一来,万顷良田、垸田变成泽国,有些甚至大水过后,还会出现严重的渍灾,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1929年夏,汉寿连日大雨倾盆,低洼各垸禾尽被淹。1948年,另据澧县水灾请愿代表读:该县水灾情形,计全县损失粮食二六九六一八一担,又该县渍水不能外放,垸田不能栽植晚稻。1948年6月,资、沅、澧洪水暴涨,汉寿境内白浪滔天,被浸面积逾五十万亩,秋收绝望,二十余万灾民嗷嗷待哺。

4.带来其他灾害

洪水还能引发其他的灾害。如1930年,临澧大水之后,虫灾又起,白穗、麻毁,充满田畴。1931年,汉寿山乡高田因淫雨过久害虫滋生,禾穗皆白,颗粒无收者十之八九。1935年,澧县苦于霪雨,连年多生螟虫。

总而言之,水灾是民国时期常德地区发生最多、危害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只有对这一时期所发生的水灾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准确认识水灾发生的原因、规律等,才能对现今常德地区建设过程中注重减灾防灾,保障人民的生活、财产和人生安全,战胜和制服洪魔提供宝贵的经验。

[1]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湖南自然灾害年表[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61.

[2]《汉寿县水利志》编写组.汉寿县水利志[O].汉寿县水利局收藏,1981.

[3]湖南省赈务会.湖南省赈务会汇刊[O].湖南省图书馆藏,1934.

[4]湖南省振务会.湘灾专刊[O].湖南省图书馆藏,1931.

猜你喜欢
汉寿县澧县水势
汉寿县森林公安局侦破一起滥伐林木案
汉寿县中心幼儿园
干旱胁迫下春小麦需水关键期叶水势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常德汉寿县首届中小学机器人竞赛落幕
常德澧县举办中小学科技辅导员培训班
常德澧县召开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工作会
信阳五月鲜桃叶片水势季节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汉寿县中心幼儿园
Talking about the Methods andSkills of English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