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林远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310012)
英语写作是掌握英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然而,许多研究显示,多数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常大家从语法的角度把问题归为三类:1)词汇方面,拼写不正确、笔误频繁;词汇贫乏、用词累赘、重复;选词不当或精确度不高等问题。2)语法方面,时态、语态的误用;以及在名词的单复数、冠词、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的表达等方面的错误。3)句型上,多使用正式句和简单句,不敢使用非正式句型和复杂句型,表达手法缺乏灵活性等。
我们按照问题的性质可以重新归为以下几类:1)语言错误,拼写不正确、笔误;时态、语态、句子成分误置等错误问题。2)语言表达不当,选词或句法使用不当或不准确等问题。3)文体问题,用词重复,句型单调,文章呆板冗赘,缺乏文采等问题。
对于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语言错误,传统的对比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学派认为是母语干扰的结果,这种错误被称为语际错误(International errors)。而错误分析学派认为有些语言错误不是母语的干扰造成的,而是学习者掌握了一定的目的语知识后,通过语言规则的类推原则等认知手段简化语言系统而造成的,这类错误被称为语内错误(Intralingual Errors)。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学派对二语习得中出现的错误给出了很好地解释,但他们只从目标语的角度来描写和分析错误,只关注错误本身,而忽视学习者自己独特的规则系统,学习者已有的语言能力。错误分析不能解释回避策略,当遇到较难或没有把握的语言点时,学生往往会采取回避的策略;不能说明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非语言错误,如大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本文将研究重心由对比两种语言间的异同和分析语言错误转变为研究语言学习者及其语言表达,即运用中介语的理论,从交际策略对二语习得的负面影响这一角度,来探讨影响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因素。
Selinker于1972年发表了著名的Interlingua一文,提出了中介语的概念。Selinke(1972)[1]认为,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它兼有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特征,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却并不是目的语。中介语具有系统性,可变性,可渗透性及过渡性等特点,但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石化性(fossilization)。
Selinker(1996)[2]认为95%的二语学习者会产生石化。根据Selinker的观点,石化现象可以分成两大类,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其中学习者个体石化现象大体表现在两个方面:(i)错误石化(error reap-appearance),表现为被纠正多次的,并被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的反复出现;(ii)语言能力石化(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即过渡语在语音、句法结构及词汇方面的石化。群体石化是指当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普遍性,成为整个社会的正常现象时,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方言的出现,如印度英语。石化现象根据其性质特点又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
中介语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错误分析和策略分析。研究者通过对二语习得错误进行分析,发现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目的语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但它还发现语言错误只是石化中的一部分,有些石化可能是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和交际策略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的使用造成的。
我国外语教学专家通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发现:中国的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过程基本上遵循一定的模式。在中学阶段,学习者的外语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等)不断地得以稳定和有序的积累,其外语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外语能力在大一、大二阶段得到一些长足的进步后就会慢慢进入高原期(plateau),外语能力始终处于稳定的状态(戴炜栋,牛强1999)[3]。根据中国外语学习者的特点和中介语的有关理论,我们可以说,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有些问题,例如写作中的选词不当或不准确,用词重复,句型单调,文章呆板等问题,应属于中介语的暂时性石化,这种暂时性石化很可能是学习策略或交际策略使用的结果。
