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阳 彭志远
(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增速迅猛。无论是对外贸易总额还是增长率都呈现出顺经济周期变化的态势。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9727.6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进口13948.3亿美元,同比增长38.7%。而2010年我国的GDP达到6.04万亿美元,是1978年的106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影响的加深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在新的形势下削弱这些因素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根据发展环境的变化制定新的对外贸易政策,稳定经济增长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的背景和实践发展的需要,认清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有利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十二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重要课题。
在变量的选取上,本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度量全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对外贸易状况,用进口总额(M)和出口总额(X)来度量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本文采用的数据为1978—2010年中国年度数据,所有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对数据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处理:第一,因GDP和进出口额受价格因素影响较大,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用GDP平减指数(1978年=100)对所用数据进行平减和修正,以此来消除价格因素对各变量的影响。第二,为了消除数据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和避免因数据变化带来的剧烈波动,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用LGDP、LX、LM表示。实证分析所用的计量软件为Eviews7.0。
在建立时间序列的计量模型时,要求采用的数据必须具有平稳性,即残差不具有时间趋势,不然就会导致“伪回归”。本文采用ADF方法对LGDP、LX和LM进行单位根检验,同时依据各变量检验方程中截距项和时间趋势项的系数显著性来判断方程设定的合理性,滞后阶数的选择是基于赤池信息量准则确定,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GDP、LX、LM是非平稳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记为I(1)。
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同时考虑到样本容量问题来进行VAR模型滞后阶数的选择,经检验最佳滞后期为3。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对变量进行检验,以判别三者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通过对初始数据的形态分析,确定协整方程中无截距项,但有趋势项,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特征根迹(Rank Test)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进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协整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为:
LGDP=0.24LX+0.13LM+0.88trend+μ
由协整方程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进口与出口的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均产生正向的影响,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可见,改革开放以来,进口和出口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只是出口的作用更大,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显著的“外贸驱动”迹象。
协整检验结果只是证明了GDP、出口和进口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选取多个不同的滞后期对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出口是GDP的Granger原因;而GDP不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第二,进口在前7期不是GDP的Granger原因,从第8期开始才是GDP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进口要经过一定时期的转化才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GDP总体看来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第三,进口是出口的Granger原因,而出口不是进口的Granger原因,这表明出口与进口之间存在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
为了更具体地展现Granger因果关系的过程,以及更形象地说明GDP、出口和进口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利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来分析它们的动态特征。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冲击对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它能够形象地刻画出变量之间动态交互作用及其效应的路径变化。图1、图2和图3均是基于VAR(3)模型采用正交化方法和Cholesk分解技术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中的横轴表示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单位:年),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实线为脉冲响应函数的计算值,两侧的虚线为脉冲响应函数值正负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在模型中将新息冲击作用的滞后期设定为10年。
由图1可知,GDP对来自出口的新息冲击,从第1年开始就呈现出正向效应,随后逐步增强,到第4年时正效应达到最大值,之后显现出缓慢衰减的趋势,在第8年之后这种正向效应开始变得平稳,这说明出口的变动在短期内对GDP可以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从长期来看,这种推动作用变得平稳且影响时间持久。而GDP对来自进口的新息冲击,在开始的2年多内体现为微弱的负向效应,第3年后变为正向效应,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正向效应缓慢平稳增长,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总的来说,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口的促进作用。
由图2可知,出口对来自GDP的新息冲击,一直呈现出正向效应,但这种作用较小,成波动变化的态势。而进口对来自GDP的新息冲击,在前2年的正向作用表现得很明显,在第2年以后这种正向作用会下降,从第5年开始的1年多时间内呈现出负向效应,在此以后又变为正向效应并缓慢上升,最后变得稳定。因此,GDP对出口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进口有显著的影响,是影响进口的重要因素。
图3显示,出口对来自进口的新息冲击一直呈现出正向效应,在第3年达到最大值后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进口对来自出口的新息冲击在第6年之前呈现出微弱的正向效应,此后出口对进口几乎无影响。结合前面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笔者认为出口没有带来进口的显著增长,相反,进口却对出口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图1 GDP对出口和进口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
图2 出口和进口对GDP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
图3 出口和进口对彼此一单位标准差冲击的响应路径
第一,协整检验表明,尽管我国进出口和GDP增长是非平稳的关系,但是从长期来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进出口均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进口的作用较小,这是因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采取“出口导向型”的外贸发展战略,出口通过对现有剩余资源的利用,带动就业和促进资本积累等方式拉动了经济发展;进口规模相对较小、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比例偏低等因素导致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小。
第二,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进一步得出: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对出口的作用不显著,这说明出口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导向性”作用较明显。但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阻碍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增长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进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但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长期效应,在短期表现为负效应。因为从短期看,一国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净出口需求三个因素,进口的增加会通过相对减少内需、淘汰落后的产品、导致外汇流出等途径发挥作用,并表现为进口的短期负效应;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进口的往往是大量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这些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会使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生溢出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并扩散到整个国民经济中,从而促进GDP的增长;此外,进口能有效地促进出口,它会通过促进出口的增加间接地再次拉动经济增长,即通过进口更多的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来增加产量,从而通过出口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因为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一个过程,所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长期。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促进进口的发展。因而,总的来看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一方面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使出口贸易尽快实现从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粗放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集约型出口方式转变,以此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出口商品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即从“代加工”向“代设计”乃至自创品牌发展转变,使我国成为全球先进制造基地、服务业外包基地和研发基地,实现我国从“候鸟经济”向“榕树经济”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促进出口市场向多元化发展,既要避免与发展中国家形成过度竞争,又要防止拉美化风险,降低经济发展的脆弱性,从而转变我国的外贸发展方式,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使我国真正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第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为长期效应。因此,一方面应重视进口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的作用,应健全进口信贷、进口融资担保等政策,促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进口;另一方面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引进,真正引进优质外资与先进技术,利用其外溢效应、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来提升国内生产技术与生产效率,促进规模经济、制度创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真正使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分工中从低端向高端发展。这样才能发挥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缓解当前对外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稳定人民币币值,促进国内经济增长。
第三,要积极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很多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举步维艰以及国际上对我国采取反倾销等措施增加,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重视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国内消费和投资,协调好“三驾马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做到内外发展的平衡,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状,从而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1]高铁梅.计量经济方法与建模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53-385.
[2]林毅夫,李永军.出口与中国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3(3):779-794.
[3]沈坤荣.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5):32-40.
[4]石传玉.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3(1):53-58.
[5]冷眉,费方域.上海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当代财经,2006(11):103-107.
[6]姚树洁.中国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的互动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7(10):163.
[7]万金金.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8(7):60-62.
[8]张丽峰.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