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对区域产业集群的作用机制分析

2013-06-30 02:41
产业经济评论 2013年2期
关键词:分工集群信任

金 丹

一、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涵义

产业集群社会资本是指集群中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和中介机构等相关部门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具体表现为集群内部的信任、规范、合作与社会网络等,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增进组织之间的合作,改善组织之间的信任。通常学者们在研究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问题时,会选择它的社会关系网络特征和企业间的相互信任作为主要的范式。产业集群社会资本中的社会关系网络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一般而言,主要有这样四种类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结成的生产关系网络;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网络;政府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和服务部门等形成的制度支持网络;产业集群内不同层次的企业家网络等。因此可以这么说,产业集群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大的关系网络,而且由于集群内组织在地理位置上相近,大量的交易行为都发生在相互熟悉的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服务机构之间。企业间的关系网络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声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异常重要。企业与政府、教育、科研机构、中介组织等部门之间存在着政策、制度、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换,它们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一个互补的协调发展机制。在集群这个大的社会关系网络里,各行业主体都可以从其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取某些对自己发展有利的信息资源。

信任是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产业集群社会资本中的信任是建立在集群内社会网络尤其是企业家社会网络的基础之上的,信任是在集群内各组织机构之间的频繁交往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建立起来的,并随着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的持续发展和增进而得到发展。由于产业集群内各企业和相关辅助机构以及个人之间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使得它们在语言、习俗、规范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且又由于集群内的机构和个人在业务或人员上存在着往来与合作,故在频繁的交往与合作过程中,非常容易形成较稳固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为集群社会信任的产生和增强奠定了基础。正是由于这种稳固社会关系网络的存在,使得分散的企业布局不易受到时间和距离,以及语言、文化、规范等方面的限制,更有利于企业和相关机构建立起信任关系,使得交往双方的行为符合信任原则,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二、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

(一)集群形成机理的分析起点:分工与市场的互动

分工的发展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盛洪(1995)的观点,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分工及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大体经历以下五种不同形态。第一种形态是部门的专业化;第二种形态是产品的专业化;第三种形态是零部件的专业化;第四种形态是工艺的专业化;第五种形态是生产服务的专业化。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来源于大量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在地域范围内的集聚,而这又源于集群内部劳动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分工合作以及在上下游价值链间的密切交流,有利于区域内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创新,甚至整个弹性生产综合体的发展。基于企业分工合作基础上形成的关系网络,可以为集群内部的企业学习提供最新的市场技术信息,并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企业的研发过程。因此,产业集群形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区域内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产品或服务价值链的不断分离,在此带动下,导致承担某个中间产品或工艺的企业不断涌现,他们彼此间相互依赖并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嵌入于特定空间背景下的产品或服务生产网络。一方面,分工的发展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集群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区域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分工的深化便构成了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原因与直接结果。那么如何深化分工呢?斯密定理和杨格定理给出了解答。斯密定理认为,市场需求的扩大是分工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杨格定理则认为,分工本身就具有不断扩张的内在动力。

(二)分工为何只在某一区域发生

主流经济学已经为我们展示了如何由分工与市场互动关系来解释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即由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分工的发生,而分工的发展又会产生自我累积的效应,并最终导致了相关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毫无疑问,这个解释揭示了产业集群形成的本质问题(见图1)。但这也引发了我们的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市场需求的扩大只会在某一地区引发分工的开始,进而促使该地区形成产业集群,而不会在另一地区产生呢?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我们看到了主流经济学仅从分工出发阐释产业集群形成原因的两个缺陷:一是行动者历史维度的缺失;二是行动者空间维度的缺乏。因此考察分工为何只在某一区域发生进而引发该地区的产业集群形成时,我们就有必要联系特定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来考察分工,即把分工看作一种社会经济行为,将它嵌入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来做分析。

图1 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机制

产业集群的形成总是和特定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条件、自然资源条件、社会制度环境和生活习惯,而这些又会作为“区域沉淀”影响到区域经济主体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可以看作是区域产业集群萌芽的初始环境诱因。因此,考察集群区域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对于深入理解集群形成的内在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区域内部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包括企业家精神都可视作区域的基因。文化传统作为区域发展的基因,不仅说明了它可以在世代相传中就像基因一样保持着某些稳定的因素,而且说明了在同一个区域文化下的个体行动是可以互相模仿的,这点对于说明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尤为重要。区域内某个企业的行动可能会带来其他企业的复制与模仿,这样才能使分工不断累积,从而持续构成集群分工的促进机制,而所有这些都是在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支持下完成的。正统主流经济学只看到分工本身所具有的累加效应,却忽视了这种经济行动背后文化因素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区域文化传统的差异是导致分工和产业集群在某一地区发生的根本原因。