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的概念最初是由Selinker在论述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时提出的。关于交际策略的界定,这个领域的学者专家有许多不同的说法。Corder(1983)[4]认为交集策略是说话人在遇到困难时,为了表达意思而采取的有系统的技巧。Cohen(1998)[5]认为交际策略是交际双方为了表达一定的意义而又没有共同理解的结构时双方做出的努力;而Faerch和Kasper(1983)[6]则坚持交际策略是交际者为了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而有意识地考虑解决遇到了的困难。第一个定义强调交际策略是一种技巧;第二个定义强调交际策略是一个解决困难的心理过程;最后一个定义侧重交际策略是一种意义协商。虽然各自的定义强调的重点不同,但这些定义包含了3个共同点:交际出现困难;学习者意识到他们在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学习者是有计划、有选择地使用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的分类方法与它的定义方式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对交际策略的定义没有统一的看法,它的分类方法出现多层面,多角度的特点。下面提到的是其中有代表性的2种分类方式。Tarone(1981)[7]对交际策略的分类包括5个主要类别和几个次类别:1)回避;2)转述(近似、描述、举例、造词);3)借用;4)求助;5)模仿。
Faerch and Kasper(1983)[6]根据学习者在面对交际困难时所采取的方式划分出2种策略:缩减策略或回避策略(形式缩减、功能缩减);求成策略或补偿策略(语码转换、直译、外语化、迁移、替代、转述、造词、重组、直接求助、间接求助、非语言手段等)
仔细观察会发现,这2种分类方法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总体的分类原则和使用的术语上,而不是具体的策略本身。如果忽略总体分类结构,那么就会有一组核心策略清晰地出现在各种分类中:放弃信息、回避话题、外语转述(描述、替代、反义词、、相似、举例)、造词、母语直译、外语化、求助、非语言形式策略。
近十多年来,对于交际策略在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使用情况的实证研究,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调查分析不同的交际策略使用的频率;二是调查交际策略的适用情况与英语水平的关系。对于前一种情况的研究主要由马慧清(2006),钱秀芸、刘芳(2007),王电建(2008)等。对后种情况研究主要有何莲珍、刘荣君(2004)、孟冬(2008)。因为本研究的重点是探讨交集策略使用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所以在此重点展示第一个方面研究的具体情况。
2006年,马慧清对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程度中等的168名在校大学交际策略运用情况进行总结,交际策略运用情况如下:
交际策略 运用情况%49.7借用策略 母语直译 52.0语言转换转述策略 近似、迂回、造词43.2回避策略 回避话题、放弃内容 45.8不懂装懂35.7模仿及手势语15.0求助策略 请求重复解释、提问直询26.2
2007年,钱秀芸、刘芳采对长江大学2006级100名硕士生的交际策略使用现状进行探讨,统计了所调查的12种策略在被试者中的使用率,统计结果如下:
68.8避开话题 89.6 转换话题 62.3手势与动作 89.2 转换话题 62.3直接求助 82.5 放弃信息 55.2间接求助 78.5 语码转换 31.3尽量回忆 73.4 造词策略名称 使用率 策略名称 使用率转述 95.7 替代31.1
2008,王电建采用汉译英和与外籍英语教师对话的形式,对某高校的36名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的交际策略使用情况作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类型 替代 反义词 描绘 造词 相似 元语言 外语化 字面翻译 举例 文化知识源 求助 重复 非语言形式次数比率179 0.198 4 1…134 0.148 5 43 0.047 6 137 0.151 8 16 0.017 7 5 10….135 0.149 6 102 0.113 1 18 0.019 9 37 0.041 85 0.0940.011
以上各研究由于分类原则和术语使用有些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也稍有差别,但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交际策略使用的特点:大学生经常使用的交际策略外语转述(描述、替代、反义词、相似、举例),而造词、外语化、求助、非语言形式策略使用频率偏低。从各种策略的具体使用情况看,使用率最高的是外语转述策略,2007年钱秀芸的调查结果表明转述策略使用率高达95.7%。其次常用的是替代、描绘、造词、字面翻译、举例、相似和重复。也就是说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外语交际中碰到不会表达的概念时,几乎所有的被试者都试图用迂回的方法侧面表达想说的内容。
另外,龚长华、吴寒(2005)[7]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中选词策略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的选词策略是按照自己的思维,用以前熟悉的词汇表达意思;不求十分准确,只要能够写出来,不犯大的错误就行;遇到不会写的单词时学生大多采用回避、换一个词、用同义词代替、换句型等外语类转换策略,而很少积极的思考,检索新词汇。那么,这些交际策略的使用对大学生写作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交际策略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Tarone(1981)[8]认为交际策略能保持交际渠道的畅通,使交际者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有的学者认为交际策略的使用能增强交际者的自信心,克服因交际失败而引起的焦虑感。然而,Ellis(1986)[14]等认为交际策略的使用不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因为学习者一旦掌握了足够的二语知识,能够使用交际策略解决交际中的困难时,他们可能停止继续学习,会造成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事实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两面性,交际策略的使用对于交际双方表达思想感情,保持交际渠道畅通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时它的确对二语习得有不利的一面,下边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交际策略对大学生写作的负面影响。
