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利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2013-07-02 01:44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9期
关键词:二头肌肩部肩周炎

周 伟 杨 松

(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卫生院针灸科,重庆 401241)

圆利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周 伟 杨 松

(重庆市长寿区双龙镇卫生院针灸科,重庆 401241)

目的 观察圆利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运用圆利针呈扇形斜刺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运用传统毫针配合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76.7%,二者有较明显差异。结论 圆利针呈扇形斜刺治疗肩周炎不需留针,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疗效好等优点。

肩周炎;圆利针;扇形斜刺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滑膜囊等退行性、无菌性炎症病变或外伤日久而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属于中医学的“肩凝”、“漏肩风”等范畴。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故也称“五十肩”,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又因患肩局部弥散性疼痛,日轻夜重,夜间有时被痛醒,随着病情加重甚至后期出现肩关节广泛粘连、僵硬,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因而又称“冻结肩”。也有因肩部外伤、骨折或脱位,肩部施行较长时间固定而直接出现“冻结肩”者。此病是针灸理疗科临床常见多发疾病之一。本科室采用圆利针治疗肩周炎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最短20d,最长1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最短16d,最长1年3个月。

1.2 诊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具体如下:①慢性劳伤,外伤筋骨,气血不足,感受风寒湿邪所致;②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③肩关节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④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⑤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②自愿参加临床观察,服从医师安排,并配合治疗和随访;③年龄在30~70岁之间;④未经系统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70岁或<30岁;②不能配合治疗及随访者;③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及其他系统疾病者;④久病体弱、严重神经官能症、痴呆、妊娠、骨折、结核及肿瘤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定点:以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为主者,取冈上肌的止点肱骨大结节处的阳性点及肌腹点(即压痛点或皮下结节);肩关节搭肩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者,取肱二头肌短头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处的阳性点和肌腹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功能受限为主者 ,选肱二头肌长头起点盂上结节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嵴处的阳性点及肌腹点。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受限者上述阳性点全选。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肩在上。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的不同选择相应肌肉起点或止点附近的阳性点,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乐灸牌一次性使用无菌圆利针(0.5mm× 50mm)针刺呈扇形面斜向下,先向左、右与皮肤约呈45°角向阳性反应点斜刺,达到针刺要求(即针刺局部胀痛或穿透结节)后将针退至皮下,然后直刺,达针刺要求后出针,用干棉球按压针眼1~2min。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

1.5.2 对照组

取穴肩ā、肩ā、臂臑、肩贞、肩前、手五里、曲池,用0.25mm× 50mm针灸针刺入,进针后提插捻转,患者出现较强针感后接上电针仪,采用疏密波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min,每日针1次,7d为一疗程。

两组均以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肩周炎的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显效:肩部疼痛消失,除后伸、摸背仅能达到第九胸椎外,其他功能均已恢复正常。有效: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为76.7%。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肩关节周围炎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慢性劳损、外力损伤,风、寒、湿等环境因素影响,使肩关节囊、滑膜囊、韧带充血水肿,炎性浸润,形成粘连挛缩,导致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受限。属于中医“肩凝”、“漏肩风”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因体虚、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致经气不利,使肩部经络阻滞不通,经筋失养,或因外伤闪挫致肩部气血阻滞而成肩痹,日久致患处肿胀粘连,最终导致关节僵直,肩臂不举甚至出现肌肉萎缩。

圆利针治疗是通过对引起疼痛或功能受限的动作或姿势进行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来确定参与该动作或维持该姿势的肌肉或肌群,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三大特点(如压痛、结节;病变肌肉被动牵拉;主动或抗阻收缩产生疼痛)来确定受损的肌肉进行针刺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3]。由于肩关节活动幅度大,运动形式多,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活动范围也最大,牵涉肌肉较多,因此肩部的肌肉、肌腱等最容易受损。其中三角肌和冈上肌支持肩关节外展活动,三角肌起自锁骨外侧段、肩峰、肩胛冈的外侧段,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因经常收缩伸展极易损伤,冈上肌起自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在承受相同的负荷下,较小的冈上肌易出现劳损;肱二头肌长头和大圆肌的功能为使肩关节后伸、内收和内旋,肱二头肌长头起于盂上结节,穿过肩关节囊,沿结节间沟下降,其肌腱在结节间沟中长期滑动,与结节间沟时常挤压、摩擦而损伤。大圆肌起于肩胛骨外侧缘和下角,止于肱骨小结节嵴,在肩关节的活动中常因被动牵拉而受损;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的功能是前屈、内收肩关节,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均起于喙突,肱二头肌短头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止于肱骨中部内侧,均起于喙突的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之间因长期不同步的收缩运动极易产生摩擦而至劳损。运用圆利针呈扇形斜刺上述肌肉起、止点处的阳性点和肌腹点,粗大的针体对软组织形成挤压使肌张力降低,斜刺可使肌纤维迅速地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达到修复受损组织的目的;扇形斜刺对肌筋膜形成多个降压通道以释放过高的组织内压,恢复局部组织代谢失衡现象,同时也可使粘连的软组织得到张力性松解,以减轻组织间粘连,从而达到舒筋活血,疏通经脉,通络止痛使肩关节恢复生理功能的治疗目的。

本次观察采用圆利针治疗肩周炎患者较传统毫针针刺疗效更为显著,治疗一个疗程后大部分患者效果明显。本法治疗肩周炎不需留针,治疗时间短,操作简单易行,且见效快,疗效好,疗程短,针刺痛苦小,是治疗肩周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7.

[3]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运动性损伤中西医结合针灸疗法[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2007:41.

R274

B

1671-8194(2013)29-0186-02

猜你喜欢
二头肌肩部肩周炎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肩关节镜与小切口胸大肌下固定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腱炎的对照研究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打招呼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