(三)信任扩展、关系网络嵌入与产业集群的形成

伴随着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必然推动交易的发展和扩大,那么如何保证交易得以顺利进行,以有效减少机会主义带来的交易损失呢?新制度经济学给出的答案是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合约来完成交易活动,合约可以看作为一个合法的双边交易。但是,仅凭借合约的有效设计就能防止经济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Macneil(1974)和Williamson(1979,1985)的研究已经表明,合约的不完全性已经成为当代新制度经济学,特别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共识,这种共识已迫使新制度经济学不得不将其研究重点转移到对“关系性合约”的研究上。“关系性合约”不同于古典合约的市场治理,也有别于新古典合约的第三方治理,它主要依靠的是交易双方建立长期的信任合作关系来克服机会主义行为。

1. 信任的扩张与产业集群的形成

信任的扩张对产业集群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信任水平决定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规模。

(1)群体内的特殊信任与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及制度化程度较低的产业集群形成初期,集群内所具有的特殊信任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交易双方因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损失,因而促进分工在集群内蔓延和发展。由于集群内特殊信任的存在,使得交易一方往往将交易对象限于与自己具有亲缘、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并根据亲疏远近的程度制定不同的交易规则。尽管特殊信任不利于交易范围的扩张,但它在产业集群形成的初期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2)普遍主义信任与集群交易的扩张。当信任的类型由特殊信任扩展到普遍信任时,经济主体间的交易规则就是建立在普遍权利及法律制度的信仰之上的,即拥用这类信任的行为主体不会再根据交易对象的社会属性来选择不同的交易规则。普遍的权利规范赋予了每个人以相同的权利,从而推进了产业集群市场交易和劳动分工的不断扩展。

2. 关系网络嵌入与产业集群的形成

企业间的关系网络可以说是集群内部最基本的网络类型。大量产业相关的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使得企业间的交往变得十分频繁与便利,企业家之间也更易于编织各自的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集群关系网络嵌入,对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利于规范与制约企业的经济交易行为:

(1)在交易之前,企业间的关系网络可以视作一种信息传递、甄别和筛选的机制,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搜集信息的费用。处于关系网络中的企业,彼此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模式都比较了解,并且双方在频繁的交往过程中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关系,所以都更愿意从其关系网中挑选交易对象。关系网络嵌入为企业交易对象的选择提供了大量的可行集,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交易费用。

(2)在交易的过程中,企业的关系网络作为一种交易治理规则,有利于降低交易双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由于交易对象大多是从关系网络中选取的,因此任何一方的欺骗或违约行为的信息都会在关系网络中得到迅速传播,导致违约方信任丧失。因此,企业关系网络通过其特有的“第三方在场”的声誉机制,自觉保证了交易活动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分工的深化和产业集群的形成。

三、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

社会资本在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集群经济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它不仅促进了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大、延长了集群产业的产业链,还加速了集群内知识的流动和技术创新的发展,从多方面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社会资本促进集群规模的扩大

在产业集群形成的初期,家庭作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企业之间更容易形成密切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而保证了企业间交易的顺利进行并获得可观的利润回报,为集群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企业纷纷效仿。这一方面促使产业集群开始产生,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家族式社会关系网络的发展。在产业集群成长过程中,企业的发展壮大急需得到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国家金融供给的不足,企业又往往难以从国家金融机构中获得贷款资金,从而不得不采用自我融资的方式进行融资。在集群内部,区域内的亲缘、血缘和地缘关系不仅可以产生极大的凝聚力,而且还能产生比一般的社会关系更为安全的信用基础,正是这种信用基础保证了企业的非正规融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不仅促进了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而且对集群内企业数量的增加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随着产业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它的正外部性和规模经济也开始体现出来,如相互交流有关生产和管理的经验,帮忙完成订单和资金借贷等等,从而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同时也吸引了原本在集群外部的企业也加入到集群中来投资。随着这些企业到集群中落户,原来与之相关联的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包装商也随之纷纷加入当地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进入后,通过与集群中的其他企业加强信任与合作,刺激了集群内产业网络的完善,从而继续扩大了集群的规模。

(二)社会资本促进集群产业链的延伸

分工与协作是产业集群形成并日渐显示出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现代产业集群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减少企业间的交易费用,从而加速集群内的分工和推动产业链的延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专业化和规模化两种选择。企业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生产,主要取决于购买原材料或中间产品时的交易成本大小。当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较高的时候,企业会倾向于选择规模化或者纵向一体化,采取自己生产中间产品的方式。这时候不存在着专业化分工,也不存在着企业间的关系网络,集群内的产业链并没有形成。在现代的产业集群中,由于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广泛的以信任、规范、网络为特征的社会资本,它有利于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性,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提高企业间的交易效率,这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专业化的生产方式。这样,分工的深化,集群的发展,社会资本的积累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深化分工协作,就会促进产业集群产业链延伸(见图2)。