在大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词汇种类辨别不清,意思表达不明确等问题。例如:There is a store at the end of the bridge.仔细推敲一下,商店决不可能设在 the end of the bridge.,而只能是near the bridge。我们也会看到不管“食物”是“烧过”了,还是“变质”了,不管“木头”是“腐烂”还是“变形”,大学生们总习惯用一个“bad”了事。岂不知每一种“不好”的状态,都有一个确切的词,如overcooked,contaminated,rotten,warped,scorched,knotty ,poor,corrupt,spoiled等等,而不仅仅是“bad”。与“bad”对应的词“good”,也是大学生的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只要要表达“好”的意思,首先想到的是“good”。殊不知表达“良好”状态的词也是很丰富的,有 beautiful,wonderful,magnificent,excellent,advantaged,improved 等。我们知道,要想意思明确,选词要力求具体,避免泛泛而谈。而大学生在写作中,则往往进行语义替代,用上义词替代他想表达的下义词的意思,结果使表达显得抽象、概括、笼统,从而意思显得模糊。
另外,用同义词进行替代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法。我们常看到 It is clear that she married him for his money.,而不是It is evident/obvious/self-evident/undoubted that she married him for his money.。事实上,任何2种语言的词语在意义方面只有近义词,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同义。有的词语基本字义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大都只注意单词的表意,而对词的潜在之意,特别是词的重量,词的精神以及词在不同语境中产生的不同语意等知识了解甚少,从而造成词不达意。
词是语言的基石,准确把握词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是用词准确的关键,而大学生在写作中则往往用一些交际策略来保持思想表达的畅通,而犯了选词不求准确,或准确但不精确的毛病,这大大影响了思想表达的明确性。
文章的语言除了准确、通顺之外,也还必须活泼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一篇作文,从头至尾总就是那么几个词,那么几个按语法框架生拼硬凑的句子,而没有一点生动活泼的语言,灵巧互渗的表达,就只能使人感到索然无味。要想使文章灵活多姿,就必须有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式和使用使人有新鲜感的表达。但在大学生的写作中,我们会发现在选词方面,他们大多使用中学阶段的复用单词,如学生会用forever表达“永久、长久”之意,却不曾使用permanently;会用finish却不会用achieve。其实这就是替代交际策略在写作过程中的不自觉使用。除了使用替代,他们还经常使用语义减缩、反义词、近似等交际策略。例如:
(1)“It’s something that the girls very like but the boys don’t like it.”(注:用 something 代替 broach,语义减缩)
(2)Faithfulness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faithfulness替代 loyalty,)
(3)it’s the opposite to optimism.”(pessimism,反义词)。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遇到生单词,学生采取替代,描述,举例等策略,这就会给学习者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自己所有的词汇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就不会积极的扩大自己的词汇量,这大大影响学生平时学习词汇的态度。一篇好的文章要有相当数量的词汇量作为基础,词汇的缺乏,必然造成词汇重复率高,用词单调等问题。
在句法上也常常是简单句,定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之类的,却很少见并列句,复合句以及一些短语,如分词短语、介词短语、不定式动词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英文句子的结构和特点不熟悉,没有掌握各种句子结构之间的转换方法,缺乏使用多种句子形式来表达同一思想内容的技巧,为了保证文章不出错,于是就采取回避的方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句法来表达。正是由于对这些复杂的句法结构产生恐惧,于是就避而不用,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坏,语言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文章自然呆板冗赘。
神经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个信息系统,交际的过程即为信息的传递过程。信息系统的工作目的是传递最大的信息量,而交际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新知识。而在我们大学生的写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其陈述冗长而内容单薄,文章没有说服力。这其实与其使用交际策略不无关系。我们知道,要想用有限的语言材料传递最大量的信息,语言必须简洁。而当大学生在表达遇到困难时,不是去积极思考或采取行动查阅寻找想要表达的词汇,而是通过描述或举例等方法完成表达。例如当他们想说“草莓”时,用“strawberry”就可以了,非常简洁,但他们却用了描述的方法It is a kind of fruit whose color is red and whose size is like this.一个词可以解决的问题,却需要用一个长长句子,这样语言必定显得罗索,而传递信息量相对就少了。
一篇文章如果过多地使用转述和举例等策略,势必造成想说的内容没说完整,想表达的思想没表达清楚,从而使文章显得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进而影响了交际的效率。
交际策略是一种有意识的言语行为,也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它是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交际时,由于语言库存有限,但为了保证交际渠道的畅通,达到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些补救措施。在语言学习中,运用得当,能克服焦虑心理,提高学习者自信心,有效地促进语言学习。但交际策略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储量有限的情况下,达到交际目的不得已采取的补救措施。如果学习者过分熟练地使用交际策略,就会阻碍对新目的语言知识的有效输入,从而使已有的语言水平处于静止状态,甚至下滑。
我国的一些研究者像何莲珍、刘荣君(2004),孟冬(2008)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交际策略使用频率与外语水平之间有着直接关系。外语水平高者比水平低者使用的交际策略要少。这也就是说外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比外语水平低的学生更具有语言优势,因此他们并不需要借助于很多交际策略来帮助他们完成交流,所以运用的交际策略较少。换言之,如果说话人对所使用的语言较为娴熟,且对听话人所处的文化较为了解,那么就没有必要使用交际策略。这充分说明,交际策略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仅属于副语言范畴,其使用是建立在丰富的语言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即使拥有熟练的交际策略那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另外,正如很多研究结果所表明的,大学生写作中出现的语言表达不当或不准确,以及用词重复,句型单调,缺乏文采等问题应属于中介语的暂时性石化,暂时性石化原则上不能称其为石化,而是Selinker所说的稳定化(stabilization)—石化的前兆。Krashen(1982)[15]曾指出如果学习者能够有机会接受最优化输入或接触自然的目的语环境,其语言学习还是会达到另一次高峰期。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不断地输入新的目的语言项目,并积极地在语言交际实践中对其假设进行验证,力争使自己的语言表达符合目的语言表达的要求,使之不断趋于正规化、标准化。而不是一味地对学习者进行所谓的交际策略能力培训,放弃对目的语言的系统学习。
[1]Selinker 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J].1972(10):209-231.
[2]Selinker L.Fossilization:What We Think We Know[M].Internet,1996.
[3]戴炜栋,牛 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
[4]Corder S P.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3.
[5]Cohen A.1998.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Harlow,Essex:Longman,1998.
[6]Faerch,kasper G.Strategies of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3.
[7]龚长华,吴 寒.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选词策略及特点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8]Tarone E.Some Thoughts on the No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y[J].TESOL Quarterly,1981(15).
[9]马慧清.交际策略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运用现状及对策[J].宁德师专学报,2006(3).
[10]钱秀芸,刘 芳.交际策略使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6).
[11]王电建.中国英语学习者交际策略使用类型的实证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8(6).
[12]何莲珍,刘荣君.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交际策略研究[J].外语研究,2004(1).
[13]孟 冬.交际策略运用与学习者语言水平实证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5).
[14]Elle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UP,1986.
[15]Krashen S P.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