这个过程我们还可以这样来理解:市场需求的扩大促进了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又决定着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积累,进而促使规模报酬递增。杨小凯(1994)认为,分工水平的高低和交易费用有直接的关系,分工的深化取决于交易费用与分工收益的比较,当分工的收益大于交易费用时,企业会选择分工的形式进行生产,从而加速了分工的深化。由于集群内部企业关系网络密切,社会资本丰富,因而可以有效地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使得大量同类或相关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后又具有自我增强和延伸的能力,它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对分工和社会资本产生的递增报酬的追求。正是分工和社会资本的这种相互作用促使了产业集群的产业链得以延伸和发展。

图2 社会资本促进集群产业链延伸的机制

(三)社会资本促进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

集群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集群主体在相互协作和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推动技术的创新,并将其商业化的过程。因此,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依赖于各个创新主体不断进行知识交流与互动才能取得成功,而社会资本的内涵正体现了这种交流与互动。它对于促进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促进集群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获取创新资源。在一个社会资本丰富的集群区域内,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网络,特别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之间就更是如此。正是由于集群内这些关系网络的建立,使得集群内许多企业的投资项目都获得了政府的财政资金支助,高校与科研机构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知识和技术的支持,金融机构也为其提供了贷款支助。这就意味着,良好的集群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获取和整合创新资源,从而提高创新的效率。

其次,社会资本有利于降低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社会资本通过其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特性,有利于集群内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相关组织之间的知识交流与信息共享,促进了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和传播,从而大大降低了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

再次,社会资本有利于增强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一方面,集群内部丰富的社会资本可以有效地减少集群合作创新中的摩擦成本与协调成本,大大增进了集群合作创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集群社会资本还可以促使产业集群内部结成有效的创新网络,并促使创新网络有效运行,让所有参与集群网络的企业都可以分享创新的收益。正是由于创新资源较易获取,加上企业对创新所带来的垄断收益的无限追求,使得企业有充足的动力开展创新,从而促使集群内部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迅速被集群内的其他企业所模仿,这就促进了创新成果在集群内部不断得到运用和推广,创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创新的循环不断加快,产业集群的整体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四、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培育对策

由于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在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扩大和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区域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社会资本的生成和发展。

(1)培育区域集群网络。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网络经纪人”的职能,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网络的构建与完善,培育集群网络的嵌入性,从而提高产业集群在区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培育企业间合作网络;其次,要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再次,要促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联结。

(2)培育集群中介组织,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在产业集群社会资本形成的初期可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绝不能长期依靠政府的介入为主。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应该交由中介组织发挥主要作用。中介组织是促进企业间交流以及产学研合作的纽带,特别是在协助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在管理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扶持和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利用中介服务机构来培养企业间相互承担社会责任、共同分享信息与技术,并促进企业间形成以信任为基础的合作精神,不断提高企业网络的信任机制,培育社会诚信体系;另一方面,政府既要依法对行业协会、商会进行登记管理,又要积极扶持和促进其发展,并逐步将相关业务职能向行业协会、商会转移,并保障其依法独立开展活动。

(3)强化区域集群身份的认同,培育集群品牌优势。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团体资源要素,它是以一定范围内的成员资格为基础的,或者说,社会资本是以整体的身份认同作为其存在基础的。不管是社会文化、社会信任,还是社会网络,都体现为一定范围内社会的团体属性。培育集群的品牌优势,不仅可以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促进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资本,还能扩大区域的影响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区域政府应该借助于各种方式来宣传和推广本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品牌,让更多国内和国外的企业、客户了解集群的特点和优势,促成他们之间的合作,从而形成更多的企业社会资本和集群社会资本。

[1]徐敏. 基于产业集群组织中的社会资本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0):1-2.

[2]盛洪. 分工与交易[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51-52.

[3]林竞君. 网络、嵌入性与集群生命周期研究——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D]. 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5.

[4]林竞君. 嵌入性、社会网络与产业集群——一个新经济社会学的视角[J]. 经济经纬,2004,(5):45-48.

[5]张荣刚. 企业集群的融资机制与社会资本网络实证分[J]. 长安大学学报,2005,(3):39-42.

[6]蒋灵姗. 基于社会资本的传统产业集群成长[D].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8.

[7]杨小凯. 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M]. 北荷兰出版公司,1994.

猜你喜欢
分工集群信任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信任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